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期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2

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期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申由甲田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 目的 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期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早期周围期小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分析60例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60例早期周围期小肺癌患者均可见典型影像学征象。结论 多排螺旋CT技术可以在早期周围期小肺癌的诊断鉴别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多排螺旋CT技术;早期周围期小肺癌;应用效果

肺癌是高发的恶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与遗传、生活习惯等有关。而早期周围期小肺癌则是肺癌中的一种,该类病变多见于3级支气管以下,细支气管以上范围,且多以腺癌为主。一般情况下,疾病发生的早期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有助于患者病情控制,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此类患者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并无典型症状,所以早期诊断难度大,而此类病变的发展速度则相对较快,恶性程度高,待患者有典型症状再进行治疗,则不利于患者的生存,所以对患者进行有效地诊断,对于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1]。因此,在对早期周围期小肺癌患者诊断时,临床可以实施多排螺旋CT诊断。鉴于此,此次研究将围绕着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期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论述,详细分析见下:

1资料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早期周围期小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纳入标准:纳入研究者均经手术病理或经肺穿刺活检证实;研究资料齐全;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合并其他严重肺部病变;精神病史。男38例,女22例,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50.78±7.69)岁。

1.2 方法

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CT机进行检查,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指导患者放松心态,调整呼吸,而后对患者进行连续扫描,扫描范围为肺尖部至肺底部,电压120KV,电流80mA,层厚8mm,间距8mm,矩阵范围512,而后对患者病变位置予以薄层靶模式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实施增强扫描,注射剂量70~80ml,注射速度3.5~4.5s,注射完成后15s、30s、60s、120s、300s予以扫描,检查完成后交由科室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阅片。

1.3 观察指标

分析60例患者的影像学特点[2]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为百分比,行x2检验,计量资料为均数±平方差(±s),t值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孤立行结节45例,多发性结节15例,60例患者结节直径均〈20mm,8~10mm者20(33.33%)例,11~15mm者31(51.67%)例,15~20mm者9(15.00%)例。60例患者结节均存在钙化,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24(40.00%)例,病灶密度不均匀且为小颗粒堆积状20(33.33%)例,细支气管征16(26.67%)例。60例患者中肿瘤与肺交界处见分叶较深者40(66.67%)例,浅分叶10(16.67%)例,毛刺较长7(11.67%)例,短毛刺3(5.00%)例。60例患者中胸膜边缘磨玻璃样晕影39(65.00%)例,胸膜凹陷征10(16.67%)例,有线影者6(10.00%)例,支气管血管聚集征5(8.33%)例。增强扫描后60例患者可见有病灶边缘不平整、邻近胸膜凹陷改变等表现。

3讨论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周围期小肺癌则是该病的常见类型。现有研究表明[3],周围期小肺癌发生的早期能否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现实意义。但就临床实际来讲,早期诊断较大,很容易发生漏诊、误诊,这不利于患者后续诊治的开展,所以在对患者实施诊治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影像学诊断手段。既往临床常会运用胸部X线,其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早期诊断与性质鉴别。因此,临床当下在对此类患者诊断时,常会应用多排螺旋CT技术。多排螺旋CT技术在具体临床运用上具备多种优势,首先,检查结果可以避免呼吸、运动时的运动伪影,这有助于微小病灶的检出。其次,此种检查技术运用后有助于操作者观察病灶内部情况,且薄层扫描还有助于操作者观察病灶内部密度均匀与否以及有无空洞等,故而在肺癌患者的诊断中价值显著[4]。在具体临床运用上,多排螺旋CT技术能够明确结节大小、数量、位置等,并能对患者病灶边缘表现、内部表现等进行分析,此类患者常见征象则包括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这类征象的存在可直接反映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展现肿瘤周围的病理性改变。其中,毛刺征可表现为放射状,短毛刺征则为肺癌特异性表现,而分叶征则属于此类患者最常见的征象,凭借其可评价是否为恶性结节

[5]。此外,支气管充气征的发生主要与肿瘤所致的支气管扩张有关,血管集束征在CT表现为血管向肿瘤聚集亦或是贯穿肿瘤。胸膜凹陷征是患者主要表现,CT表现为邻近胸壁、瘤灶形成三角形或喇叭口状。可见,在CT技术运用后,患者的疾病诊断能够得到有效支持。有研究指出,对于存在上述征象的高度疑似患者应考虑可能是肺癌,故而要结合病史等进行诊断,并且安排好随访时间,若1个月内肿块无增大以及24个月无明显变化,即可排除肺癌[6]。同时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注意将肺癌与结核球、球性肺炎等相似疾病的区别,前者在影像学上边缘平整,多数患者无分叶征,并伴有卫星病灶,后者多见于肺外边缘部,呈圆球形,胸膜反应明显,并且在抗感染治疗后病灶会明显缩小,而错构瘤则无分叶或为浅分叶,并会出现典型的爆米花样钙化,且强化并不明显。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孤立行结节45例,多发性结节15例,8~10mm者20(33.33%)例,11~15mm者31(51.67%)例,15~20mm者9(15.00%)例。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24(40.00%)例,病灶密度不均匀且为小颗粒堆积状20(33.33%)例,细支气管征16(26.67%)例。肿瘤与肺交界处见分叶较深者40(66.67%)例,浅分叶10(16.67%)例,毛刺较长7(11.67%)例,短毛刺3(5.00%)例。胸膜边缘磨玻璃样晕影39(65.00%)例,胸膜凹陷征10(16.67%)例,有线影者6(10.00%)例,支气管血管聚集征5(8.33%)例。增强扫描后60例患者可见有病灶边缘不平整、邻近胸膜凹陷改变等表现。由此可见,在早期周围期小肺癌患者的诊断中,采用多排螺旋CT技术有助于早期周围期小肺癌的诊断鉴别,从而为患者后续诊治提供客观的依据。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技术可以在早期周围期小肺癌的诊断鉴别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车立昆,冯翼飞,栾海. 多排螺旋CT技术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准确性及价值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2):113-114.

[2]罗秀娟. 多排螺旋CT技术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0):99-100.

[3]王俊. 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1):88-89.

[4]叶尔波力·木尔扎拜. 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2):117-118.

[5]王霞. 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3):67-68.

[6]丁安奇. 双源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