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分析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2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分析与思考

杨少卿    ,袁韬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省唐山市     063210

党的十八大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确立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加速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进程,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成为当前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作为国家法治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作为国家法治精神的主要践行者,对于其法治知识、法治情感和法治行为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其法律能力不仅关乎着自身未来的成长,同时也对国家的法律宣传与法治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这一原因,在全面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积极探索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思维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培养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和法律意识水平总体呈现出向上的积极态势,然而需要认识到的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依然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权利义务意识模糊等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脚步。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较为强烈,但法律知识水平较低

经过我国多年的法律普及以及法治教育,大学生对于法律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深刻的认知,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法律,遵守规则,规范自身言行。但是在大学生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审视能力的同时,需要认识到的是,大学生的自我规范大多出于朴素的道德认知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碎片化的法律知识,然而对于大部分日常所需的法律整体认知与法律学习并没有呈现较高的水平,导致出现了认知重视与实践忽视这一不平衡局面的出现。

这一现象的存在,会使得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忽视法律的存在与法治的力量,一旦其周身遭遇与自身所认知的法律知识产生矛盾或超出其法律认知,大学生就容易出现放纵自身行为或由朴素价值进行主导采取过激手来面对问题。这一现象的存在在为大学生未来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潜在风险的同时,也会为我国的法治宣传与法治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权利意识深刻而义务责任意识淡薄

权利与义务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整体构成了个人完整的法律关系。随着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接触,其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权利意识,懂得从自身的权益的出发,开始强调自身的正常利益并对其进行维护。通过大学生的日常交流以及网络发言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自由权、受教育权、隐私权、肖像权等人身权利格外重视并对相关的侵权行为十分敏感,表现出维护自身权益的强烈意愿,这对于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推动相关权益保护的执行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同时应该注意到的是,大学生在拥有强烈权利意识的同时,却缺乏相应的义务责任意识,不了解自身在享有相关权利的同时应当承担哪些义务,将权利的享受视为理所当然,而却将义务的承担视为对自身权益的侵害。缺乏对他人合法权利的尊重意识,缺少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和勇气,容易将自身的过错推卸到其他人或外在因素之上,使得大学生在发生错误行为后却仍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根源所在。

(三)法律宣传热情浓厚,但法律学习热情不高

法律的专业性以及深刻性会为普通民众在接触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当前大学生对于法律的运用,对于法律的宣传呈现出别样的热情,喜欢将自己所接触到的法律条文和自身所理解的法律规定摆在口头,形成一种自我的交流风格,但是这种趋势的出现往往并不是出于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热爱与尊重,其更多地是将法律视为一种自我证明符号,视为一种自我狂欢的载体。需要注意到的是,当前大学生的法律学习热情还有待于提高,对于法律知识的获取途径时缺乏正规权威的渠道,而是主要公众号、小视频等途径获取,不利于其获得完整有效的法律信息。同时由于专业课程任务繁重,以及法律知识本身晦涩难懂,他们很少通过主动阅读专业法律书籍获取系统的法律知识[1]

二.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缺失的原因

法治教育虽然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当代大学生对于法律的认识仍然相对浅薄,虽然拥有丰富的了解途径与渠道,但是其仍然呈现出学习热情较低,接触渴求不高的状态。造成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分为外在和内外两个方面。

(一)外在因素

对于影响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外在因素,主要分为社会因素和学校家庭因素两个方面。

从社会方面来看,社会整体对于朴素价值观的追求以及法律知识的淡薄对大学生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算法社交媒体深入大学生生活的时代,在接触到大量碎片化情绪化的信息后,大学生满足于追求快速而易得的信息结论,追求满足自我简单认知和易于形成判断的结论。这种简单认知的社会风气影响了大学生对于法律学习的热情,滞缓了法治教育的普及。同时当前社会存在的对于法律的缺乏信任的认知以及大量负面认知的存在,同样成为了法治教育的实施的障碍性因素。

从家庭和学校方面来看,首先由于过于着重强调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将思政理论与法律理论的教育课程以及成绩取得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影响了大学生对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其次,对于大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如果尚未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则过于从保护的角度的去看待,而非从惩戒和警示的角度去对待相关同学,使得大学生对于法律的地位和效能不能够得到充分的认知,从而可能在这种轻视情绪的积累中越过红线,这一情绪的存在同样影响着法治教育的实施。

(二)内在因素:

从内在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缺乏对于法律知识学习的信心与热情。随着信息平台的不断普及以及大学生对于自媒体平台的的广泛应用,其在接收了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信息辨识的难度。尤其是面对当前流量经济所带来的爆炸性、负面性信息泛滥的背景下,大学生过多地接受诸各类政府腐败、阶层固化、贫富差距、读书无用论等负面信息,会使得其对于社会发展认知产生偏差,在暴力、侮辱、仇恨、嫉妒等不良情绪中弱化其对于法律的敬畏心与学习热情。

三.对于加强法治教育的对策探讨

(一)进行普法教育,深化认知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从知识培养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塑造与培养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对于普法教育,要做好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的全面衔接,使其使其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 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对于学校,高校应当在强化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新的法律课程,尤其是与学科密切相关的法律课程[2],同时注重对于法治课程的创新,避免照本宣科,内容陈旧。从家庭层面来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其一举一动都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创造一个遵纪守法、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便能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3]。就社会而言,大学生法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是充足的社会资源必要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法治教育必然是全程、全面、全员参与的一体化教育模式[4],因此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普法活动中,共同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力量。

(二)建立完善的示警机制,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干预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频频发生,且情节多样,性质恶劣,这不仅是由于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缺失所导致的问题,也是当前缺乏预警机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生活与实践场所是学校与家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场所却是却是最容易对大学生的过错产生轻视与包庇的所在,往往对于大学生的过错家长和老师会出于保护同学的视角,仅仅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甚至视而不见,严重者还会出现小过错大批评,大过错不批评反而进行安抚这一舍本逐末的现象。而这一现象的出现会使得大学生往往无法认识到自身错误的根源,也无法对法律产生敬畏心理,反而变相地增加了大学生发生违法行为的风险。

所以在高校以及家庭生活中,一定要建立相对应的预警示警机制,对于相对应的过错要有合适的惩戒机制与手段,使示警与惩戒融入到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决不能出于保护心理或怠惰情绪而忽视了“小恶”,使得大学生在侥幸与忽视心理的作用下而发展出“大恶”。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与建设的主力军。面对当前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社会矛盾与严峻的国内外发展态势,必须要重视对于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从基础上提升其法治思想,使大学生能够做到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要依据法律来约束自身行为,从而为我国的发展培养合格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洁.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培育路径之探索——基于某大学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的数据分析[J].楚天法治,2019(36):158-160.

2.郭泽慧. 全面依法治国下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对策研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12):124-127.

3.张晶,柳翠.全面依法治国视阙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以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为视角.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9):34-51

4.刘寿堂.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社会资源问题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 3) : 75.

5.朱鹏春. 《民法典》法制思想与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1):114-117. 

【课题项目】本文系华北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政研究课题,“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精神现状及培植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B2021-30

【作者简介】杨少卿,男,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委员、团委书记,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思想引领;

           袁  韬,男,河北省唐山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传播,新闻政策与法规研究


[1] 刘洁.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培育路径之探索——基于某大学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的数据分析〔J).楚天法治,2019(36):158-160.

[2] 郭泽慧. 全面依法治国下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对策研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12):124-127.

[3] 张晶,柳翠.全面依法治国视阙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以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为视角.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9):34-51

[4] 刘寿堂.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社会资源问题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 3) :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