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刘天庆

(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 255300)

【摘要】在产学研融合的背景下,实训课程已成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关键一环。所以,怎样有效提高实训室的质量管理以及加强高职学校的实训课程水平管理等问题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全面提高实训室管理可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将对高职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管理、策略

高职学院主要以培育综合性较高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因此理论学习、实践性教学和社会实习的活动是为学院建设和实现发展培养人才的主要保证。而实训室则是学院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实际操作、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其教学质量既是决定学院得以存在与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院校实施工学融合培养方式的主要保证。而实训室的教学质量,是评价一个学院所培养出来的人员素质、教师能力、技术水平及其教育能力的关键标准,其好坏也将直接关系学院培育高素质人才这一宗旨的实现。所以,改善高职学校的管理十分有必要,从目前高职学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现象入手,摸索出富有针对性的方法,可显著提高实训室的管理,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管理水平。

一、高职实训室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实训室信息化管理滞后

实训室的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针对实训流程设备、实训课程耗材等缺乏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尤其对品种繁杂的实训流程耗材在进行库房清点时,工程量很大。老师们在为学生授课前的备课和耗材申请时都要在仓库内通过清查设备来了解耗材信息,对实训课课程设备的预约记录、消耗品使用状况、实训项目的设定、实训课教学计划安排、实训课教师工作状况报告等方面仍然采取纸质化管理,管理效率低下且极易出错。[1]

(二)工作人员对实训室安全管理、设施、教育环节的认知并不充分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在国家有关政策以及地方各级财政的资金扶持下,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实训室。虽然这些实训室由各学校统一实行统筹管理,但针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新增建设项目,许多的学校都不能及时提前准备,致使在实训室管理上出现了一系列困难。首先是实训室的老师由于对实训室的功能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实训室的功能如何运用有待于进一步认知,在实训室中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机会相对较少,而高等技术职业学校则一般都会更加重视老师本人的理论教育能力和实践研究能力,教师薪资的水平、津贴,甚至包括学生日后的培养也更多偏重这些,对实训室的教学管理也往往处在辅助地位,而偏向于教学工作的老师则可以慢慢脱离实训室课堂工作,留在实训室的老师则可以继续提高教学管理意识,更加有效利用实训室的功能。[2]

(三)实训室存在使用率低、重复建设问题

高职学校的实训室一般包括普通实训室和专业实训室两类,其中机房教室和投影教师这类普通设备房适合多数专业学生使用,使用率比较高,但专业实训室对专业有特殊要求,所以利用率非常低。同时,专业实训室的设置大多比较特殊,部分实训室甚至不适合某个专业的学生。且仪器设备大都比较贵重,必须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运行和维修,从利用率和所需时间这二者考虑,它的性能比价很低。也有的是学校为表现专业的先进性,由学校或教育部门提出建造不同的实训室,而这些专业人员虽然所学内容不同,就业方向也不同,但都要求设备相同,若单独建造两个实训室,则往往纯粹是耗费大量金钱,而且仅仅完成了一个基础的教学工作,而在下一个课程时所学的最高级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却往往由于经费不足没有配备,反而降低了实训室的教学作用,并没有真正起到实训教育的效果。

(四)学校不同部门沟通协调不够

不同专业院系间往往彼此都不知道彼此的实验设备状况,因此不同院系间的实验与实训课程设置手续比较复杂,跨学科院系为了设置实验课程往往要找专业院系领导、教务科、实训室等多个部门协调,在设置的流程中更是发生了推诿问题,造成了各个院系在实训室搭建环节都想做到小而全,实训室搭建的同质化现象很突出。

二、实训室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构建系统化的管理平台,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日益完善,实训室的作用也将逐步地从单纯的基础教育功能,转变为集技术运用、教学科研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型教育能力。所以高等职业学校必须根据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构建学校管理网络平台,通过现代化的学校管理方式,对学校实训室管的人员管理、设施、物资使用等情况,进行信息监测、检查、动态控制等,使得实训室管理的工作越来越规范化、系统化、人性化、制度化,进而提高学校管理的运行效益以及对实训室的设施利用的综合效益,由于实训室管理所使用设施、物资、活动场所等均是有限的,所以学校必须采用适当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充分发挥其功能,在强调这一点的同时学校还必须把传统实训室的教育管理工作和现代数字化学校管理相互融合,使实训室建设只是数字化学校建设的一小部分,避免数据不能资源共享的现象,保证实训室数据的合理、有效利用,在建立新的实训室前,要根据已有的设备,根据数字化学校的需要,并为之后的建设提供保证与帮助。

[3]

(二)优化实训室的管理队伍

实训室的管理人员队伍主要以已有的实训室经验为基础,提高本院学员综合技能与实际应用能力的管理队伍,所以不仅要求队伍中具备更多的学科素养、教育经历、实训室管理与工作经历,而且队伍间还应该在思考方法、学科能力等各方面中间互相弥补,以共同努力达成总体目标。应依据实训室的实际发展需要和学校已有专业知识,确定对实训室管理团队的人员数量和具体要求,由以往传统的单一编制的管理模式改革为全兼职共存、固定职位和流动岗位共存的新管理模式,首先,通过招聘在校生来从事实训室的助教、助管等岗位,再另外招聘具备一定实际工作经历的人员担任实训室管理工作,最后通过与公司、其他学校和科研院所相互合作,形成了常备人员的交流访问制度。

(三)加强实训室的开放,提高使用率

实训室的开设,是中国职业院校教育系统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了满足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并充分发挥实验教育资源,实现教学仪表装置的最大效率化,在确保完成实验教育任务的前提下,各实训室针对相应学科的目标和学员要求,必须按计划、有组织者地向学员实施对外开放,在开放时也要充分地充分考虑学员的具体情况,如在晚上、周末和假期等学校空闲时间相对较多的时候,学员就可以利用行动电话或信息化系统预订实习时间、场所。开设的实训室可包括基本实训室和综合实训室,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实训活动内容,并自主设置实训时间。

(四)促进实训室的共享,加强统筹协调

实训室共享是互相参考、共同培训,提升实训活动设备使用率的最有效途径。实训室共享可包括实训室的硬件设备与实训活动课程成果资料的共享,实训室硬件设备也可在学院或实训活动中心的主导下,进行统筹调度。实训室可按照设置情况划分为基础实训室与专业实训室。基础实训室由实训活动中心统筹调度;专业实训室由各院系实施管理,实训活动中心进行监督,资源共享或全校无条件共享。实训活动中心按照实训过程资料的利用状况,对实训活动场馆规模、设施配置、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指导教师、参加实训活动的学生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动态管理。实训过程的中教学结果资料也可上传到由该校所提供的大数据平台上,把教师的教学实训技术研究成果等资料上传到该平台,供全校师生参考、学习。

【结语】高职学校以培育具有专业化、竞争力、对社会适应性较强的应用技术类人才作为宗旨,所以,学校更应该重视对实训室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实训室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实训室管理调理制度与业务流程,使之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从而增强高职学校实训室的综合素质,为我国造就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建设贡献出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文伟. 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六).[出版者不详],2021:910-912.DOI:10.26914/c.cnkihy.2021.057880.

[2]张琳林.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1):130.

[3]宋厚飞.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9(30):207.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93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