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张帅勇

国有洛宁县全宝山林场 471700

摘要林业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林业工程建设有助于稳定生态结构,能够为我国带来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双重效益,国家政府一直以来对林业建设十分重视。我国林业资源丰富,但近年来常爆发各种病虫害,且病虫害范围逐渐扩大,若再不采取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将会对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以往传统的化学防治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林业病虫妨害的具体内容,对无公害林业病虫防治技术的应用展开详细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林业管理病虫害防治无公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危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且病虫害类型众多,对林业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相关部门早已意识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但以往常用的化学药物防治手段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此方法残留的化学药物会污染周边环境,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理念。对此,相关人员通过对无公害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不断研究,使用生物科技、绿色生态等无害有效手段,科学应对病虫害危机,进而达到更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保护林业资源。

一、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

病虫害是限制林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近年来逐渐呈泛滥趋势,林业资源面临巨大危机。林业病虫害诱因较多,首先是选种问题,木苗选种阶段考虑不周,没有选取具有良好抗病虫害性的优质品种,导致从源头上就埋下了病虫害隐患;其次,林木种植方式不当,林区树种过于单一且种植密度较大,缺乏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同时通风、光照均不足,为害虫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空间,一旦发生病虫害范围还会迅速扩大,泛滥成灾,难以控制;再次,化学用防治不合理,药量过大导致害虫养成抗药性,且影响林木生长;最后,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没有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理,这些都为后续林木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1]

二、无公害林业病虫防治的重要性

(一)无公害防治技术有助于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无公害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采取的是物理手段和生物技术,和以往传统化学用药防治方法相比,不仅防治更加迅速、高效,能够有效节约人力、时间、资金投入成本,最关键的还是对环境无污染,充分体现环保价值[2]。与此同时,我国近些年来为节约自然资源,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的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充分满足国家发展需求,为林木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借此林业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利用,有助于提高我国林业经济效益。

(二)无公害防治技术有助于提高林业社会效益

当下我国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就包括了对我国宝贵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更是新时期促进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随着乱砍滥伐等不当行为的出现以及病虫害的发生,林业管理遭受面临巨大挑战,国家更是对此加大重视,提出“科学防控”的管控要求[3]。在此情况下,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完全符合国家期望,也符合行业发展要求,有助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且能够为林业带来理想的社会效益。

三、无公害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科学监测预防

病虫害已经成为威胁到我国林业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病虫害防治,科学的监测工作十分必要。以往传统的人工监测模式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还需配备先进的科学技术,监测成本极高,即便如此也只能在病虫害大范围暴发时才能发现[4]。对此可以选择应用现代化检测设备,例如无人机,无人机拍摄技术可以在空中,利用摄像头实时记录监测林区植被的生长状态,同时还能收集植株特性、生理指标等相关数据信息,为工作人员判别分析林业病虫害及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比如摄像头拍摄林区画面中出现大面积叶片脱落现象,工作人员通过对比分析便可以得知此片林区正遭受何种虫害侵袭,随即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此外,林业管理人员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交流,通过对天气变化情况的掌握及时调整病虫害防治方案,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最佳。

(二)强化种苗检疫工作

若想真正解决林业病虫害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在树苗选种阶段就选择品种优良且具有一定抗病害能力的苗木。为了节约种植造林成本,保障树苗存活率,造林工作人员应该在种苗前不断强化检疫工作,以培养树木病虫害防御能力为基本目标,采取科学手段加大育苗力度,尽可能培育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高存活率、较强抗逆性、抗病虫害等的优质树木,进而从源头上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此外,幼苗培育成功实际造林时,可以采取不同品种树木混合种植的策略,保持林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避免树种过于单一加剧病虫害现象,为后续林业管理工作造成困难[5]

(三)加强林木管理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林业所处环境、地质条件均有显著差异,尤其受到各地区气候差异的影响,林业管理工作也应因地制宜,结合林区所处环境综合分析后再制定林业管理方案。针对病虫害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封山育林策略,通过增加物种多样性等措施维持林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并借此提高抵抗病虫害能力。林业工作者应加强对林木的管理,勤观察、勤照顾,并根据树木生长情况有针对性地施肥用药。对于背阴处常发生虫害的位置要仔细检查是否存在虫卵,及时处理病枝病叶,避免害虫肆意泛滥成灾,确保树木健康茁壮成长。

(四)应用现代化科学防治技术

对无公害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一种更理想的防治手段,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代替化学药物防治,维持林业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目前研究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主要分为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两种[6]。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利用天敌治虫、菌体制虫等,害虫天敌有山雀、啄木鸟等有益鸟类,林区可以多搭建鸟巢,吸引鸟类入林消除害虫。菌体制虫效果也十分理想,白僵菌具有专一性,在自然条件下病虫体壁与白僵菌接触后会发生感染甚至致死,但林间益虫则不会受到影响,此举能够有效防治部分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包括人工捕杀、物理阻隔等,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也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能够阻止病虫害范围进一步扩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病虫害一直以来是林业管理人员的“心头病”,病虫害发生时往往涉及范围甚广,对林业生态环境危害极大,严重影响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相关人员持续不断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试图找到可以替代传统化学药物防治的最佳防治技术,旨在消除应用过程中污染环境的弊端,达到最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无公害防治技术便是研究人员取得的理想成果,在保障防治效果的基础上,能够满足国家绿色环保理念要求,无害化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为我国林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长月. 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无公害防治技术[J]. 生态环境与保护, 2021, 4(3):160-161.

[2] 葛迎春、关丽萍、张华伟、韩冰. 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9):2.

[3] 李雪, 乔元宝, 乔龙,等. 浅析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J]. 农业灾害研究, 2021, 11(11):2.

[4] 郭亚楠.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1, 33(5):3.

[5] 迪力木拉提·吐尔逊伙力.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2):2.

[6] 阿依夏木·肉孜.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 农家科技:中旬刊, 2020(11):14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