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防洪减灾与环境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水文水资源防洪减灾与环境管理

杨杰  ,李雷

黄河水利委员会榆林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719000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开始频繁出现普降暴雨及大暴雨,甚至局部地区有特大暴雨出现。受此种极端暴雨灾害影响,给国家、人民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也导致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在极端气候灾害频繁出现的情况下,会重创我国的农业生产。对此,当下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就是防洪减灾和水环境管理。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防洪减灾;环境管理

洪水、雨涝是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受流域分布、气候地形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地区的某一时间内,洪水、雨涝灾害会同时出现,所以二者无明确界限划分,也正是因为如此,可统称为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不仅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自然灾害由此引发,同时也会严重的影响我国水文水资源环境,并危及农业及养殖业生产、居民正常生活与工作等。近些年,世界气侯开始呈现出了异常活跃的变化状态,与此同时,极端天气也开始频繁出现。面对此种情况,刻不容缓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防洪减灾与水环境管理。

一、洪涝灾害的影响

(一)破坏饮用水供应系统

发生洪涝灾害的情况下,会淹没并破坏原有的安全水体,导致居民只能使用地表水源。但此类水源经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上游人畜排泄物及工农建设等。而在洪水长时间持续的情况下,水源性流行疾病极易爆发,会造成重大损失[1]。在某些地区原本不具备良好水源条件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洪涝灾害,会改变地下水位,影响饮用水中盐碱度、PH值的同时,霍乱等疫情的蔓延也可能会由此产生。

(二)会污染水体

洪涝灾害会严重污染水体水源,其造成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传播传染病细菌方面。洪涝灾害大规模出现的情况下,受巨大洪水量影响,会进一步增强对细菌、寄生虫等的稀释作用此时并不会出现上述因素所造成疾病的发病率激增现象。但在洪峰逐步回落的情况下,因灾区内涝区域的遗留水体已经处在被污染的状态中,所以流行性传染病极易出现,且其迅速的暴发、蔓延等现象也会因此产生。

(三)破坏居住条件

发生洪涝灾害时,会大规模破坏居民的居住环境。在灾害发生之初,灾民会暂住于简陋棚户区、或者是被迫露营居住,致使人口聚集量过大。在灾害退去的情况下,因居所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仍然会有大量灾民在此类拥挤环境中居住。而受恶劣露宿条件、环境等影响,虫害袭击现象极易出现,导致虫媒传染病由此引发[2]。而拥挤的居住环境,也能为疾病传播、蔓延等提供有利条件,若此种情况长时间持续下去,呼吸道、传染病等也会随之出现。

二、水文水资源防洪减灾与环境管理措施

(一)构建群众防洪机制

防洪减灾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就是政府部门,特别是有关机制的建立方面,需要政府将自身职能作用充分发挥,保障相关防洪机制的有效构建。政府要大力支持并辅助群众防洪机制的构建,并给予资金、人力方面的支持,确保顺利推进防洪减灾工作。该环节需要政府将对应的减灾目标积极设立好,通过合理措施的采取,为人们正常生活与工作提供保障[3]。对于群众防洪机制来说,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同时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也应在宣传上加强力度,通过洪涝灾害危害、影响的宣传,并针对有关自救措施进行讲解,以保障群众能够深刻意识到防洪减灾价值,并达到自救知识的熟练掌握目的。于各部门来说,也应就宣传策略、宣传效果等进行互相的沟通,保障最佳宣传目标有效实现,使社会各界对该方面知识的渴求得到满足,确保现代化群众防洪机制的构建目标切实达成。

(二)搭建数字水文站网

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水文水资源管理方面,也要保障数字化、信息化模式的有效实现。其中通过健全数字水文站网的积极构建,能够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方面对水资源管理、利用等情况的及时了解提供极大辅助作用。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而各地区间的差异也十分突出,特别是淡水资源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部分地区雨季极易出现洪涝灾害问题[4]。而通过健全数字水文站网的构建,能为人们对有关洪涝信息的及时了解提供帮助,进而基于相应防治措施的应用,确保在灾难来临前或来临时、达到有效的应对目的,此时即便灾害大范围发生,也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助。

(三)强化技术研发创新

基于丰富水文水资源信息的良好掌握,能达到对洪水的更好应对目的。而要想实现对更多水文水资源信息的了解、掌握目的,必须要在水资源管理技术上加强研发力度,依靠高科技设备进行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促进该项工作质量、效率的不断提升。引发洪水的因素不仅包含水文水资源管理,同时地质及气象等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要基于科技和设备可靠性、准确性、各方性能的全面提高,最大限度规避洪水的发生。与此同时,也应将水文预警系统积极构建起来,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其中,高效化采集并处理水文水资源信息,以达到对各地水资源分布状况的准确了解目的,促进水环境管理效果的提高[5]

。水文预警系统的构建,有助于科学防御体系的形成,该体系可在洪涝灾害来临前将对应的警报发出,而有关部门以警报为依据,可对风险地带的人群进行及时的疏散,如此一来,自然利于洪涝灾害所造成影响的最大限度减少。

(四)保护水生态环境

现阶段社会中,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的最根本、最主要原因就是各领域、各行业的加速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与影响。此时,只有在水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上加强力度,才能使洪涝灾害问题得以从根本上解决。对此,要加快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力度,在环保上进行积极的强化,而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切行为应严格禁止,要跟随可持续发展观的引导,确保生态环境和社会各界的协调发展目标有效实现。这个过程,要在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及生活废水等的管控上加强力度,严格禁止不达标的废水向河道中排入的行为,为水生态环境提供一定保护作用,使洪涝灾害能够从根本上减少[6]。与此同时,也应注意人们节水意识的不断增强,要将健全的节水制度、计划等科学制定出来,确保广大居民群众能够深刻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目标的有效实现,为我国水环境恢复步伐的逐步加快提供促进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城市、社会的构建目标逐步实现,切实巩固国家全面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效实现的基础。

结束语:

水环境与人们生活、工作和各行业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必须要在水环境的保护、管理上不断强化目的。新时期,为促进水环境管理效果的同时,实现生态环保、防洪减灾等目的,就要对各地水源分布的实际状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之后与各地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科学、合理编制防洪预案,最大限度降低洪涝灾害造成的种种影响。与此同时,也要注意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防洪、节水、水环境保护等意识的不断增强,使灾害发生、水环境遭到破坏的可能性最大限度降低。

参考文献:

[1]廖治棋,范北林,黄莉. 浅析水文水资源防洪减灾与环境管理措施[J]. 农业灾害研究,2022,12(5):108-110.

[2]沈比几,祝佳. 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措施探讨[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2,51(3):29-31.

[3]郑强. 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措施分析[J]. 乡村科技,2022,13(2):132-134.

[4]李杰. 探究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措施[J]. 价值工程,2021,40(32):41-43.

[5]杨丽茜,杜瑞. 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研究[J]. 中国高新科技,2022(10):70-72.

[6]田多义. 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措施探析[J]. 安徽建筑,2019,26(8):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