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师雨,樊静妮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九八六医院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对照组(n=61)、观察组(n=61)。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对比(P >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提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急性脊髓炎患者中的实施,可以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快速恢复,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康复护理;日常生活能力;急性脊髓炎;生活质量

急性脊髓炎是由于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而发生的急性损害[1]。发病急、病情短期内变化快,有导致患者呼吸机麻痹的风险。发病后患者会出现下肢功能性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行动不便,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迅速下降[2]。对于急性脊髓炎的发生,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为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将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作为工作重点。现探究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将2021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对照组(n=61)、观察组(n=61)。经过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见表1。

表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n,%)

组别

性别

年龄(岁)

对照组(n=61)

38

23

38.45±6.41

观察组(n=61)

36

25

38.78±6.29

X2/t

0.137

0.287

P

0.711

0.775

1.1.1纳入标准:(1)经过检查确诊为急性脊髓炎;(2)患者知情并同意;(3)有自主行为能力;(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1.1.2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感染;(2)心、肺功能严重不全;(3)肝、肾等脏器器质性病变;(4)意识障碍。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病情、指导饮食。观察组康复护理:(1)心理干预:心理疏导,缓解其因突发的疾病带来的不情绪,鼓励康复锻炼,调动其积极性;(2)卧位训练:进行床上锻炼指导,如翻身、身体移动、举杠铃等;(3)推拿、按摩:护理人员按摩患者上下肢的关节和肌肉,5~20分钟/次,3次/天;(4)关节训练: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屈伸,防止由于过度牵拉造成关节脱位和肌肉拉伤,4次/天,20~25下/次。(5)坐位训练:待患者的肢体功能有所恢复,指导坐位训练,从双手支撑到上手可以离开床面到能够对立完成坐位,依次逐步进行,护理人员在协助训练的同时要保障患者安全,防止跌落。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1.4评判标准

1.4.1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 Banthel 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包含十个小项,每个小项1~10分,共10~ 100 分[4]。评分与生活能力恢复水平成正相关。

1.4.2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通过QLQ-30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分,量表分为七个维度、总分0~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或组内对比分别采用独立、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应用χ²检验,以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BI指数和QLQ-30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对比(P >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提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BI指数和QLQ-30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BI指数

QLQ-30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61

31.76±10.42

78.46±19.88#

68.42±10.21

79.25±10.69

对照组

61

33.25±9.53

66.79±19.17#

69.01±10.35

74.62±10.41

t

0.824

3.300

0.317

2.423

P

0.412

0.001

0.752

0.017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P<0.05。

3讨论

急性脊髓炎是一种横贯性脊髓炎性病症,发病后患者可出现下肢功能性障碍,影响生活能力[3]。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能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次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对比(P >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提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孙鑫[4]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康复护理在急性脊髓炎患者用的应用,患者通过早期功能性锻炼,早日恢复肢体功能,使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改善生活质量。分析: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建立信心,负面情绪得到调整,利于康复;卧位训练可让患者通过早期的运动促进肢体的血液流通,为日后的肢体功能恢复奠定一定的基础;护理人员通过度患者上下肢关节和肌肉的按摩合推拿,达到训练肌力的目的,使患者肌张力低下的情况得到缓解;关节训练让患者的关节活动循序渐进的得到恢复,肢体得循环得到改善。逐步进行,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大意义,让患者坚持锻炼,恢复肢体功能,促进康复。

总而言之,在急性脊髓炎患者中实行康复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时间缩短,以达到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金岩.综合康复训练护理运用于急性脊髓炎患者的康复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用,2021,15(21):239-241.

[2]高文晶.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生活能力与下肢肌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0):225-227.

[3]季惠敏.神经内科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5):70.

[4]孙鑫.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3):289-29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