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单操作孔、传统三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LRCD)治疗肾囊肿的临床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对比分析单操作孔、传统三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LRCD)治疗肾囊肿的临床作用

张剑波

雄县医院    雄县医院 河北省雄县  071800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肾囊肿患者应用单操作孔或者传统三孔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LRCD)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行传统三孔LRCD术治疗,观察组为单孔操作LRCD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住院天数2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失血量、手术24h VAS疼痛评分观察组少于/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5.71%、20.00%,P<0.05;2组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见肾囊肿复发。结论:对于肾囊肿患者采用单孔操作LRCD进行治疗更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缓解术后疼痛及减少手术创伤。

关键词:肾囊肿;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单操作孔;三孔

肾囊肿是比较常见的囊性病变,伴随肾囊肿体积的不断增大可引起患者腰腹部疼痛、腹部肿块、血尿、高血压以及蛋白尿等症状,并且具有一定恶变风险,所以对肾囊肿患者需尽早进行治疗。对该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例如开放手术、输尿管软镜手术以及去顶减压术等。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LRCD)治疗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以及手术方案成熟等优势[1]。以下将进一步探究对肾囊肿患者应用单孔操作或者传统三孔LRCD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病例选取自2021年1月~2022年2月我院均确诊为肾囊肿,共计70例,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均为35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7例、18例;年龄分布于36~75岁,均数(49.6±2.6)岁;肾囊肿部位:上极15例,中极11例,以及下极9例;病灶直径为43~79cm,均数(56.6±3.8)cm。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6例、19例;年龄分布于35~76岁,均数(49.5±2.7)岁;肾囊肿部位:上极14例,中极13例,以及下极8例;病灶直径为41~78cm,均数(56.5±3.9)cm。2组以上资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三孔LRCD术治疗,术中进行全麻,需要放置尿管,维持健侧卧位,患侧腋中线选择髂嵴上大约2.0cm左右做横向手术切口,对皮肤以及皮下组织进行切开,借助血管钳对肌层和患者腰背筋膜进行分离,抵达腹膜后间隙,创建穿刺点,将气囊进行放入其中,给予500ml气体或生理盐水进行注入,需要留置5分钟,从而使后腹膜腔得以充分扩大。第一切口处将10mmTrocar进行置入其中,以此为手术观察孔,之后在患者的腋后线肋缘下侧以及腋前线肋缘下侧做小切口,并放置10mmTrocar以及5mmTrocar,抵达后腔间隙,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借助超声刀对于患者肾周筋膜以及该处脂肪囊进行切开,结合影像学结果对于肾背外侧等进行充分游离,使囊肿得以显露,利用组织钳将囊肿壁进行剪开,之后超声刀进行游离,囊液充分吸出,对囊壁进行切除,适时给予电灼止血,观察活动性出血完全消失后可置入引流管,消除气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观察组为单孔操作LRCD术治疗,术中麻醉方法同对照组,维持健侧卧位,患侧腋中线选择髂嵴上做小切口,将10mmTrocar进行置入其中,以此为手术观察孔,将肾镜进行置入,详细观察,抵达后腹膜腔创建二氧化碳气腹,通常压力控制为13mmHg,抵达后腔间隙进行后续操作,具体方法同对照组。

1.3评价准则

(1)记录2组患者的主要围术期指标,例如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天数和手术24h的静息VAS疼痛评分。(2)记录2组术后出现的尿瘘、切口感染以及血尿等并发症。(2)2组术后3个月末进行随访,统计肾囊肿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s),数据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数据实施χ2检验,P<0.05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围术期指标2组间相比

手术时间、住院天数2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失血量、手术24h VAS疼痛评分观察组少于/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围术期指标2组间相比(±s

分组

n

手术时间/min

失血量/ml

住院天数/d

VAS评分/分

观察组

35

35.26±3.52

22.36±5.65

5.52±1.03

3.52±0.59

对照组

35

32.75±4.09

27.96±5.17

5.61±1.05

4.33±1.02

t值

1.352

4.365

1.075

5.175

p值

0.095

0.035

0.087

0.029

2.2术后并发症率2组间相比

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5.71%、20.00%,P<0.05。

表2 术后并发症率2组间相比[n(%)]

分组

n

尿瘘

切口感染

术后血尿

总计

观察组

35

0(0.00)

1(2.86)

1(2.86)

2(5.71)

对照组

35

2(5.71)

2(5.71)

3(8.57)

7(20.00)

χ2

1.635

0.375

2.635

4.365

p值

0.076

0.209

0.053

0.035

2.3复发率2组间相比

2组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见肾囊肿复发。

3讨论

肾囊肿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肾脏良性病变,对于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目前多通过LRCD术进行治疗,以往的开放LRCD术其创伤性高,且遗留疤痕较大影响患者的整体手术效果。近年来腹腔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临床应用广泛,逐渐成为肾囊肿患者的主流治疗手段,目前常用的术式为传统三孔LRCD以及单孔操作LRCD。从本次的分析结果可知,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失血量更少,术后疼痛评分更低。表明与传统三孔手术相比,单孔操作手术的应用更有利于提升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整体质量。主要原因在于单孔操作LRCD将术中切口减少至一个,能够有效避免多切口以及多穿刺对患者带来的伤害,可更好地避免组织损伤,所以有助于控制术中失血量及缓解术后疼痛感,也为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奠定了重要基础[2]-[4]

综上所述,对于肾囊肿患者采用单孔操作LRCD进行治疗更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可缓解术后疼痛及减少手术创伤。

参考文献:

[1] 王文忠. 改良后腹腔镜辅助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的疗效分析[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0,14(2):124-125,137.

[2] 李金泽,彭磊,李云祥,等. 经腹途径与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Meta分析[J]. 国际外科学杂志,2020,47(9):604-609,f3.

[3] 李亮,张宗平,杜跃林,等. 单纯性肾囊肿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J]. 四川医学,2019,40(1):51-54.

[4] 郑燕深,麦惠洪,李剑峰,等.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后患者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J]. 河北医学,2019,25(2):30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