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吴志钢

(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湖北省襄阳市 441500)

【摘要】目的  对于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PCI进行治疗的安全性加以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接受PCI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120例患者的年龄对其进行分组,其中非高龄组患者60例,高龄组患者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血清TnI浓度对比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性别、合并症、吸烟史、胸痛到入院时间、心功能分级情况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高龄组患者手术期间产生室性心律失常情况明显高于非高龄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对于高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提供PCI治疗,属于一项安全并且可靠的治疗措施,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安全性;应用价值;

    老年人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多发人群,并且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属于引发老年人群死亡最为多见的一类疾病,现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首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的缺血症状,减少病人的近期死亡率,同时远期预后效果理想[1]。本文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接受PCI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对于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PCI进行治疗的安全性加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接受PCI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120例患者的年龄对其进行分组,其中非高龄组患者60例,高龄组患者60例;所选120例患者的胸痛持续时间全部超出30分钟,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至少两个胸导或是肢导具有心肌缺血,患者接受血清标记物检查结果显示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升高;120例患者中全部排除恶性肿瘤,合并其他脏器衰竭,心源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1.2方法

患者进入医院之后全部获得临床明确诊断,同时符合开展PCI治疗条件,患者入院之后接受阿斯匹林、氯吡格雷等强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手术之前12小时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直到手术完成之后3天。为患者提供经挠动脉或是股动脉穿刺,开展多角度冠脉造影,将管腔狭窄50%以上判定属于病变血管标准。患者接受PCI手术治疗之后返回病房,接受心电监护24小时,手术之后24小时内对心电图进行复查[2]

1.3评价标准

对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之后产生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计算

本组对比研究所获各项数据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开展计算,对于符合正态分布同时方差齐的计量数据通过均数标准差方式进行表达,两组之间的对比通过独立样本t开展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数进行表达,两组之间的对比通过X2开展检验,统计计算得出P值作为判断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参考数据。

2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血清TnI浓度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两组患者的性别、合并症、吸烟史、胸痛到入院时间、心功能分级情况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高龄组患者中出现急性左心衰1例,室性心律失常10例,急性肾功能不全5例,非高龄组患者中产生急性左心衰1例,室性心律失常4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高龄组患者手术期间产生室性心律失常情况明显高于非高龄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

表1  两组患者年龄和血清TnI浓度水平比较[x±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血清TnI(ng/ml)

高龄组

60

80.0±5.1

2.6±0.2

非高龄组

60

68.4±5.8

3.8±0.3

3讨论

冠心病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含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等,老年人群由于年龄不断增长,血管的顺应性能够随之下降,胰岛素功能慢慢退化,导致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根据文献资料中表明,糖尿病以及高血压能够导致人体粥样板块破裂造成急性血栓[3]。现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临床中主要采取急诊PCI、保守治疗以及溶栓等治疗手段,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12小时之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血流获得恢复,能够有效缩小患者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4]。关于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依旧具有非常大的争议,有部分专家认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不具有典型性,病后演变速度快,冠脉多支病变比较多,同时单支多处病变比较多,并且患者通常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器官功能受损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为患者提供急诊PCI手术,治疗之后能够引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等相关并发症,导致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死亡率升高,所以对于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急诊PCI治疗需要谨慎考虑

[5]。根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PCI治疗的成功率比较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理想,但是因为高龄老年患者的疾病特点以及生理特性,开展PCI治疗的难度高于非高龄患者,临床医生需要不断进行探索,降低手术期间和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出现。

总而言之,对于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PCI治疗属于一项安全并且有效的措施,具有推行空间与价值。

参考文献

[1]于东颖,娜日苏.药物保守治疗高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2):36+40.

[2]刘新宇.基质金属蛋白酶-9、C反应蛋白及P选择素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效果和预后的评价[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7,23(04):381-383+391.

[3]蒲艳,潘媛媛,刘娴,郭娴晶.体表碎裂QRS波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脉血流恢复及治疗结局[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21):4490-4493.

[4]龙春霞,田艳华,刘红菊.新活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20,47(17):105-108.

[5]蒙革,吴伟,石银华,杨明华,王晓洁.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PCI治疗后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20,26(0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