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问题串教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串教学分析

陈波

重庆市涪陵区荔枝希望小学408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难点就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往往难以接受抽象的数学知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教师往往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利用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的演示,在保证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的应用技能,使数学知识“活起来”。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应用“情境串”的方式,将情境教学串联起来,本文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分析

引言: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建立数学知识应用的情境为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情境结合起来,有利于小学生迅速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不能让教学情境孤立存在,而是应当不断挖掘情境教学的内涵,有先后、有难易的设立“情境串”,本文对情境问题串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

一、情境问题串教学的相关概念

(一)数学情境问题的内涵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情境问题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情境,将数学知识以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形式融合在情境当中的教学方式。比如,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就是情景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问题先给出笼子中兔子和鸡的头总数和腿总数,要求学生凭借已知条件求得鸡兔各多少只,在解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引导学生列出腿总数和头总数的计算式,即“4乘兔加2乘鸡等于腿总数”、“兔加鸡等于头总数”,并在教学中将兔数和鸡数转化成数学中的概念“未知数”,并以解方程的方式带领学生求出鸡兔数,在这一过程当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就会逐渐得到学生的理解。显然,这种教学方式比直接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要有效得多,既可以让学生理解“方程组中带有两个未知数”是什么意思,又可以带着学生解开简单的方程组,学到方程组的解法[1]

(二)数学情境问题串的内涵

数学情境问题串,顾名思义,就是将情境问题按一定的顺序互相串联起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知识内容的教学方式。在问题串的构建当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首先,问题串可以依托同一情境逐渐深入,仍以鸡兔同笼教学为例,在学生解出了一般的鸡兔同笼方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提高情境问题的难度,将条件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比如“已知数不变,所有的鸡抬起一只脚,鸡兔数各为多少”;其次,情境串中不同的情境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突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学习。比如,情境问题串当中的头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解题,而稍微难一些,排在后方的问题就可以由学生自己解决了,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好,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设置情境,自己解决,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三)数学情境问题串的优势

数学情境问题串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学情境问题串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数学知识内容,通过构建情境的方式,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情境问题当中的形象内容,将对小学生比较难的抽象理解转化为形象记忆,更加适应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其次,数学情境问题串可以给学生设置学习阶段,让学生跟随着问题的先后顺序,由易到难学习数学知识,这种顺序安排不但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数学知识,还有利于教师安排课程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最后,以情境问题的形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在情境问题串的教学当中,学生依托情境内容进行学习,可以直接认识和学到数学知识在实际情境当中的应用,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有显著作用。

二、情境问题串的教学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在情境问题串的设置过程中,首先应当注意情境问题串的针对性,这一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情境与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在情境问题串的设置中,教师必须要保证情境与知识的对应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时能够引出重要的数学概念。比如,在鸡兔同笼情境当中注意引出“未知数”的概念,在一些与货币计算有关的应用情境当中注意引出百分数、小数的概念。其次,是情境与学生成长水平的针对性,情境构建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更快速地理解内容,在情境构建中必须要满足学生的心智成长水平。比如,在情境设置中注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情境教学当中解释一些社会现象的数学原理;在情境内容的设计中,也要顺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保证情境内容可以让学生迅速理解。

(二)阶段性原则

情境问题串不是利用单个情境进行教学,而是将不同的情境问题串联在一起,形成情境教学课程,这一情境问题串必须要具有阶段性,能够带领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数学知识。情景问题串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情境串的阶段性体现在情境串的难度设置上,在情境串教学当中,难度比较低、变量更少、条件更简单的情境应当设置在前,而难度比较高、变量更多、条件更复杂的情境应当设置在后,就像阶梯一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向复杂的问题深入。其次,情境问题串的阶段性还可以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当中,在情境问题串教学刚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可以多一些,而在情境问题串推进到考后的问题时,教师就应当逐渐退场,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这一特点是情境串教学中对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应用能力的要求决定的

[2]

(三)趣味性原则

在情境问题串教学法当中,保证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要求。而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就应当在情境问题串的设置中遵循趣味性原则。为了达到提升课堂趣味性的目的,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情境设计当中要注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小学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愿意学习现实生活的运作原理的成长阶段当中。因此在情境串教学当中注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可以有效提升课堂趣味性。其次,在情境设计中还要注意情境的难度设计,通过情境教学,数学知识应当变得更形象、更好理解,才能让学生摆脱数学学习的枯燥,主动学习知识。因此,在情境教学中必须做好难度设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问题串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育方法,数学教师必须重视情境教学的作用,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设计情境,发挥情境问题串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秀荣.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串的教学探析[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1, 6(16):2.

[2] 曾祥菊.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问题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文汇, 2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