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框架下应急指挥中枢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城市大脑框架下应急指挥中枢的构建

瞿立国

荆门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    448000

摘  要:结合城市大脑建设现状,阐述智慧应急在城市大脑中的地位和应用前景,提出在城市大脑框架下构建应急指挥中枢的数据采集、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的要求,分析了建设难点和面临的挑战。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构建与城市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已成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

一、城市大脑建设的前景

业内尚未对城市大脑内涵和外延形成统一定义。城市大脑一般认为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城市竞争力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推进城市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重要手段。在理念升级、精细治理、数据驱动、机制创新等因素驱动下,通过城市大脑的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城市服务“一键直达”,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普惠、便利、快捷、精准的公共服务。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城市大脑已从“探索萌芽”阶段逐步转为“迭代 + 应用场景落地”的大力发展阶段。当前,城市大脑建设逐渐从大型城市向中小型城市铺开,县域城市和新城新区也成为了分级分类推进城市大脑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城市大脑项目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智慧应用供应商企业也正在加快聚集,依靠城市大脑所共享的丰富数据资源及技术能力,围绕城市大脑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环境,形成一个快速迭代的生态闭环。

二、智慧应急在城市大脑中的应用

按照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形成整体合力,是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智慧应急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助力城市安全的重要保障,是体现城市大脑对于城市应急事件高效处置能力的重要场景。其核心目的是基于城市大脑的智能化支撑能力,打造城市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推动政府在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应急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事后评价分析过程中,充分发挥有限的应急力量控制事态发展,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应急指挥调度方面,城市大脑通过调用统一视频会商和统一融合调度支撑组件快速召集视频会议,呼叫具备视频属性的调度终端入会,辅助指挥中心实时了解现场发展态势。同时,通过“GIS 指挥调度一张图”二、三维切换展示指挥调度界面、应急资源设施分布等,为应急指挥提供辅助研判与决策,有利于现场指挥人员对突发事件及时做出响应和处置,避免突发事件扩大或升级,提升政府通信协同能力和指挥决策能力,提高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未来,应急事件感知将趋向于视频图像高清化、天地空一体化感知网络全面化、应急事件预警智能化。得益于城市大脑的自我演进能力,各类智慧应急场景化应用将基于 5G、AI 等新技术的发展进行能力升级。例如,全面接入海量物联感知终端,通过大带宽、低时延、海量连接的 5G 网络,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分析,将感知终端与应急场景进行深度融合。现场语音、超高清视频得以实时回传,指挥中心人员可以远程操机器人进行抢险救援,以此降低人员伤亡等。从而提升城市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扩大城市应急指挥的覆盖范围。

三、应急指挥中枢的构建

(一)自动化数据采集

改变以往人工录入数据的系统架构,将人与装备数据的采集入口统一管理,人事与装备管理部门要统一思想,按照服务实战的理念保持系统数据与实际情况时刻保持统一。

拓展报警渠道,在电话报警的基础上,开辟互联网报警、消防设施联动报警、视频图像分析报警等通道,不仅加快接警调度速度,而且精准掌握现场灾情。

部署物联感知、车联网等数据采集系统,将应急车辆(含舟艇、飞行器或机器人)运行状态(油水电气等车辆基本运行数据、水泵状态数据、灭火剂数据和车载视频等)、救援人员防护状态(呼吸器气瓶压强、呼救器状态、佩戴式视频设备图像和定位信息等)和生命体征(心跳、呼吸等)等数据实时上传,供系统进行分析,并呈现给现场指挥员。

优化人工数据采集系统。针对一些仍然需要人工更新的数据,相关单位宜个性化定制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现场采集,按照更新频次,保持系统内数据鲜活有效。

(二)部门间数据协同

在应急指挥中,很多数据掌握在其他政府部门,无法快速及时地为现场指挥员所掌握。为避免贻误战机,宜通过城市大脑,将各部门数据汇聚整合,如:GIS测绘地图、地名地址库、消防水源信息等;建筑事故中建筑结构图、被困人员分布情况、危险源分布情况等;交通事故中失事车辆信息、被困人员信息、运输货物信息等;化工事故中燃烧或泄漏物质、工艺流程、装置结构等;自然灾害事故中地质情况、水文信息、气象信息等。在应急状态下,凡是能够为应急指挥提供决策支持的数据,都应为应急指挥开辟绿色通道。

(三)全过程分析辅助

数据的支持可以提高应急指挥的科学性,那么云计算和AI等智能化技术则可以大大提高应急指挥的效率。建立智能化数据治理和数据分析模块,剔除过时、多馀的数据,通过科学算法为快速发现灾情、科学调度指挥提供支持。

智能发现灾情。高空瞭望系统鸟瞰整座城市,采用“重点监视区域轮巡”和“全景扫描”等方式,对烟雾、高温、烟气排放、燃火点进行自动识别抓拍,并实时传送画面预警。重点区域监控系统,对探测区域内燃烧迹像进行智能分析报警。

全过程分析辅助决策。从灾情受理一刻起,即开启智能分析,对调度、出动、行驶、初战指挥、侦察、实施救援、请求增援、收整器材、归队等环节全程跟踪,为指挥员提供关键信息、决策建议和应急领域百科知识。

(四)桌面式灾情模拟

现实中往往难以布置真烟真火环境的应急演练,因此有必要建立智能化灾情模拟系统,供应急救援人员开展桌面推演,检验灾情处置预案,或开展业务培训,对推演过程和预案作出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让各个岗位的救援人员对勤务规范加深认识。

结语:应急指挥中枢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集成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服务于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的高效处置,需要在城市大脑框架下开展顶层设计,在应急主管部门的引领下,创新技术、构建模型、完善标准,并在网络安全的保障下,探索可持续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