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实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实效性

林碧宜

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侨光小学     526112

摘要:语篇教学理念不同于传统英语教学,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注重对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本文以语篇语言学为指导,针对当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实施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基本原则及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有效性

.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篇教学无疑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语篇语言学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语篇及语篇语言学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它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语言即语篇”,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产生或理解语篇的过程,而不是使用语法。语篇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口语或书面语中语篇各个部分的组织规则及其相互关系。

(二)篇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传统语篇教学过分强调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性和绝对性,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造成学生阅读兴趣缺乏,导致语言输出困难。教学理念决定教学方法。教师的阅读观,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直接影响他(她)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果教师认为学习阅读应首先掌握单词的认读、拼写,其次是理解分析句子结构,最后才是语篇和作者的观点。那么依此阅读观设计的阅读教学,势必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能为第一要务,属于自下而上的阅读教学模式。相反,如果教师认为学习阅读始于意义解读,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习得单词,并在阅读过程中积极进行预测,则此阅读观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为自上而下模式,阅读教学的设计则重视预测、推断、概括等高层次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当教师认为阅读既以一定的低层次语言技能的培养为基础,同时又离不开背景知识和高层次语言技能参与语篇的解读,则其阅读观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策略的相互作用,该观点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既注重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能引导学生运用自上而下的阅读策略。因此,确立教师正确的阅读观是开展语篇教学的前提条件。

三.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英语课堂教学追求朴实,真实,扎实。有效英语课堂在于教学设计的“可言可语”,教学方法的“能言能语”,教学过程的“又言又语”。如何才能将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打造成有效课堂,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设计的有效性,而设计的有效性离不开“信息差”(information gap)的合理运用。人们通过交际,缩小或填补信息差距,从而达到一定的“信息平衡”(balance of information),实现交际目的。这种信息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英语教学亦然,要想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意义的会话交流,就必须在会话双方之间制造信息差,使他们产生想从对方了解到有关信息的迫切愿望和需求,他们才会产生开口讲英语的动机,才能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整体性原则

语篇是完整的语言材料,不管是对话还是故事,它都有相对完整的语意和语境,也有相对完整的语用功能。因此,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应当重视语篇整体教学的理念,把语篇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对话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设计的情景化、递进性,使语言在真实的语境中得以呈现、操练与运用;故事教学中,要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把词组、句型、语法知识等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三)发展性原则

中低年级的语篇多是一些简单的对话,而到了高年级阶段,语篇中包含一定的词汇量和句型,也穿插着相应的语法知识,篇幅相对较长,这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衔接。因此,教师要树立发展的教学理念,要以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为指导,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未来学习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 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语篇相对较长,涉及的词组、句型、文化信息较丰富,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有利于学困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因此,为了减轻课堂上的教学压力,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预习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对于一般性的文章,教师可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语篇、适当翻译中文意思,划出自己不理解之处;对于一些含有丰富背景知识的语篇,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了解相关语篇背景知识。

(二)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而使用具体事物的效果是最明显的。语篇具有相对完整的语境,教师只有设计有意义的情景,为学生创造产生语篇的条件,学生才能实现高效的输出。小学英语教材所体现的语言概念、语言现象和语言交际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可使之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直观情景或模拟情景。

(三) 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新《课标》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并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想要创设有效的课堂,首先活动设计要注重生活化,教师应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仿的活动,力求言之有物,努力建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语言支架。真正做到让学生活学活用。其次,活动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在进行语篇设计时要考虑难易程度。再次,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力求让人人体验成功。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可以给予所有学生同样的语篇材料,但设计不同的活动;也可以给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语篇材料,完成共同的活动。

(四) 拓展阅读的有效性

在所有的语言技能中,阅读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作为高年级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他们就能进行自主学习,在阅读中进步。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主要依靠课内阅读,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实践经验证明,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教师可根据情况,布置相应的拓展任务,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

五.结语

总之,语篇教学应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实效缺失现象。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要时刻关注语篇教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将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性,形成和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魏纯雅,2004,英语教学中实施语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南平师专学报第23卷3期,78-79页。    

[2]鲁子问,2004,《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

作者简介:
林碧宜(1987—),女,汉族,广东省茂名高州市人,本科学历,小学英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