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革命英雄主义情怀培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大学生革命英雄主义情怀培育研究

伦雅萍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对大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有利于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也有利于推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目前,大学生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还存在不少短板,在培育路径上,应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厚植大学生革命英雄主义情怀。

关键词:大学生 革命英雄主义情怀 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精忠爱国、勇敢担当、艰苦奋斗精神如一座座丰碑、一座座灯塔,记录着党走过的历史,照亮着党前进的道路。青年大学生是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力量,是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一代,积极向党史国史中的榜样学习,汲取英雄的力量,在追思先烈的同时自我锤炼,才能不辜负时代的托付和期待,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先辈的英雄业绩。

一、大学生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近年来,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不断出现,有些人以“学术自由”、“探究细节”等为名,通过网络、书刊等媒体歪曲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丑化、诋毁、贬损、质疑英雄烈士,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很容易受到错误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产生价值观模糊或失范现象,“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用崇高的道德准则规范、激励和鞭策自己,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1]在英雄文化的浸润之下,青年将更知党史、更懂国情,更深刻地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二)有助于传承和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整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产生了深远影响。回望百年党史,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时时刻刻闪耀着英雄烈士的精神光芒。青年大学生是引领社会风气的最积极、最活跃、最年轻的力量,教育其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有助于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形成传承和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良好氛围。时代呼唤英雄,英雄照亮时代。英雄先烈的伟大奋斗为国家夯实了发展基础,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时代呼唤更多的中国青年继承并践行英雄精神。

二、大学生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育方面的问题

首先,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未能充分融入高校课程教育,革命文化理论教学需要加强。高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传承和培育革命文化基因的重要责任,革命文化教育需要贯穿育人全程。但目前,许多高校未进行充分的教育教学改革,未能创新革命文化教育模式,同时,也未能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融合作用。其次,在构建网络媒体平台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也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问题导致革命文化教育未能充分融入学生生活,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另外,学生自身理论认识不足,受网络时代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对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不熟悉甚至出现了许多错误认识,急需正确引导。

(二)实践教育方面的问题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总的来说,革命英雄主义实践教学体系不成熟,制度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探索教学新模式。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革命英雄主义教学重点仍然只在思政课堂上,未能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统一,未能充分利用当地革命文化资源,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另外,许多教师实践教学动力不足,教学改革意识不强,未能落实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要求。这些问题会导致学生脱离社会现实,很难产生情感认同和责任意识。让学生走出教室,可以更直观地提升教育效果。

三、大学生革命英雄主义情怀培育路径

(一)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理论认识

“革命文化遍布于思政课程体系的各门课程中,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应有内容。将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既是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需要。”[2]思政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有一定的革命理论基础,但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增加理论深度,进一步开展党史教育,通过讨论社会热点帮助学生厘清各种错误思潮,树立正确的英雄观。此外,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如分小组挖掘家乡红色革命文化、每周介绍一个英雄模范人物等,讲述革命故事,激发学生情感。另外,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开展线上革命文化教育。其他课程也应积极响应“课程思政”的要求,将革命文化精神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

(二)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首先,探索校内实践新模式。根据学校特点和地方资源打造革命文化实践教学基地,与当地已有的教育基地开展教学合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各类革命文化纪念活动,如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大合唱、红色影视作品鉴赏等。其次,开展好校外实践。组织学生去革命文化基地参观,通过考察学习,使学生切身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可使地方革命文化与学生社团活动对接,拓展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覆盖面。通过这些方式,激励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的同时厚植革命英雄主义情怀。

英雄来自人民,时代需要英雄。今天,我们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培育英雄情怀,就是要让英雄模范成为学史明理的榜样、学史增信的源泉、学史崇德的楷模。当全社会形成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怀英雄的浓厚氛围,对英雄精神的认同和追求变成一种行为自觉时,必然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能。

参考文献:

[1]董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21.

[2]陈小珍.思政课中革命文化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现维度[J].教育观察.2021,10(45).

[3]葛宇宁.青少年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问题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3(01).

作者简介:伦雅萍,女,1993年生,淄博职业学院专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 董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长春师范大学,2021年,第26页。

[2] 陈小珍:《思政课中革命文化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现维度》,《教育观察》,2021年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