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快速理解——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提升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高效阅读,快速理解——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提升方法

刘小珍

八步区桂岭镇进民小学,广西贺州542806

摘要: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结合教学的具体需要通过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使其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然而,就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现状来看,它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本文就从“高效阅读,快速理解”的角度,重点探索一下促进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提升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高效阅读,快速理解;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提升;方法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最重要的一环。尤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更是要在阅读当中注重对能力素养的培养,让小学生每天都能从阅读中获得丰富的信息,并逐渐掌握和应用语言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从当前的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它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那么,怎样才能找出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这就要求实现高效阅读、快速理解。

一、在小学语文当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价值

阅读理解能力也就是在阅读当中,对文本当中的信息的理解、提炼与运用,是对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的一种活学活用的体现,既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又决定着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可以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要求,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在小学阶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使他们掌握开展阅读的科学方法,提高他们对文章的重难点的提炼水平,学会在阅读当中抓取到文本的要素。同时,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从文章中抽取和运用自己所收获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意义所在[1]

二、妨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之提升的主要因素

分为来自教师和学生的两个方面因素。

(一)来自教师的因素

    首先,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准确地拿准阅读教学的目标。比如片面觉得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字、词汇,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到的文字及词汇,却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和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其次,阅读教学方式不得当。一些老师过分注重阅读的兴趣,导致课堂上的“欢声笑语”,而不能真正地提高;也有一些老师忽视了这一点,继续采用传统的阅读方式,

最后,教学当中不重视课后的温习。要知道,阅读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技能产生所思所感,又做到感有所发、用文本当中的内容和情感来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这就需要通过合理的复习手段--让学生课后大量地操练阅读技能,实现对知识的迁移。然而,有些教师忽视了引导学生在课后的复习,导致学生“前学后忘”。

(二)来自学生的因素

主要在于学生在学习当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不够主动思考。一是在阅读之后不注重反思;二是阅读缺乏兴趣,仅仅是被教师“推着走”;三是学习当中不敢或不肯提问和质疑。

三、促进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提升的主要方法

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对阅读的概念认知不够透彻,因而对阅读的兴趣也容易不高。而作为教师则要对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采取多样化的手段,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让他们的阅读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建构。

对此,可从下列角度开展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默读

在开展语文阅读的时候,许多教师忽视了“默读”的重要作用,也未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默读氛围,使他们不能真正地理解阅读文本的主要内涵,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提高。这就需要在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抽出一些机会组织学生进行默读,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所默读的内容,加强学生的专注力,提高其阅读理解水平。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的《草船借箭》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默读,从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当中梳理出基本的故事脉络,梳理出故事变化的基本过程,总结出故事的中心思想,并能够以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整个故事。默读的周期在三到五分钟左右。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对故事起因、过程、结局的关注当中,把握文本的重点,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在课文学习的前提下采取“群文阅读”的模式

也就是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拓展性质的文本,通过拓展其阅读面来扩充其阅读外延,让课内外的阅读文本形成联动,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选择群文文本的时候,可遵循以下原则:①选择与课文体裁相同或相近的文本。②选择与课文素材同或相近的文本。③选择与课文出自同一作者或同一时期的文本,等等。教师还可以运用上网搜索等方式,为学生找到更合适、更具有教学价值的阅读文本。

比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等课文时,可以给学生选择我国上古时期的更多历史传说组成群文。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给学生选择与课文出自同一时期,或者与课文题材相近的古诗词组成群文。在教学选自四大名著等古代名著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通读古代名著,等等。

(三)指导学生开展“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阅读当中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材料和方法,而在写作当中则可以巩固和强化他们在阅读当中所获得的知识,从而使他们对在阅读当中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模式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当中引入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比如《小英雄雨来》详细地讲述了雨来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入读写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阅读当中深入探讨在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上运用了哪些方法,突显了怎样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阅读结束之后思考雨来后续有哪些故事,进行续写。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会得到不断激发[2]

结束语

   “高效阅读,快速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对此教师应当认真分析以往在阅读当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真正地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晶晶.高效阅读,快速理解——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提升方法[J].语文课内外,2019(19):403.

[2]谷彤.高效阅读,快速理解——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提升方法[J].文渊(小学版),2019(5):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