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舒适护理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3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舒适护理临床效果

马睿

玉田县医院    064100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通过80例老年心衰患者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护理方式来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进行舒适护理方式来进行治疗,通过对比来研究他们所产生的作用效果。结果:采取科学有效的测评方式,包括抑郁以及焦虑自评量表,根据所得到的评分值,发现观察组要明显低于对照度,在患者治疗中所使用的舒适护理手段,更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手段,对于老年心衰患者有着积极的干预性与治疗性在临床中所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它可以改善老年病症患者的护理能力以及情绪性的稳定,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治疗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慢性心衰;老年患者;舒适护理;并发症

慢性心衰在临床中归类于心血管疾病,它是心脏病病发后的个性化反应,它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患者在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后,病症会有所缓解,但其中所产生的药物副作用反应也同样会使患者遭受不同程度的痛苦,特别是老年患者,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饮食,以及身体其它各个脏器,从而使他们的身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了在治疗中以及预后干涉的困难性。基于这种原因,在对老年心衰患者临床治疗中,并将其纳入到治疗中的一部分。本文将2019 1-20201月收治80位心衰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案例进行探讨,并对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及产生的效果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人为了便于观察与记录,特将收录的80位心衰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划分人数均为40人。在对照组中,即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治疗手段,包括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的60岁,最大的82岁,平均年龄在72岁左右。而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治疗手段的患者被划分为观察组,其中包括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也在72岁左右。患者年龄最小60岁,最大的81岁。这两组患者的患病年龄最短的一年,最长的八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这两组患者所患的心衰病症中,经诊断完全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对心衰患者的诊断,并且它们的心脏功能均处于Ⅱ~Ⅳ级范围内。这些患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无其它病症发生,且患者均意识清晰,能够积极参与治疗。

1.2 方法

对患者均采用常规性治疗手法,包括吸氧、限盐、限水、降压等一些基础性治疗手段。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剂量,对他们的各个体征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与此同时,也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性沟通,包括护理知识的普及等。观察组:除了采用常规性治疗手段外,还会加强用药护理,会根据患者病症时段症状显现的不同而进行科学的用药。具体为:在使用利尿性药物时,尽量会采用白天服用的方式,以免影响患者睡眠。而地高辛、倍他乐克以及洛丁新等药物同样会选择时间段,如清晨时给药,或者在患者血压处于高段位时心率处于高段位时进行及时性药物干预。此外,在护理中,如果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某些体征变化,则也要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控制速度位每分钟20滴以内,如果有需要也可使用微量注射泵或输液泵输注,这样就能减缓患者心脏的不适感,避免发生心衰。与此同时,由于输液速度的极速下降,药物作用效果同样会减缓,这一点也要引起注意。在心功能护理中也要时时进行监测,利尿剂的应用在白天进行,避免影响患者的休息。如果患者金摔程度属于轻度,则可适量进行活动,如果患者处于中度心衰,则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活动。而对于重度心衰患者,则严禁下床。只有在心衰患症程度有所减轻后才允许适量型活动。并且在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心衰患者所发生的体征变化,一旦有所不适,如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症状出现,要立即卧床休息。在并发症护理中,老年心衰患者大多卧床许久,因此他们的血液循环功能较差,极其容易形成血栓。包括:下肢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都有可能形成。这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对患者的活动性,要给予帮助。随时根据他们的心衰程度来选择护理方式的不同,必要时也可采用药物干预的方式来避免患者病情恶化,在用药时也要及时补充钾盐,避免低钾血症的出现。

1.3观察指标

①负面情绪:当这些患者出现较多的负面情绪时,可根据采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评,一旦发现该情绪严重,则要调整治疗干预的手段,必要时采用药物辅助。②自我护理能力:根据最新版本的心衰自我护理行为量表来进行评估,并根据得分的多少来判断患者的自我护理的能力。③并发症发生情况:即在干预性护理阶段中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的大小。④生活质量:通过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来评估患者在接受该治疗手段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其中包括了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性功能、生活性功能四类。分值高低与测评成绩呈正向比例关系。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负面情绪对比

经过比对发现,在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手段后,在负面情绪方面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在干预手段采取后,观察组的患者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中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1 负面情绪对比

组别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0

53.82±2.85

45.63±4.41

54.22±4.26

46.53±3.98

观察组

40

53.58±4.11

40.18±3.96

54.38±3.77

43.25±3.94

t

0.136

5.228

0.092

4.276

P

0.899

0.001

0.973

0.001

2.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比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手段后发现,观察组的患者所采用的舒适护理模式所取得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尽管对照组患者在此方面的表现也有所提升,但最终的结果显示两组还是略有差异,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 SCHFI评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0

56.83±9.26

69.77±8.58

观察组

40

56.98±8.71

71.29±9.13

t

0.051

2.123

P

0.977

0..4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况的跟踪比对发现,观察组患者经过精心的舒适性护理后,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且有所改善,特别是在饮食能力方面以及心衰程度上都有所好转,所产生的评估数值也比对照组的患者好高许多,它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

经过常规性护理手段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都有所改善,但采用舒适护理手段的对照组还是在生存质量评比表中取得数值要高于观察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所示。

3患者生存质量对比

组别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生活状态

对照组(40)

56.73±5.88

56.92±6.71

50.33±6.12

42.85±5.76

观察组(40)

63.58±7.01

64.29±7.53

59.17±5.98

54.22±5.73

t

4.766

5.301

6.702

9.289

P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及环境污染等元素,老年心衰患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其病情的控制也往往是困难重重,特别是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及其容易发生栓塞、血栓等症状。稍有护理不当,便会形成呼吸困难,以及低钾血症等各种脏器恶化并发症的出现。这不仅会被老年心衰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是更严重者,则会危及到生命,至于此种原因,对老年心衰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手段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且也可以提升他们治疗的信心。这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目前心衰患者大多通过药物性治疗作为常规性手段,而很多时候,则忽略对心衰患者护理方面的所采取的措施,而这也是治疗中一个重大的误区所在。因此,通过研究所收纳的80例老年心衰患者的案例来研究护理手段的重要性。文中指出,尽管作为常规性治疗手段中往往会通过药物的形式来进行治疗,护理只是作为辅助性手段来进行,但容易被忽略的是,这些老年患者尽管通过药物治疗后会在病症中有所改善,但他们的身心都会产生负面性影响。特别是在身体不适时,这种身心重创则更为严重。而临床中所采用的护理干预则是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以此来帮助更多的老年患者能够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在常规性护理方式上,虽然会有所成效,但其疗效性仍有一定的局限。而舒适护理干预作为新型的现代化护理服务方式,它所取得的成效在本文中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使这些心衰患者增强了治疗的信心,更有勇气的去面对疾病,并且他们在这种科学的护理方式中也得到了应有的尊严与尊重。他们会更加积极的去配合治疗。本研究通过比对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所采用不同的物理手段中的不同反应,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在观察组中,患者经过科学的干预性护理后,他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数值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自我护理所取得的成效中则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在这时的负面情绪是不利于治疗的,这在临床中是十分可怕的。对照组在经过常规性护理中,尽管也会在身心方面有所缓解,但明显与观察组所取得的效果不同。观察组在经过舒适护理手段后,它的焦虑值与抑郁值以及自我护理的水平所取得效果都要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患者应对治疗时自我能力的提升,以及生活质量水平也要好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数值比对具有差异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也充分显现出了舒适护理模式的优越性所在,它能促使老年心衰患者保持在一个积极的治疗状态中,而随着身体状况的不断好转,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也会随之增强,这在对观察组的数据表中所显示的数字来看,便可窥见一斑。此外,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并发症的患发率上同样要低于对照组,从而减低了突然并发症的风险,增强了生存的几率。此外,该研究结果还发现,在观察组中通过该护理方式的治疗,无论在身体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以及在社会沟通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升而所取得的成效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这种显性的优势充分说明了舒适护理方式的选取,是科学最有效的,能够为患者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改善他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使他们的病症得到缓解。更能够使他们的情绪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中,对于治疗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上述观点得知舒适护理方式的选取是明智的,针对于老年心衰患者疾病的治疗是十分有效的,它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在身体疾病方面的问题,对于患者心理健康以及增强治疗的信心都有所帮助,与此同时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它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危及生命的风险,对于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性。

参考文献

[1]李玉梅.全面护理在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2):11-13.

[2]林丽菊.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的影响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02):83-85.

[3]高军毅,唐涛,孙海燕,熊璐璐,王爽,叶慧明.家庭医疗服务管理对慢性心衰病人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1,43(01):55-58.

[4]赵永飞,田俊梅,牛晓华.饮食营养与健康宣教联合对慢性心衰合并营养不良患者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01):183-185.

[5]林晓燕.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针对性护理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01):55-57.

作者信息:马睿,(1996-),女,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河北北方学院本科毕业,代写方向:护理

邮箱:475687893@qq.com(电子邮箱)

快递地址: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万达小区7号楼西侧  老友乐养老院

联系电话:15613813950(裴丽艳  代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