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

王晓颖

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大建筑由此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选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而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泥水化热较大、易使结构物产生温度变形等特点,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必需要掌握好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本文就某河库岸整治工程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及特点

1.1工程概况

某河库岸整治工程建筑规模包括新建防洪护岸11106米、拦水景观坝3座、拦水堰4座、排水箱涵长186米,拆除已有拦水堰3座,完善河道疏浚及附属工程。本工程涉及的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涉及镇脚/挡墙、拦水堰、拦水坝。

1.2工程特点

镇脚/挡墙:本工程共计11106m,采用C15砼,厚度1.53.3m不等,随工程沿线布置,施工地点较零散。拦水堰:本工程共计4座,堰型主要采用b型驼峰堰和宽顶堰两种,堰体为C20砼,厚度7.518m,高度35.5m,施工地点主要集中在上游段。

拦水坝:本工程共计3座,其中1#砼拦水坝坝长153m,分8段完成,最大厚度15m,最大高度11m2#拦水坝坝长250m,分12段完成,最大厚度23.5m,最大高度23.4m3#拦水坝坝长100m,分5段完成,最大高度10m,最大厚度16.4m3座大坝的混凝土标号根据使用部位不同,从C15C30不等,其中防渗面板和溢流面砼有抗渗要求。

以上构筑物均属大体积混凝土范畴,浇筑厚度大,为本工程混凝土施工的主要特点。

1)混凝土结构物体积较大,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量大,单一部分构筑物需分多次浇筑完成。

2)大体积混凝土除了需要满足强度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渗性,有的还要求具有抗冲击或抗震动及耐侵蚀性等性能。

3)混凝土强度等级比较高,单位水泥用量较大,水化热和收缩容易造成结构的开裂。

4)混凝土由于其水泥水化热不容易很快散失,蓄热于内部,使温度升高较大,容易产生由温度引起的裂缝。因此对温度进行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最突出的问题。必须处理或解决由于水泥产生的水化热所引起的混凝土体积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混凝土裂缝。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地点多,拦水坝施工范围大,单次浇筑的混凝土数量大,应根据现场征地拆迁进度和施工进度需要,合理划分施工段落和施工时间,避免多处大体积混凝土同时施工给砼供应站造成生产上的压力,保证混凝土的及时供应。

2.2材料物资准备

对于混凝土施工所需材料物资,麻袋、塑料薄膜、彩条布及电子测温仪等提前采购进场,商品混凝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度,保证每台混凝土输送泵配备的混凝土罐车5辆,并至少满足现场连续浇筑。混凝土浇筑开盘阶段尽量避开早中晚上下班高峰期。

2.3机械化准备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存在体积大、用量多,要求浇筑过程中连续施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性和施工质量。本工程筏板均使用商品混凝土,并配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和泵车进行输送。

2.4劳动力准备

按每次浇筑的工作量计算浇筑时间以确定劳动力需用计划,在下达浇筑令之前,必须全部落实。本工程混凝土浇筑量较大,连续浇筑时间长,要求每次浇筑混凝土劳动力按两班人员配备。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

3.1浇筑前准备工作:浇筑前应将模板钢筋内杂物进行清理,对混凝土垫层应浇水润湿,但基层表面不应留有积水。投入足够的劳动力,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穿插,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任务。

3.2浇筑方法

1)底板砼浇筑采用斜向推进、分层浇筑的方法,每层浇筑厚度500mm左右,由远端向泵方向斜向推进的方式组织施工。

2)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棒要求快插慢拔,保证振捣棒下插深度和混凝土有充分的时间振捣密实。振捣点的间距按照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以400500mm进行控制。振捣时间控制具体以砼不再下沉并无气泡产生为准。振捣应随下料进度,均匀有序的进行,不可漏振,亦不可过振。

3)钢筋密集处要求多次振捣,保证该处混凝土密实到位,注意不要一次振捣时间过长,防止局部混凝土过振离析。在预埋件和钢筋交错密集区域,需用粗钢筋棒辅以人工插捣。

4)底板结构板面上翻段以及板面粗钢筋,都是容易在振捣后、初凝前容易出现早期沉缩裂缝的部位,必须通过控制补充下料和二次振捣予以消除。

5)有埋管部位及表面有粗大钢筋部位,振捣之后、初凝之前易在砼表面出现沉缩裂缝,应及时用磨光机或人工压抹予以消除。

6)砼表面水分散失,接近初凝时会在表面形成不规则裂缝,应及时用磨光机或人工压抹予以消除。处理之后,应防止水分继续蒸发使砼表面干缩,应及时进行蓄湿养护。

7)砼板面标高控制采用每隔2m设标筋找平,浇筑工程中辅以水准仪抄平校核;

8)底板面混凝土分两次找平,第一次随振捣随找平,表面还留有部分水分时立即进行第二次找平,并随即覆盖塑料薄膜,以免因表面水分散失过快导致干缩裂缝出现的几率增加。

9)砼浇筑要按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加强现场调度管理,确保已浇砼在初凝前被上层砼覆盖,避免出现冷缝

3.3浮浆的处理:大体积砼浇筑产生的泌水、浮浆比一般结构部位砼严重,为保证砼质量,砼浇筑统一由一侧向另一侧进行,以保证砼泌水、浮浆流向一致,便于砼浇筑过程中有组织地抽排。浇筑前,预先准备足够的潜水泵及配套的排水软管,在浇筑过程中,置于泌水流向位置抽排,大量泌水时使用功率为34KW的潜水泵抽排,小量泌水采用小功率软轴泵进行抽排;浇筑过程中若遇到下雨天气视现场情况增加排水泵。

4测温方法及布点方案

4.1测温点布置

底板砼测温采用JDC-Ⅱ型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配合测温导线、测温探头使用。预埋时可用钢筋做支承载体,先将测温线绑在钢筋上,测温线的温度传感器处于测温点位置并不得与底板及支撑钢筋直接接触,在浇筑砼时,将绑好测温线的钢筋植入砼中,插头留在外面并用塑料袋罩好,避免潮湿,保持清洁。留在外面的导线长度应大于200mm。每组测试点包括三个测温感应点,每个测温点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前插入Ф14的三级钢筋钢支架进行预埋,各传感器分别附着于Ф14钢支架上。

4.2温度监测

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始至撤保温膜后为止。测温时间间隔在混凝土浇筑后6小时开始,第一、二天间隔两小时、第三天间隔三小时,第四、五天间隔四小时,第五、六、七天间隔五小时,若温度变化稳定,可随后停止测温。其后为8小时,一直持续到商品混凝土开始温度下降为止,并记录好所测数据,绘制出商品混凝土内外温差曲线。

5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5.1混凝土终凝前压光后人工扫毛,立即在表面覆盖麻袋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5.2砼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好,以致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缝时,要立即仔细加以遮盖。

5.3砼强度超过1.2N/mm2以后,方能允许上人。

5.4底板砼养护过程应根据砼测温成果不断调整覆盖层,当砼实测内部温差或内外温差超过25℃时应加盖草袋等覆盖层。

大体积混凝土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各种建筑物中,但质量问题也伴随而生。许多大型项目的质量事故都是由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问题引发。因此我们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合理措施,严格控制温度应力,防止表面裂缝、杜绝深度裂缝和贯穿裂缝,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以上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以及施工养护、温控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具体在施工中还得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多总结。结合理论和实践上的多种应对措施来提高施工质量,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系列的问题能够进一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3.《水电水利工程土工试验规程》DLT5355-2006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