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裂缝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裂缝控制研究

王贝贝  ,刘翔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主要施工材料,混凝土作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常规材料,更是此类工程项目的建设基础,可见混凝土质量会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进度产生直接影响。伴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公共基础建筑设施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水利工程也不例外。倘若施工中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那么水利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的服役寿命也会大打折扣,尤其是混凝土裂缝问题更会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性,这也是目前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之一。所以,全面把握水利工程施工中各种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以及了解针对性控制措施,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裂缝控制

引言

混凝土裂缝的初夏不仅会影响其抗渗能力,还会影响其使用功能,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降低,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混凝土裂缝出现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其裂缝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发生率,保护水利工程的使用性能,从而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平稳运行。

1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裂缝产生原因

1.1外界因素影响

混凝土的施工周期通常比较长,而在特定的时间周期中,由于天气的变化,会造成混凝土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产生裂纹。温度是引起混凝土开裂的重要环境因子。比如混凝土在硬化的时候,因为水化热的原因,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从而引起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上升,但如果是普通的大块混凝土,那么它的热量就会变得很低,如果不能有效地将热量从混凝土中释放出来,那么混凝土的内部就会出现压力,从而引起混凝土的开裂。湿度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较大。如果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由于钢筋的品质和保护层的厚度不足,将会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氧化,使钢筋的氧化失效,使周围的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进而引起开裂。

1.2干缩裂缝

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要进入重要的养护环节,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干缩裂缝。混凝土浇筑是混合各种原料,还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混凝土的养护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通过重复地吸水,骨料、水和水泥逐渐化合,使材料最终硬化,形成坚硬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养护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并不是一项辅助措施,需要确保均匀、足量地施水,避免因为施水不匀或者局部过度冲刷导致的内部不充分地化合。在混凝土养护环节中和工程正式使用前的裂缝被称作干缩裂缝。当出现干缩裂缝时,也就意味着混凝土脆性和形状可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甚至会报废整个混凝土结构,可见这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裂缝。

1.3温差原因导致的混凝土裂缝

温差裂缝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温度和表层温度存在较大差异所导致的。该类裂缝问题一般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环节当中出现。水泥是混凝土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水泥水化热过程中会有大量热量释放,可以快速散发表层热量,所以表层温度冷却速度较快,但混凝土内部温度无法及时降低,当热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导致内外环境出现较大温差,最终有裂缝问题产生。

2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2.1收缩裂缝控制

①水泥的合理配比。混凝土中所用的集料、混合料、掺料均要达到规定,防止不合格物料混入工地。另外,还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的测试,找出水灰比,从而减少水利工程中出现收缩开裂的可能性。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中集料的用量约为80%,应采用低弹性、低线膨胀系数、低级配、表面清洁的集料,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上,尽可能地增加细粉量和石粉的用量,以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耐久性和紧密性。结果显示,在水利工程中,当大体积混凝土中加入16-19%的石粉时,其抗裂性能最佳。在水利建设中,选用低碱、低热、高强度的水泥。②添加剂的正确使用。在水利工程中掺入适当的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在水利工程中掺入适当比例的煤灰,可以有效地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2强化温度防裂控制

温度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巨大,浇筑过程的混凝土存在发热反应,这就要求施工人员要做好现场温度的控制工作,避免外部环境和内部温度差异过大造成的结构内部或者表面出现裂缝。搅拌混凝土时会散发出很多热量,通过温差控制可以减少这方面的危害。浇筑混凝土时可以借助提前埋设好的水管对其降温,对于大面积的浇筑,该降温方式效果更加显著,有效减少温度裂缝的出现。施工时,要考虑到季节性温差,规划好工期,尽可能不在极端气候施工,确需施工的要加强防护。把握好拆模节点,浇筑施工完成后覆盖薄膜,在混凝土中层上覆盖装有锯末的麻袋。在高温环境下,通过内部散热管和在混凝土上层喷洒水两种方式配合散热。虽然散热很重要,但还要避免过多地流失表面水分,减少水分蒸发导致的裂缝。对于雨天和大风天气也要多加注意,避免在恶劣气候下开展浇筑作业,尽可能减少可能引发裂缝的因素出现,确保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达到预期质量要求。

2.3对混凝土配合比例进行优化

由于混凝土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相关施工人员首先应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进行检验,确保其满足具体的施工要求,同时还需要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规划工作加大重视。在具体施工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满足工程施工需求的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挑选,并合理降低材料中水的应用量。在这之后,施工人员在配置混凝土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混合原材料,并可在材料中适当加入高粉煤灰。相关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只有充分掌握和控制材料混合过程,才能在此基础上确保混凝土质量满足相关施工要求。在成功制作混凝土后,需要合理安排人员对样品进行随机取样,并开展具体的检查测验工作,一旦发现混凝土与相关标准不符,则需要重新制作混凝土。

2.4构造裂缝的控制措施

要想改善水利工程中构造裂缝问题,可采取如下几种控制措施:1)对受力钢筋进行密布,选用细筋,能够起到改善构造裂缝的效果,进而保障水利工程质量。2)合理设置伸缩缝,降低构造裂缝发生可能性,也能弱化构造裂缝的扩大形势,当然在设置伸缩缝时,一定要契合设计规范与水利工程设计要求。3)合理设置后浇带,同样能抑制构造裂缝产生,在具体设置时要把控好后浇带间距,不能超过30m。此外,还要对后浇带混凝土间隔时间及浇筑材料合理控制,浇筑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个月,并且在浇筑时不得采用膨胀型混凝土。4)采用预制构件能够有效抑制构造裂缝的产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质量的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整个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中,建设企业需要高度重视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在施工技术准备阶段和施工的全部阶段都要开展合适的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选择的混凝土施工材料要与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要求相吻合,将材料的配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混凝土原材料符合水利工程行业施工建设标准,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内部结构浇筑的稳定性,提高水利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在不断施工中总结经验,优化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带动水利工程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锡文.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渗透成因及有效预防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19,9(12):121-122.

[2]高山,高远贵.浅析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J].四川水利,2019,40(06):104-1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