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商学院文件收发微信小程序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1

云南工商学院文件收发微信小程序设计

张晓虎 ,刘文静指导教师

云南工商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大型软件占用系统内存较多的问题基础上,结合云南工商学院实际需求,设计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文件收发系统,本文介绍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微信小程序的文件收发管理系统的整个开发的流程。

关键词:微信小程序;文件收发管理

1.概述

云南工商学院师生总人数三万余人,学院下设11个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27个,针对学校人员众多,班级内文件管理复杂的问题,如果设计一套高效的文件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在学习中,同样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能提高本校师生的工作效率。而目前微信小程序有着小巧便捷、即用即走,速度快、不占内存,安全稳定、保密性强,功能丰富,场景丰富、开发成本低,维护简便等优点,微信小程序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系统需求分析

目前由于校内班级众多,一个辅导员管理多个班级、班级内文件收发需求众多的情况下,没有一套完整的文件收发管理系统,只是采用了微信、QQ在班级中进行文件的发送、接收和管理,因此容易产生一下几个问题:

(1)文件容易错乱、丢失

由于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导致文件容易混乱,管理者若接收不及时,文件就会出现过期等情况,导致文件的丢失,重复性工作增加,管理者工作效率低,而如果用文件管理微信小程序则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提高办公效率

  在老师对班级的管理中,不仅仅有一些班级管理的文件,还有作业的管理,老师可以通过小程序集中统一的收作业,对于一些客观题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去识别并判断对错,老师只用批改同学的主观题,这样也节省了老师改客观题的时间,老师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给同学们备课,以达到更加高效的课堂效率,同时老师需要查看同学的作业时,利用传统的纸质作业时,老师在查找同学作业时就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因此在小程序中可以利用小程序的搜索功能,来找到同学的作业,方便快捷。

(3)减小投资

  利用微信小程序来管理文件,投资者可以大大缩小资金的投入,相比较于开发一个传统的App软件来管理,微信小程序开发价格低,易于管理和维护,甚至可以投入少量资金让人维护,投资者不用花费高昂的价格来维护软件和服务器等设备,只用购买相应的服务来保证微信小程序的正常运行即可。

(4)界面明确,不易混乱

  同时,在学习中利用微信小程序进行办公,可以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分隔开。老师的工作中和同学的学习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文件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分隔开,这样既保证了工作上的事务不会与生活中穿插着,又保证了生活上的事情不会与学习和混肴在一起,以减轻老师和同学的负担。

3.系统建设目标

  根据现有的情况,结合未来的发展,希望文件收发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校内的文件收发管理变得简单、高效,易操作。因此,该系统的建设应该满足一下几点要求:

(1)文件存储时间长

管理者创建文件接收链接,其他使用者就可以进入小程序中使用小程序将文件上传至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管理者无论多久进入数据库都可以将文件下载使用。

(2)数据安全

微信小程序在使用时,数据是由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进行管理,这大大保证了数据的安全,相比于个人搭建的系统而言,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进行管理的数据会更安全一些。

(3)简单高效易操作

针对使用者,都是一些大学生和老师,因此在操作上保持简单高效的原则,进行界面的简单化,让使用者能够快速清楚的知道怎么使用。

(4)权限分配管理

针对文件管理者,授权文件的操作权限,保证系统收到的信息能够为管理者使用,同时也保证文件信息不被不法分子盗用。

4.系统设计

依据目前需求,文件收发管理系统的设计步骤如下所示:

4.1开发环境

基于windows10系统下的微信开发者工具,主要用到的语言是JavaScript,该程序部署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旗下的微信服务平台上,通过微信小程序客户端与服务端进行交互链接完成文件的上传下载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帅,武义涵.电子文件管理系统[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2,(03):96-99.DOI:10.16184/j.cnki.comprg.2022.03.043

[2]何佳颖,朱豪,李沂霏,潘永平.基于python的作业文件管理系统[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2,(06):64-68.

[3]余修成,陈浩,杜荣良.基于移动应用平台的文件共享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制[J].科学技术创新,2021,(18):104-105.

[4] 姜丽丽.网络环境中文件同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21.

[5] 徐海啸,董飒,魏枫林,于美铭,张岩.基于文件数据处理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08):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