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装饰艺术审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建水紫陶装饰艺术审美研究

李頔

建水县德顺阁紫陶制作坊  654300

摘要:建水紫陶是中国著名的四大陶器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建水紫陶器的艺术美感,以陶器造型、陶器装饰为主体,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具有独特的个性,其造型、装饰手法不断创新,融入世界文化,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建水紫陶;装饰;审美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建水紫陶艺术风格典雅,被业界称为“文化陶”、“雅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文人的积极参与下,建水紫陶工艺者把中国传统书画、少数民族艺术等艺术元素巧妙地融合到陶瓷装饰之中,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彩泥刻填”和“无釉磨光”是经过建水人的长期实践和摸索,使各种绘画作品的表现更加精致、独特,这也是建水紫陶与其它陶器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

一、传统书画装饰——中国文人精神的体现

建水县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大量的文人墨客,这些文化土壤为其生长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建水紫陶最早是受文人所需,这导致了很多器物的创作都是根据文人的要求而创作的,也有一些陶艺家自身具有的文化修养;历代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投身于紫陶的创作,特别是在装饰方面,这一传统至今仍在继续,使建水紫陶成为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传统建水紫陶的陶面装饰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道、气、象、无、虚、妙等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的艺术构思、画法的高超、技艺的高超,无不令人赞叹,充满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髓。可以说,自建水紫陶诞生以来,就十分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表现,几乎每种紫陶制品都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趣。但在新的美学趋势下,由于历史的发展,紫陶的传统装装饰与价值观念已与当代社会的生活和审美习惯相抵触,因此,在保持自身的艺术风格的前提下,必须重视和体现当代文化和艺术语境。

二、其他装饰形式——当代建水紫陶装饰的创新与拓展

(一)彩泥充填工艺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彩泥充填技术”是建水紫陶装饰的一种新技术,它的技术特征是:将两种或更多的色浆混合在一起,并按图案的图案来填充。在填充、烧制时,未经搅拌的色浆会产生一种不自觉的颜色和线条,给人一种自然的、不确定的感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中国绘画、油画、版画、水彩等艺术的纹理运用于陶器的表面,使建水紫陶的装饰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扩展。这一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谢恒的“梯田系列”,他的作品采用的是“彩色的淤泥填充法”,通过混合、填充、混合,使元阳梯田的颜色和纹路呈现出来,呈现出自然、局部丰富的变化,很好地反映了元阳梯田的艺术特点。“彩砂充填技术”的应用,使建水紫陶的装饰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多种新的装饰样式。

(二)锡陶融合的革新

中国人有一种古语,叫做“锔瓷”,就是将破碎的瓷器,用“锔子”修补,这是宋代著名的《清明上河图》,街头“锔瓷”的一幕。受到“锔瓷”的影响,建水紫陶艺人根据红河州的特点,对锡陶的融合进行了一些创新。红河州传统的锡工艺品生产工艺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将同一块建水的紫陶工艺和个旧锡工艺相结合,是建水紫陶的另一项革新,它的特点是“镶锡”和“嵌锡”。

三、艺术悠久

建水紫陶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因其特殊的工艺原料,以及中国传统书画的应用,使之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目前,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建水紫陶尤其重视融合地方文化,其文化内涵日益丰富。建水紫陶器的特色是多民族的混合居住,建水地区既有汉族,也有回、彝等多个民族。建水紫陶器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地方文化,如自然风光、铜、木鼓、各民族特有的图腾、文字等。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为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提供了先决条件。是原始、粗犷、豪放、现代、典雅、精细的雕刻方式,还是以一种形态或多种技法的组合变换,表现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与节奏,是创作者所要考虑的问题。创作者将传统与当代相结合,不断创新,将丰富的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到建水紫陶的创作之中,不仅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也再创了建水紫陶的独特价值。目前中国的陶艺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要推动其产业化,必须要有更多的具有独特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紫陶工艺品。当代艺术市场需要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文创产品,要以多种方式、多种形式,充分展示出地方特色的民族风情。建水紫陶装饰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突出民族文化,又要顺应时代潮流,采用现代陶艺的装饰语言,注重现代人的情感需要,以满足当代艺术的需要。

四、创新之美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到今天,建水紫陶在不断地创新和融合当代装饰语言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创新技术是“彩色浆料”,它的最大特色是将若干种不同颜色的浆料均匀混合,然后按照不同的图案,在陶坯刻出的沟槽内,以特定的方式进行填充。同时,未充分混合的色浆在充填和烧制时,会产生各种无意识的颜色和纹路,从而产生各种装饰的艺术效果。这一技术填补了建水紫陶的空白,不但可以解决彩陶表面的不同纹理效果问题,还能得到广泛地运用。彩砂充填技术的运用,使建水紫陶的造型装饰效果更加突出。由于其原材料的特殊性和工艺的高超,建水紫陶逐步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不但是云南老百姓日常的一种保健生活必需品,也是享誉海内外的艺术精品。云南有名的紫陶汽锅,民间常见的紫陶茶壶,其材料均为建水紫陶;紫色陶瓷器皿不但能盛装食品,也能用来泡茶,亦可作花瓶,置于台前或展柜上,亦可作艺术品观赏,令人陶醉于精美的艺术世界。走出国门的建水紫陶器因深受中外人士的青睐而成为国宝,以云南特有花卉的建水大花盆被摆在云南人民大会堂。同时,具有人文气息的仿古博古瓶、葫芦胆瓶、新玉壶春瓶等,不但成为赠送国外朋友的艺术珍品,还多次在德国莱比锡博览会和多个国家展出,获得过无数奖项。

五、结语

从清代陶器的角度来看,清朝是中国陶器发展史上比较特别的一个时期,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汉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发展。尽管在外观上抛弃了很多传统的基本样式,但其本质上仍与中国陶器一脉相承。它既反映了民族风俗特点,也保存了几千年来的等级制度。

参考文献:

[1]吴白雨.建水陶书画装饰传统的成因及其负面影响[J].民族艺术研究.2011,(3).150-154,160.

[2]邵靖,王坤茜,徐人平,等.建水紫陶的书画装饰艺术[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9,(1).29-31.DOI:10.3969/j.issn.1671-7643.2009.01.011.

[3]田然.创造艺术化的生存空间--论生活环境中的陶艺[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