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反骗、防骗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校园反骗、防骗方法研究

尚伯乐

哈尔滨市公安局香坊分局   150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产业自2020年超过 1 万亿元后,逐年递增。依托大数据的发展,网络商业服务与移动支付已覆盖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大数据的蓬勃发展,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网络威胁。而大学生群体长期生活在校园环境中,思想较为单纯,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防范意识,对校园外的复杂社会缺少认知,极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蛊惑与威胁,导致了近年来校园电信诈骗案件频发。本文从校园诈骗的类型入手,通过工作实践总结,探索出四大反骗防骗方法,期望为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贡献微薄力量。

关键词校园;反骗防骗;方法

一、校园反骗防骗现状

根据中国银联发布的《2021 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被调查的消费者中遭遇网络诈骗的人群约占总人数的 1/7,较 2020 仍然处于上升趋势。报告特别指出需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群体。而电信诈骗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手法,其手法不同于传统的诈骗犯罪,是结合网络、通信及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施的犯罪。电信诈骗犯罪影响范围广,受害群体多,追赃难度大,校园作为电信诈骗犯罪的受害重灾区, 在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工作中任重道远。

二、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类型

(一)网络购物类诈骗

随着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型购物模式如火如荼的发展,网络购物已经逐渐成为日常购物的主要方式,大学生更是网络购物的主力军。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渠道非法获取学生个人资料及购物信息,以冒充客服为手段,利用货物退款、运费补贴、好评返现、兼职寄拍等方法诱导学生陷入诈骗陷阱从而实施诈骗。

(二)兼职刷单类诈骗

兼职刷单类诈骗是基于不法分子看中了部分学生想要快速简单地获得经济来源的心里,通过在58 同城、boss直聘等网站上发布虚假兼职信息引流,诱导学生参与兼职进而实施诈骗。

(三)校园贷款诈骗

校园贷款诈骗是不法分子打着“免抵押、低利息、易审核、到账快”等旗号吸引急需用钱的大学生,要求他们下载违规贷款软件,通过违规贷款软件获取手机权限,爬取学生个人信息,诱导学生填写银行卡信息和身份证信息等关键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四)冒充公检法诈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犯罪分子通过冒充公检法机关办案,给被害人打电话,以被害人涉嫌某个案件需要配合调查为由,让被害人将钱汇到指定安全账户来进行诈骗。

三、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及危害

校园网络诈骗与社会性网络诈骗具有一定共性,如诈骗主体组织隐蔽、专业性强;诈骗手段多样且与时俱进,追踪难度大;诈骗目标广泛等。此外,校园电信网络诈骗还具有易受骗、危害性大、重复性强、金额小、报案率低的特点。

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性极大。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阶段正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一旦遭遇诈骗,他们便会承受经济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新闻报导出,甚至有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弱的学生,因遭受电信网络诈骗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为此失去生命。校园电信网络诈骗不仅损害大学生权益和生命,也会给校园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人才培养带来威胁。

四、校园“反骗、防骗”手段

(一) 植入危机意识,形成全面联防的防范态势

提高师生的反骗防骗意识,遏制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向校园渗透趋势,民警全面入驻校园,充分宣传、预防电信诈骗,与校方捆绑联动,铸成反骗、防骗“防火墙”。校领导带头,部门牵头、师生参与、上下齐心,形成合力共同推行反诈长效机制。

(二)利用宣传全面覆盖、让反诈深入人心

宣传反诈我们需要利用好三个时间节点。

一节点是秋季新生报到季,新生社会经验少,更易上当手受骗。要积极开展新生反骗、防骗教育,第一,录取通知书搭寄防诈骗一封信,确保新生带着防范意识入学;第二,新生注册系统设置反骗、防骗问卷,通过测试才可注册;第三,入学军训时发放安全手册,做一次反骗、防骗问卷,固化防范意识;第四,军训期间“阳光宣讲团”进校园,结合始业教育课开展防范宣传。

二是春季开学季,持续推进老生防诈骗教育。第一,选课系统设置防诈骗问卷,通过测试才可选课;第二,将防诈骗作为一门必修课,让学生主动学习防范网络犯罪,列入学校基础学科考核,在考核通过之后,可以适当增加学分。 防止学生受到网络犯罪侵害和不参加各类网络犯罪,真正达到净化校园环境。第三,开展反骗防骗主题班会,讲案例、做问卷,使防范意识入心入脑。
    三是学期期中,确保防诈骗宣传全覆盖。第一,积极推进宣传进校园,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展开活动,如大型宣传活动、各类防诈骗主题大赛等活动,让学生的防诈骗意识在活动中强化,确保记忆不消退;第二,将防诈骗案事例的横幅、海报、展板等宣传信息在学校电子屏、宿舍、食堂进行持续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三)开展线下、线上互动,营造防范氛围

首先,建立一个全校微信宣传层级群。积极宣传,推动明确防诈骗责任部门、专管员,建立宣传群、学校中层负责人群、各部门职工群、学生班群,将防范信息实时转发、层层宣传、到边到底;督促老师学生关注“国家反诈中心”等反诈防诈政务号,确保警钟长鸣。

其次,落实二级学院主体责任。推动学校把发案情况列入综治考核,落地主体责任,公安机关和保卫处对有三千元以上发案的二级学院进行上门约谈,共同分析短板、强化措施。分局要紧盯实效,积极沟通汇报,推动学校高度重视,每学期定期开会研究,具体落实防诈骗宣传工作部署、明确责任部门和落实防骗措施,带动防范宣传工作全体重视、全覆盖宣传、全员防范。学校要充分认识电信诈骗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提高政治敏锐性,从政治斗争的高度来看待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从维护教育系统形象、构建平安校园、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开展打击当前电信诈骗活动作为当前校园治安整治、净化校园风气的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一把手”责任人职责。

第三,班级按时组织反骗、防骗主题班会。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班会主要针对老生,解决互动性弱、入心入脑的问题,要有现身说法,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会不定时参与班会,与师生互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保持防范警惕性。

最后,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校群、家访和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提醒家长加强对子女的教育、监督、沟通,及时制止学生参与电信诈骗。

(四)开展高效数据分析、精准预警防范

第一,通过对校内的学生卡、教工卡、调查问卷等数据,分析在校人员消费情况、心里状况,从而通过对电信诈骗相关人员进行心里疏导、教育警示等方式进行精准预防。

第二,要求全校学生、教职工关注“国家反诈中心”等反诈政务号,及时获取防诈骗动态。每天都会有最新案例推送,要每个寝室张贴防诈骗公众号二维码,要求学生添加,有损坏的及时更新,保持宣传热度。

第三,学校可以在新生注册系统、选课系统上设置让学生先做诈骗知识问卷;对新入职教师职工安排做问卷环节,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

第四,公安机关通过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对正在进行的诈骗案件实施管控,落实电信诈骗的每一个环节不遗漏。同时对正在实施网络犯罪或遭受网络犯罪侵害的人员进行提醒和预警,确保学生受到侵害的程度降到最低。

第五,创建宣传新模式、落实“微奖励”制度。立足校内专业优势,开展防诈骗主题的微电影、情景剧、海报大赛、软件设计等,达到人人参与、入心入脑的实效。落实“微奖励”制度,公安机关对反诈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进行证书、现金等奖励,同时将相关奖励记录档案。

参考文献

[1]贾丹.高校网络诈骗的特点及防范对策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9(05)

[2]肖盛中,李浩,张彦红. 浅析高校“电信诈骗”事件发生场景、成因与解决路径[J].  法制与社会. 2020(27)

[3] 周涧青. 浅谈高校电信诈骗犯罪的防范[J].法制与社会. 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