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防汛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水利防汛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应用

郭建新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奎苏镇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站 新疆巴里坤 839203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多数水利建设项目工程都是我国重点部署项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家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民众生活水平和社会服务质量的改善。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对水利建设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要想将中国水利建设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作为水利建设技术人员就必须将更新的专业技术引入水利工程建设中,从而使新旧科技得以更有效地融合起来,使中国水利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都达到新的飞跃。文章着重阐述了防汛技术在水利各项工程中的运用,期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给有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借鉴,为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防汛信息技术;应用;农田水利

引言

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水资源,然而水资源的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同时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及人口的密集程度相对较高,使得我国农田生产用水紧张。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为我国农业生产安全性提供有效的现实性基础,并充分发挥防汛抗旱功能,使我国面对各类极端天气灾害时,能够有效降低损失,并优化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性。基于此,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功能的发挥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的优化工作提供有效的现实性参考。

1农田水利管理工作对防洪抗旱的意义

农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农田水利管理工作,这是农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更是农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同时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农田水利管理工作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手段,对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是促进农业发展总目标的重要推手。洪涝、干旱灾害会给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而且洪涝灾害会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农田水利管理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受灾范围,削弱洪涝干旱灾害的破坏性,降低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气候类型多样、水资源分布不均是导致我国频繁发生洪涝、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同时受气候的影响,其他自然灾害也会频发,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为了有效防止洪涝、干旱灾害,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利管理工作水平。

2水利防汛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1水文信息数据库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水文信息系统中的运用可以形成具有丰富内存资源的数据库系统,在进行防汛管理工作时也能够充分利用数据库系统中的有关信息。由于当前在不同流域中所包含的水文信息量日渐丰富,水文信息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工作难度也逐渐增强,而水文信息数据库能够为决策提供精准的水文信息资源,从而构建高质量、有效的水利防汛系统,促使水文信息数据库朝着数字化与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的主要目的是为数据查询提供便利,而网络化的目的则主要是数据的传递,保证水文数据库的功能与价值充分发挥。但要想做出正确的防汛决策还需要其他参考信息,如降雨、水流量、水位变化等,而经过对原始数据的重新分类和测算后,就可以为水利防汛工作提出更合理的决策以及对信息数据的保障。现阶段,陕西省的部分水利部门已开始全面建设水文信息数据库,部分部门还设置了公共账号,以方便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可以随时查询水利有关资讯。

2.2加强对于自然灾害的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最好的试验地区就是我国的北方地区,因为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不稳定,北方地区不如南方地区水资源充足以及降水量丰富,而且北方地区出现极端天气的概率也远远大于南方地区,会对农业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北方进行农田水利的建设,要大大加强对于自然灾害的管理。不仅如此,相关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设备因长时间的使用,已经出现老化等问题,根本不能够起到对于自然灾害的防护与管理的作用,从而使得相关的农业生产出现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防汛防旱农田水利工程的灾害管理,并且为了更加有效地降低农业生产的损失,应当建立与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相关的基础建设、能够发挥出其自身能力。

2.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强化水资源需求管理,严格取水申请审批,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按照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核定取水量。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为抓手,通过控采限量、节水增效、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加快完善水权产权体系,细化明晰水权,严格用水上限,合理分配用水总量指标。强化取水许可制度,建立完善水权转换制度,鼓励水权流转,探索实行水资源有偿转让。培育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在水量交易活跃、协会组织完善、交易规则健全的地区设立水权交易中心,推进水权交易,用水权流转促进用水效率和效益双提升。

2.4定期完善与检修基础设施

虽然农田水利建设在实践中获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有个别地区面临基础设备老旧问题,而且已经影响到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工作的实施。对于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的实践,各地区一般会设立专项资金,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修、更新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保证农田水利灌溉成效。管理人员应定期检修与维修所有基础设施,发现故障及时解决,如果设备已经破损,则需根据严重程度替换零件或换新,保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始终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2.5提升政府部门政策扶持力度

为使农田水利工程防汛抗旱作用得到发挥,政府需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使农田水利工程获得更为优质的发展环境。1)可以制定与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匹配的扶持政策,通过科学扶持方法引导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明确工程收费体系,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进行深入改革。2)需要强化对技术的扶持力度,采取各类创新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引进新设备,及创新管理制度,使农田水利工程节水功能及防汛功能得到发挥。3)需要加强对农民用水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民用水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结语

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对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也为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亦是如此。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防汛工作,防汛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信息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更加高效的整合防汛信息数据,为中央决策层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降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绘图误差。水利防汛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不断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冰.水利防汛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8(29):101-102.

[2] 朱洪戬.水利防汛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8(10):71.

[3]阿依吐逊·吐尔地.农田水利管理与防洪抗旱问题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3):93.

[4]周德伟.农田水利管理中防洪抗旱策略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1):1275.

[5]张英华 . 新时期加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探讨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