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组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组织策略

鄢小凱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车岭镇中心小学

摘要: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的情况。之所以存在这一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无效教学行为。因此,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梳理,并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而本文将立足于教学现状,具体阐述当前小学体育无效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思考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组织

一、小学体育无效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无效教学行为。通过全面的观察研究可以发现,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自身因素。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观念亟待改进。简单来说,教学观念是教师关于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以及如何达到这种教学效果的认识。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行为会对教学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滞后,所以导致教学活动难以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掌握的学科知识比较薄弱。教师掌握的学科知识会直接影响教学策略的使用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开展。教育知识的薄弱,容易导致教学活动的无序性。

第二,学生因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比较薄弱。从认知特点来看,小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水平是比较低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经历进行教学,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同时,在长期以来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参与的状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动机。尽管课堂看上去非常热闹,但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第三,教学内容因素。只有以恰当的教学内容作为载体,才能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并不合理。一方面,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只顾一味地讲解更多的知识内容,但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对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控制不合理。如果教学内容过于困难,则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抵触和畏惧心理。若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则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愿。由此可见,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第四,环境因素。体育教学中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课堂氛围。课堂氛围可以视为一种人文环境,只有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气氛,再加上教师的恰当引导,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第二,器材与场地因素。场地与器材是否完备,决定了体育项目能否有效开展。若场地与器材条件不理想,必然会造成体育活动领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组织策略

(一)加强自我学习,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无疑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直接因素。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此来满足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要求。通常来讲,小学体育教学中所需的专业知识是极为广泛的,而以下几个方面则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第一,教育心理学知识。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童心,既要了解学生整体年龄与心理特征,也要在课堂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第二,全面的体育技能。这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只有教师自己牢牢掌握相关体育运动的技能,才能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第三,教学组织策略。要能够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教学、讲解示范等。第四,安全教育知识。只有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体育课堂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优化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心理不稳定,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基于此,教师要利用恰当的方式优化课堂氛围。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在此基础上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注重生成教学,进行动态调整

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预设性教学而言的。教师应该明白,教学活动中并非所有情况都是可以预见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中,教学过程更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性与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在教学中进行动态的预设,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以“立定跳远”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一只小青蛙跳到了操场上,立刻就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没有提醒学生注意纪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了青蛙的跳跃姿势,并和所学的跳跃动作进行了对比,想一想是否可以从青蛙的跳跃姿势中借鉴一些技巧。通过对比的方式,学生对课内体育知识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解。最终,教师利用这种方式,将课堂中偶然出现的情况转化成了一种教学资源。由此可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生成性教学策略十分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四)尊重学生主体,引导自主探究

在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要调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充足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学习的全过程中。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帮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同样以“立定跳远”为例,由于跳跃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动作,所以教师没有直接进行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演示。同时,没有直接指出学生在立定跳远中存在的问题,而是进行了整体的动作示范,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对比。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指出对方的错误之处,并在不断的总结中逐步提炼出动作技术思维要领。经过归纳,学生发现立定跳远可以划分为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最终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准确把握了每个技术动作的要点。相对于教师的直接讲述,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无疑可以产生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认识特点,及时梳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教学现状,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同时,体育教学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对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进行调整,以此来循序渐进地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大数据下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应用分析[J]. 张振军.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10)

[2]调控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方式探寻[J]. 潘崇翀.  当代体育科技. 2020(19)

[3]体育教学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J]. 李茂全.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