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水网段大管径沉管下沟技术研究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江苏水网段大管径沉管下沟技术研究与应用

岳超 ,徐子佳

青岛华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266000

江苏地区水网段大管径沉管下沟施工,主要面临水网段地下水位较高、管沟边坡不稳定、管沟易积水等难点,导致大管径下沟困难,且安全风险高,易造成沉管施工失败,存在较大施工风险。本文旨在选用合理的沉管施工技术,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针对土质特点采取明沟降水、分段沉管、拉森桩支护、槽钢支护等方法保证沉管施工过程的安全和效率。

关键词沉管下沟    水网段    明沟降水    钢板桩支护   

0引言

长输管道下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吊管机进行常规吊装下沟,此方法主要应用于地基承载力与管沟成形较好,且下沟管道自重较小的长输管道;二是利用挖掘机进行双侧沉管下沟,主要应用于地基承载力与管沟成性较差,相对来说管道自重较大的长输管道。针对大管径(且自重大)水网段施工下沟方式,考虑地基承载力较差,且管沟成型困难,特别是淤泥土质,管沟上开口宽度往往超过15m,且随着管沟深度增加,管沟上开口宽度呈成倍递增趋势,现场采用常规吊装方法已不现实,若采用常规吊管下沟,考虑设备性能与地形难点,现场下沟举步维艰,且安全也无法得到有力保障。

1沉管下沟施工过程管理

1.1开挖前现场准备工作

1)沉管下沟前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调查,并做好以下工作:

a.现场区域内应进行开挖验证,确定设备占位及一次挖沟深度。若沟内有水,将导致管道无法沉入沟底,所以针对高水位地区施工应确定管沟抽排水方式。

b.通过开挖验证情况,编制水网段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批后现场交底实施,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方案、图纸和现场,配备满足下沟需要的测量人员、防腐人员、电工、HSE监督人员。针对特殊地质或区域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邀请专家共同研讨,优化水网段沉管下沟工艺。

2)本项目施工作业带宽度设计为26m,开挖验证后,针对边沟不成型或塌方严重而导致作业带超宽的区域,根据外协征地情况可考虑使用钢板桩,确保管沟成形,减少超占地或二次征地的费用。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前应做好钢板桩与二次征地的经济比选。

3)开挖前,应向施工人员说明地下设施的分布情况。在地下障碍物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以保证施工中地下障碍物的安全,在地下设施两侧5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对于重要设施,开挖前应征得其管理部门同意,必要时应在其监督下开挖。

4)管道下沟前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管端封堵,保持管内清洁,清洁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对每个转角桩进行复测,放出管沟中心线、作业带及进场道路用地边界线,沉管下沟前应确保管道在管沟中心线上,避免沉管过程中发生轴线偏移。

6)沉管开挖前根据设计图纸给定的阴极保护桩位置、焊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确定阴极保护桩引线焊点具体位置,确认管道里程后,用记号笔在管体上标注阴极保护桩和管道里程,作为阴极保引线焊接的位置参数。

7)鉴于沟下补伤困难,所以提前对下沟管段进行防腐层损伤检查、补伤,现场应配备补伤材料。

1.2管道沉管施工过程管理

1)沉管下沟过程中,高地下水位地区,需要压载的管道,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测量定位,并在管道安装位置作标记,压载安装方式、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规范规定。

2)对于新开工作面,挖掘机手对沉管工艺及地形不熟时,现场前期应增加对管沟中心线测量的频次,同时安排专人在距离挖掘机旋转半径安全范围内进行监察,避免因双侧挖土量不平衡而造成的管道偏离中线和管道防腐层损伤。

3)沉管下沟时,挖掘机在管道两侧对称位置同时作业。在耕地和林地地段开挖管沟时,将表层不小于0.3m的耕作土与下层土分别堆放,表层耕作土推至靠边界线附近并按要求苫盖,下层土靠近管沟堆放。

4)针对现场地基承载力较差,挖掘机大型设备行走困难,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方案要求,提前在行走区域准备铺设钢板或钢排,确保挖掘机能够正常开展挖沟工作。

5)水网段沉管过程中,现场开挖应满足设计深度要求,考虑淤泥段、粉质黏土段开挖完成后,管沟边坡稳定性较差,存在沟底塌方的现象,特别是淤泥土质,塌方后易造成沟底管道上浮,从而导致管道埋深不足。针对这一情况,现场需在沉管下沟过程中,在设计埋深的基础上向下超挖0.5~1.0m(根据土质特点),从而提前避免回淤造成管道浅埋的风险。

6)针对高地下水位段施工,管沟开挖完成后,沟内积水较多时,现场可采用分段截坝的方式进行,同时适用抽水泵将沟内积水抽出,避免管道出现漂管现象。另外,管沟开挖过程中也可采用明沟降水,即在管沟内每间隔1030m设一处积水坑,用泵将水排出沟外。

7)管道下沟后,管道与沟底表面贴实且位于管沟中心位置。特殊情况下增加防浮管措施。

8)管段沉降到管沟底部后,应立即测量管道的管顶标高、地面标高、焊口坐标,确认管道埋深达到规范要求且无悬空段,并填写竣工测量表。沟底标高不符合要求区域应及时进行清理。

1.3管沟回填施工过程管理

1)高水位地段、人口稠密区及雨季施工期,待管道下沟后,经测量符合规范要求,应立即进行管沟一次回填。

2)一次小回填后(回填土与管顶平齐),根据现场情况,对管道管顶标高、焊口坐标进行复测,对标先期测量数据,分析管沟回填对沟内管道带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下沟工艺。

3)按照设计要求,管顶以上500mm处应设置警示带。

4)在管道下沟回填后,进行地面音频检漏,如有漏点及时进行开挖补伤。

5)管沟回填土高度高出地面0.3m,并做好排水,严防地表水在管线附近汇集,严禁采用“二次回填”(即先松散回填,自然下沉后再进行二次补填)的方式。对回填后可能遭受洪水冲刷或浸泡的管沟,按设计要求采取分层压实回填、引流或压沙袋等防冲刷和防管道漂浮的措施。

6)管沟回填完毕后,恢复原有地貌及田坎、排水系统等,做到符合当地水利设施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3施工经验总结

3.1沉管下沟质量保障措施

1)沉管过程依靠管道自身重力下沟,不得采用推、橇、压等方式下沟。

2)下沟过程中,管道与沟底接触前,应采用电火花检漏仪检查管道防腐层,如有破损或针孔应及时修补,检测电压应符合设计或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回填前及时做好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并经现场监理签字确认。

4)下沟过程中,挖掘机应与管道保持足够的距离,且大于挖掘机旋转半径,宜采取防腐层保护措施,防止损伤管道防腐层。同时现场应在开挖区域设置护管措施,其长度不小于5m

3.2沉管施工经验总结

1)施工前,施工单位可选择一段提前开挖管沟,查明地下水位和涌水量情况,预判地基承载能力及管沟边坡的稳定性,结合自身施工能力及现场情况,合理施工设备使用数量与布局;

2)通过开挖坡比试验,确定钢板桩支护方式。对于施工场地狭小或淤泥质土壤,采取护壁措施。主要采取方式为钢板桩支护,其中钢板桩支护包括拉森桩支护、槽钢支护(适用于埋深较浅区域);

3)合理设置管沟沉管长度,且快挖快填,缩短管沟暴露时间,保持沟壁稳定。

4)根据现场情况,淤泥土质透水性较差,为减小沟内积水,应采取在沟外开挖排水沟和设置挡水坝,防止田地积水流入沟内,雨季施工时一般采用明沟降水方式开挖,即在管沟内间隔 1030m 设集水井或者是集水坑,用泵将水排出沟外。

5)对于挖掘机难以进入的地段,采用钢板或管排等配合挖掘机作业。

参考文献:

[1]谷青悦,刘纯婧,林智敏.长输管道沉管下沟过程应力分析[J].石油工程建设,2019,45(02):16-19.

[2]宫洪雷.长输管道沉管下沟的力学分析及施工工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33(07):96.

作者简介:

岳超(1987-),男(汉族),河北省保定市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联系人:岳超

13352578251072150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桃园街惠欣园

372691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