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也有小奥秘!合理用药很重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31
/ 2

服药也有小奥秘!合理用药很重要

雷志兴

仪陇县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600

合理用药能有效提高患病人员的治疗效果,将药物不良反应降至最低。同时,还能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少社会负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未经科学处理后调配、出售的药物占总体比例的50%,全球死亡患病人员中大约有30%的患病人员死于不合理用药。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虽发展较好,但不合理用药现象依旧层出不穷。不合理用药案例不仅引起了药物不良反应、诱发药害,还加重了患病人员以及社会的负担。因此,合理用药是全世界医疗卫生事业追求的愿景。为达成这项目标,还需依托于国家宏观政策指导,医、药、护、患各环节融合共筑,最大限度降低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的概率。

一、常见不合理用药现象

(一)误诊或盲目用药

要准确查找患病人员的疾病本质,需要完成诊疗过程以改善患病人员的身体状况。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类因素导致的误诊现象时有发生,如此一来必定会引发严重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进一步恶化为医疗事故。另一方面,站在患病人员的视域下分析,盲目用药常见于以下几类。第一,老毛病用药问题。人们的身体状况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最常见的慢性咽炎、鼻炎等疾病。患病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类似患病体征后,通常会凭借自己的经验购买之前使用过的药物。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会引发一些与这类药物相关的疾病。而且,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患病人员会产生耐药性,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第二,擅自增减用量问题。有些患病人员习惯于在病情略有改善时停药或减药,有些则忙于各类事物常常忘记服药。甚至有些患病人员为快速达到治疗效果,擅自加大服用剂量。上述几种类型都是错误的用药方法。第三,模仿用药问题。有的患病人员在治疗过程若是听闻与自己症状相似的人员使用某种药物效果较好的情况下,会立即购入同样的药物自行服用。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不同患病人员存在个体差异。以肺炎为例,其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也有可能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因此,若是不加以细致检查盲目模仿他人,则会延误治疗时机。

(二)滥用抗菌药物

滥用抗菌药物是指患病人员不遵从此类药物的用药原则,超疗程、高剂量、无指征等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因滥用此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占比已高达25%,每年约耗费上百亿元的资金用来治疗相关问题。部分医生对抗菌性药物的使用还未建立起全面且系统的认识,采用前未做好相关病原学检测。同时,部分医疗组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特别是销售员,推荐药物时只考虑经济利益,盲目推崇“新、洋、贵”的抗菌类药品,让患病人员产生耐药菌株,被感染后难以治疗。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例,此类病症在临床上高达90%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如果不存在细菌感染,切不可使用抗菌药物。然而,未检查前首选抗菌性药物的案例却数不胜数。滥用此类此类药物会让患病人员的机体受到药源性损伤,将其体内的菌群平衡破坏掉,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双重感染,甚至长此以往让患病人员无药可用。其次,民众认为抗菌类药物治疗效果好,见效快,将其当做常见药物备在家中。一旦出现不适便会自行服用此类药物。

二、服药小奥秘

(一)提高用药依从性认识

若是患病人员的用药依从性不高,不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则会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不能耐受等反应。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提高患病人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因此,医疗卫生事业从业者要加强用药指导,优化自身服务态度,提高患病人员的用药依从性。发放药品时牢记职责理念,认真查对、详细交待,让患病人员产生信赖心理,增强其配合治疗的信心。从患病人员的角度来讲,服药时若有存疑的地方,需及时联系医疗机构的咨询台或咨询窗口,拨打药学服务热线或者进入线上医疗平台,随时咨询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相关从业人员在回复过程,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为患病人员提供全程药学服务,保障患病人员用药安全。如此一来,便可帮助患病人员建立用药依从性,从而合理用药配合治疗。

(二)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第一,患病人员应谨慎使用药品。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若出现无伤大雅的疾病时不要盲目用药。例如,普通感冒不需要使用药物,患病人员只需按时休息,多喝水,戒掉烟酒、保持口鼻清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通风,一般经过7天左右即可2痊愈。若确有必要需要使用药物,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咨询后购买,避免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因为,按照自己的经验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威胁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切忌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不要轻易听信推销人员的虚假宣传,停掉正规药物反而使用保健品。如此一来会延误病情,不利于治疗进行。第二,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给药方法。不同的给药方法之间存在差异,例如输液给药起效较快,常用于治疗重症患病人员或特殊患病人员。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缺陷,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甚至会引发休克,威胁患病人员的生命安全。最常见且较安全的方式即为口服药物,但这种方法见效较慢,特殊情况下也会引发肠胃问题。因此,用药过程需结合患病人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若非严重疾病大部分人员都会选择用药治疗,在实际用药过程中,患病人员以及医务人员需重视用药原则,降低用药的危险性,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让药物=治疗效果切实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