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的防汛准备与抢险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8
/ 2

水利工程的防汛准备与抢险策略

祝启飞

宿松县应急管理局   安徽省安庆市   246500

摘要:宿松县是农业大县,种植业在我县农业结构中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水利设施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对其集中灌溉、排涝和存储水源,可见完善的水利设施是保证农业发展的前提,在种植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水利管理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汛抗旱能力,推动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汛准备;抢险策略

要重视水利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发挥防汛抗旱的作用,提高对水利建设的重视,加大对防汛抗旱的资金投入,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全面建立高效协作的防汛抗旱机制,利用水利工程保证的灌溉,最大限度保证农业经济不受洪涝干旱的影响,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1水利防汛技术的相关特点

(1)准确性。在水利基本建设的过程中,对整体的水文状况及其有关数据分析的观测与汇总,对于决策工作是十分关键的。而且随着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与数值观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水利建设防汛的准确性,这就为防汛抗旱工作开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信息的相对独立性。在对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方面,计算机技术的抗干扰能力特别强,正是由于这些方法大大减少了人的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等影响,从而导致了数据分析更为精确客观。

(3)抗干扰性。与普通的工程设备技术一样,计算机技术抗干扰性比较强,同时本身也具备着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一旦采用了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工程工作人员的身体指标和能力素质进行统计收集,同时可以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合理的预报,从而保障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展。

2水利工程防汛及抢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抢险防汛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期间,更多关注的是调水控水,而对涉及到的抢险防汛工作并不重视,这使得整个水利工程修建期间的抢险防汛工作存在漏洞。结合实际,抢险防汛工作中出现漏洞会对河流下游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缺乏对这方面的重视,则不会对抢险防汛的方向和内容进行深入了解,进而在出现汛灾时,相关人员未能及时采取抢险策略,最终影响防汛工作的开展。

2.2防汛工作不到位,抢险物资匮乏

因缺少对水利工程防汛工作和抢险工作的重视,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对这两项工作也不够重视。所以在相关抢险防汛物资购置和储备方面存在匮乏现象。物资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防汛抢险工作,物资占据重要地位。充足的物资是保证防汛抢险工作有序进行的保障,一旦出现物资缺乏,则会影响物防汛抢险工作的顺利开展,还会显著提升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3水利工程防汛设备与抢险策略

3.1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为了有效实现防汛抗旱,必须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是推动水利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依靠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才能更好地开展水利工作。要确保的旱涝情况得到控制,水利设施是实现控制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加强对水利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水利设施运行效率,不断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现代农业生产需求。要利用混凝土替代传统的沟渠,加强水库到水源引导,规范农业用水,避免农业生产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加强对水资源污染的控制,促进我县农业发展。

3.2积极应用防汛视频会商系统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已全面运用到防汛管理工作中。防洪视像与会议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一定的图形和视频技术来提供超文本信息内容,使咨询信息系统更便捷、交互、动态。我国水利工程防洪工程正是运用这种会商的特性,在与网络相连的状况下,对全国各县(区)的防汛状况进行即时监控,并把最终成果以文字、图形、视频或声音的形式,传递到上一级防洪抗旱指挥机构。

3.3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水库,以此对水流量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

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全县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促使全县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因而相关部门应对此予以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涉及范围比较广,影响因素多。为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有序进行,建设单位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施工作业方案规划,同时还要结合水利工程具有的作用,科学设置水位,以此保证水流量得到较好的控制和调节。

3.4水利设施配套修建堤防,实现对水流的合理分配与约束

我县堤防主要出现在长江、湖泊、内河等附近,其主要功能就是挡水,以免出现洪水冲击、损坏周边设施,切实为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随着近几年我国在各领域的不断发展,技术也越发成熟。在工程建设中,施工建筑材料种类比较多,根据工程施工用料情况,堤防可分为石堤、土石混合堤等类型。对于堤防具有的功能,就是对水流方向和流量进行控制,确保周边地区人们生活不受影响。此外,堤防还可蓄水节流,切实提高河道泄洪排水能力。建设单位在进行堤防建设时,首先要对当地自然气候、地质、地理以及水文条件进行深入了解和把握,之后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应的防洪要求,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

3.5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强化水资源需求管理,严格取水申请审批,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按照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核定取水量。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为抓手,通过控采限量、节水增效、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加快完善水权产权体系,细化明晰水权,严格用水上限,合理分配用水总量指标。强化取水许可制度,建立完善水权转换制度,鼓励水权流转,探索实行水资源有偿转让。培育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在水量交易活跃、协会组织完善、交易规则健全的地区设立水权交易中心,推进水权交易,用水权流转促进用水效率和效益双提升。

3.6工程加固修复

针对水利工程抢险工作的开展,应结合相关要求,在短时间内对工程基础设施进行加固处理。对因地质、天气等引发的基础设施损坏问题,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好维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如,对工程上游边坡出现的裂缝现象,需要工作人员在木桩设置裂缝下端,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框架设置。这样做主要目的是让填土超过水面。在具体抢险中,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抢险工作,如需要立即进行抢险的,必须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抢险队等,根据制定的抢险方案进行抢护。期间,若存在被困人员,则要在具有照明、救生设备充足的基础上,安排身体素质优良且水性高的人员进行施救。另外,在洪水威胁工程现场电力设施时,相关人员要及时断电源,以此能够有效规避线路出现漏电的风险。在完成险情排除后,还要安排专业人员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线路检查,检查无误后方可恢复电力资源,进而保证相关工作稳定进行。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现阶段水利工程防汛抢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要予以重视,深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充足的防汛准备工作和制定针对性的抢险策略,以此保证防汛抢险工作顺利开展,进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建设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国栋.探讨水文预报与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相关作用[J].科学与信息化,2021(12):172-173.

[2]刘曙光.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是做好防汛工作的重要保障[J].农民致富之友,2020(21):176.

[3]朱方荣,陈峰,吴振华.农业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20(6):195,198.

[4]苏伟文.汛期和公共卫生事件下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反思[J].建筑与装饰,2020(2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