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代古建筑保护与维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8
/ 2

谈当代古建筑保护与维修

张志远,徐忠良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文物管理所

摘要:古建筑修缮保护并非完全摒弃现代化发展的工作,而是要在保障古建筑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将古建筑融入当下的现代化城市发展之中。让古建筑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凸显中国五千年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构建国民文化自信贡献力量。本文首先阐述了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理念,接着分析了古建筑的修缮注意事项,最后对当代古建筑保护与维修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当代古建筑保护维修具体措施

引言:

当今社会,不论是历史文化名城还是现代都市,古建筑的存在均有着独特的风采。古建筑自建设以来,就饱受自然、人为等诸多因素的损坏。为使古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城市建设在大兴土木的同时,更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古建筑保护这项工作。通过对古建筑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不仅可以使其蕴含的人文特质得到发展,还能弘扬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时代价值。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古建筑有着十分重要的存在意义。无论是从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价值,还是其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特质与历史意义,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古建筑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历史文明发展过程的重要实体依据,同时也对我国现代化文化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古建筑的修复工作,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1关于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理念

关于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理念主要包含以下三点内容:第一,加强古典建筑修缮是为了尽最大限度还原古建筑的样貌,保证古建筑受损的部位得以彻底修复;第二,通过修缮使得古代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有效提升,避免古代建筑因为年久失修而失去安全保障;第三,修缮后要保证古代建筑能够展现出我国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更能彰显出我国的传统文化魅力。

2关于古建筑的修缮注意事项

总体上针对古建筑的修缮则要明确受伤部位,采取灵活的修缮原则,在尽量不破坏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局部修缮并维持原貌,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科学的论证和分析,一旦发现古建筑出现受损,要第一时间加强古建筑安全性的分析和论证,认清古建筑损伤属于动态和还是固态,如果是固态且不会对古建筑的整体结构带来威胁,则可采取局部修复即可,如果是动态,则要扩大修复面积,防止古建筑发生进一步的损伤,从而影响其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第二,坚持特殊与常规修复相结合,加强古建筑框架检查,一旦发现框架存在腐蚀或者承重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修复受损框架或者对框架展开加固;第三,采取全面考核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修缮原则,从古建筑整体情况看待问题,即使古建筑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局部损伤,在开始修缮与维护之前也要联系古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在具体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入木三分的检查措施,做好细致勘察后方能展开修缮。

3当代古建筑保护与维修的具体措施

3.1保护古建筑周围历史环境

建筑的存在目的是为人类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人是群居的高等动物,建筑物同样如此,无法单独存在。在维修与保护古建筑时,不能局限于单一的个体,而是应该将古建筑与周围的历史环境视为一个整体,二者相辅相成且不可分割。如果在维修、保护的过程中将古建筑与环境隔离开来,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氛围中,古建筑的存在意义和研究价值将会大打折扣。比如苏州园林中,山水的布局是整体性的,而且与庭院中房屋的位置相得益彰,如果为了保护房屋而将假山、湖泊移除,那么房屋会显得非常突兀。基于此,在维修与保护过程中,应该做到:第一,对建筑群的布局进行分析,了解哪一栋建筑处于核心地带及其对周围建筑或其他设施的实际影响区域,经过详细规划计算之后,圈定合理的维修、保护范围。第二,除了对建筑进行维修,保留其原有风格之外,对其周边的附属建筑和相关设施进行维修时,也需要重点考察,务必保证维修后的整体环境能够体现出历史意义。

3.2鉴定结构安全技术分析

要想顺利展开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作,就必须针对古建筑的结构加强考察与了解,这样做的直接目的便是保障修缮施工人员要时刻加强对古建筑的了解,只有深度了解古建筑,才能找到古建筑受损的原因并科学选择修缮对策。第一,科学起草和制定完善的修缮图纸,这份图纸应由古文物研究人员和建筑施工人员共同商讨并制定,待找到相关问题后由施工设计人员完成数据的测量与校正;第二,加强施工和涉及人员的挑选,拥有较强专业知识和修缮经验的人员应当成为首选,由于古代建筑珍贵而稀有,一定要高度重视古建筑的修缮与维护,最大限度保障古建筑的安全;第三,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要时刻加强交流与沟通,只有施工人员深刻理解设计图纸的意图,才能更好地将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落实到施工中去。

3.3关于古建筑主体结构受力分析

我国古代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不同于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由于古代建筑大多使用砖瓦和木质材料。因此,能够承受的重力较低。古代建筑的每一砖、每一瓦都与建筑的整体结构相关,在开始古建筑的修缮之前一定要率先完成受力点的考察工作。一旦发现原有的古建筑受力点已经老化,一定要要积极考察新的受力点,在不影响古建筑整体文化底蕴和建筑风格的前提下,运用新的受力点代替原有受力点后,采取有针对性的修缮措施,开启古代建筑的后续修缮,在保障古建筑安全的同时,也能保障古建筑修缮工作能够圆满完成。

3.4古建筑保护和拆除技术

当前在古建筑的内部修缮过程中,大部分的结构存在严重损毁,即使通过修缮也无法保证古建筑能够恢复到最初的状态和样貌。因此,在修缮古建筑前,预先针对需要拆除的部分做好实地考察与研究,坚决避免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发生。除此之外,在修缮的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地拆除必须拆除的部位,然后采用高水平的替换技术和办法,尽量选择质地上好的抗压设备和施工材料。一旦个别部位需要运用特殊施工材料完成替代施工,也要在替换前认真完成材料抗压测试,只有抗压测试合格后方可完成替换和修缮。

3.5加强历史风貌与现代设备相结合

为了有效加强现代化与古代建筑的融合,首先要积极加强古建筑的实用性考察,只有不断提升古代建筑的实用性建设,才能更好地在施工中保障古建筑与现代化施工设备相结合。例如,很多古建筑都可以有效利用现代化建筑施工设备完成装饰和涂漆,这样既不会影响古建筑风韵的展现,又能借助现代化施工设备,最终不断提升古建筑修缮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3.6积极保护古建筑的艺术性修复

在展开积极修缮的同时,更要首先考虑保全古建筑的产生年代和建筑风格,在尽量保证原貌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古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除此之外,古建筑的修缮也不能单纯注重外貌,尽管古建筑的内部结构很难百分之百还原到原有时代的固有风格,也要尽量还原古建筑的内部结构,使得游客能够深刻感受到古代的文化风韵和我国悠久的历史沉淀气息。针对古建筑内外一切不属于原本建筑的人工添加痕迹,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完成清理,这样才能保障游人在观赏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更加强烈的和谐感。

结束语:

总之,在古代建筑的保护和修缮过程中,要始终做好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工作,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尽力保障古建筑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将现代化城市发展与古建筑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最终有效保障中国五千多年文化传承的同时,积极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对策浅析[J].甘信魁.文化产业.2022(14)

[2]城市化进程中的古建筑保护与发展[J].边睿婷.居舍.2020(34)

[3]古建筑修缮过程中如何提高保护与利用水平[J].杨红霞.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