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及防火安全工程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1
/ 2

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及防火安全工程建设

俞海云

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水上支队指挥中心  上海市  200125

摘要:随着地铁在城市内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乘客开始关注地铁建筑的安全性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地铁建筑中的火灾类事故,大部分地铁建筑的内部结构是十分复杂的,在早晚高峰时期,地铁内客流量是相对大的,一旦在此时发生火灾事故,很可能出现人员伤亡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也会对地铁交通行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在地铁建设的初期,做好防火安全工程的建设,并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优化地铁内部结构,优选高性能的材料作为地铁建筑安全材料。

关键词:地铁;火灾事故;特点;防火安全;建设

1工程概况

临潼线西起纺织城,这同时也是一号线和六号线的一个终点站,东至临潼区秦汉大道,全程25.151千米,全线共分为两期进行建设,下面所说的即一期工程,纺织城至秦汉大道。

为保证工程的衔接统一,本次在进行全线标准和系统研究,设计一期工程土建和系统时,均考虑预留相应的接口,满足工程的建设。

该期工程全线25.151千米,共设有15个车站,东三岔是其中的第13个车站,施工中选用明挖法,采用10.5米岛式站台。本站为牵引混合变电所,车站总长245.0m,标准段宽度19.2m。主体建筑面积10880.83m2,附属建筑面积2077.51m2,地上总建筑面积700.66m2,地下总建筑面积12958.34m2,车站总建筑面积13659.00m2。

2地铁火灾概述

地铁火灾主要指地铁行驶及运营过程中,由于意外事故或人为操作失误引发的燃烧事故。此类火灾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可对乘客及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地铁火灾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地铁建筑能见度低,空间内部烟气量较大。地下火灾可导致地铁供电设备故障,使地铁内部失去照明,且大量毒性较强的浓烟充满地铁建筑,导致被困者无法准确辨别方向,增加疏散逃离难度。同时,地体内部空间封闭,开口面数量较少,浓烟无法被及时排出,进而导致烟气量显著增加。第二,人员逃生困难,安全逃生时间较短。地铁内部通道狭窄且弯路较多,内部设施复杂,可燃及易燃物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内部人员安全逃生的时间极短,逃生难度较大。第三,地铁内部火灾扑救难度较大。地铁火灾起火点处于地面下方,火源较多,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进而导致火灾扑救难度升高。

3防火安全工程建设

3.1地铁总平面防火安全布局设计

在对防火安全工程进行设计前,首先需要明确地铁内部主线的结构组成,并根据其结构特点,对总平面防火安全布局进行设计。区域站、换乘站、枢纽站。首先针对其出入口、消防出入口以及风亭等附属类的建筑设施布设位置进行设计,确保地铁内部出入段、敞口段以及周围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符合建筑防火中的相关规定。同时,对于地铁与加油站、加气站之间的防火距离应当符合汽车加油站、加气站的设计和施工规范设定。具体而言,针对进、排的高峰亭的风口之间的间隔进行设计,应当将排风口以及活塞风口设置在整个地铁建筑结构的进风口之上;针对进风口、排风口之间的最小间距,应当控制在不小于5m的范围内,并且各个通风口结构不得同时开设在相同的方向上。针对地铁内部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由于在地铁内部结构当中存在无法投射的区域,因此不能够直接为其设置独立的出入口。针对这一问题,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地铁内部人员无法实现直接疏散,只能够通过设置交通联系廊的方式,构建一个专用于火灾事故疏散的安全通道。同时,将更改通道口设置在下沉的广场安全区当中,以此确保地铁内部特殊区域内人员的合理疏散。根据上述论述,实现对地铁总平面防火安全布局的设计。

3.2加强消防设施管理

地铁设计阶段需依据国家标准要求制定设计方案,施工阶段需规范各环节操作,施工完成后应开展质量监督检查,详细评估地铁设计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以免地铁投入使用后产生渗水等问题,确保消防设施可以正常使用。

同时,需在处置地铁火灾所需的各类应急设备上设置警示牌及指示标识,以便地铁乘客及工作人员能够在发生火灾时及时、正确地使用,进而避免火灾影响范围扩大。另外,地铁管理部门需依据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定期检修及保养消防安全设施,以确保其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3.3设置防烟区域

通常情况下,公共区的防烟分区面积应控制在2000平方米之内,吊顶上方采取挡烟板分隔方式;设备管理房的防烟分区面积应控制在750平方米内,并且采用隔墙到顶方式分隔设备管理房。与此同时还应在通道口位置合理设置挡烟垂壁,当通道口顶部和顶板之间的距离超过500毫米的时候可以不用设置,如果结构梁比排烟口低500毫米以上的话,可以将梁体本身作为挡烟垂壁。站厅和站台连接位置,需要设置相应的挡烟垂壁,其与站台层排烟口距离不能低于500mm。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地铁车站建筑防火安全设计工作越来越重视,现如今绝大多数地铁车站中都配备有自动化火灾排烟系统,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启动排烟系统。在整个地铁车站建筑防火设计工作中,防烟区域的布设至关重要,科学设置防烟区域能够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有效抵挡烟雾,减小有毒有害烟雾对人体的伤害。一般情况下地铁车站防烟区域面积应不超过750m2,多设计在车站出入口通道和站厅的连接部位,有时也设计在两个防烟分区的连接部位。

3.4防火封堵材料应用

在完成对地铁防火防烟分隔安全区设计后,还需要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对防火封堵材料进行选择。为了满足地铁防火安全需要,可选用泡沫型防火堵料或阻火模块等材料,前者通常为液体状态,在使用时可直接将其浇注在开口位置上,其中含有的物料成分会立即发泡并膨胀,根据实际开口形状固化成为固体,并与开口位置紧密结合,从而实现理想封堵效果。当地铁中发生火灾事故时,将该材料喷洒在建筑结构的开口位置上能够通过其泡沫体的受热膨胀特性防止火灾的进一步蔓延。尤其是针对地铁设备层当中的各类电缆以及贯穿于整个建筑物的结构,通过该材料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地铁电缆的快速阻火隔断。

通常情况下,地铁安全工程中的阻火单元在设计中需要以无机材料作为支撑,为了进一步实现对材料性能的优化,需要在设计材料中增加膨胀助燃试剂,使用专用的模具,对材料进行压缩,将此类材料代替地铁工程建设中的其他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地铁建筑施工材料的综合能力。同时,此类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耐腐蚀、耐热、使用寿命长等优势,由于其中不含有卤族元素,因此,一旦材料遇到着火点出现燃烧现象,也不会在环境中挥发有毒有害的气体。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防火封堵施工任务通常会被分配到不同的施工单位,进而造成防火封堵的施工标准出现差异,并且在材质的选择上也存在不同。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在各个施工单位明确统一标准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防火封堵材料的应用与施工,从而确保达到理想的防火封堵效果。根据上述论述,在实际地铁防火安全工程建设中应当积极采取上述提到的两种防火封堵材料,以此进一步提高地铁整体的安全性。

3.5加强地铁消防安全宣传

地铁管理部门需通过电视、广播及新媒体大力宣传地铁消防安全知识,使全体市民认识到地铁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并学会使用各类消防设施,以便在地铁发生火灾时及时、有效地处置。同时,相关部门需在地铁车站的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栏及消防安全警示标识,为乘客发放地铁消防安全知识手册,滚动播放火灾演练视频,以提高乘客对火灾逃生技能的掌握水平,使其具备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

结论

地铁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确保地铁消防安全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现阶段,地铁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可燃物、点火源、消防设施失效及人员问题。为确保地铁的消防安全,需强化可燃物与点火源的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大力宣传地铁消防安全知识,配备各类消防设施及指示标识,制定地铁火灾应急处置方案,从而确保地铁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杨生鸿.地铁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5):280-281.

[2]徐颖欣.试论地铁的消防安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科技风,2018(7):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