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3

作者简历:

姓名,杨宇

出生年月 1994.10.28

性别 女、籍贯 安徽

工作单位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实验中学

职务职称或学历 二级教师 全日制本科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研究

杨宇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实验中学233199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音乐教学获得社会各界关注。在初中阶段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需注重教学评价工作开展,逐步推动音乐教学评价综合化、专业化建设,从而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升带来积极影响。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离不开音乐教学,全面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效果,能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知识技能的理解情况,并在后续课堂教学中调整课程教学方案。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评价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进一步普及素质教育理念,陆续出台与新时期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相关的文件,强调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教育改革,这不仅有助于丰富课程教学方式,也能够切实提升学生课程学习兴趣,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打牢基础。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审美观。初中音乐教师需肯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并切实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热情。

一、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及意义

(一)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通常也被认为是教学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教学评级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获知学生当前音乐水平,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音乐课堂教学针对性,也能够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升积极影响。长期以来,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属于被评价的对象,教师则为评价主体,因此教师在实际评价时会基于一定标准,对学生阶段性音乐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衡量,若学生满足一定标准,则被视为合格,若学生无法达标,则教师需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音乐教学是落实初中美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助于音乐教学质量提升。若初中音乐教师仅开展课堂教学,但并不定期开展相应的评价活动,则难以全面、客观的获知学生当前音乐水平,对于学生的进步或存在的不足也无法掌握,造成教师难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音乐课堂教学方案。初中音乐教师借助有效的教学评价途径,可以获知学生当前音乐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并能够结合阶段性教学任务优化教学方案,如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需要,以学生现有知识技能为基础,为学生带来个性化教学内容。初中音乐教师借助合适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分析不同学生的进步情况,从而获知哪些学生进步较为明显、学习态度较为积极,哪些学生进步较慢,学习态度相对消极,并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之后,充分获知学生在日常音乐学习中面临的困难,进而为学生作出引导,这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思考,也能够强化学生音乐探究意识。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涉及内容较多,不仅可以呈现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反映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具备双向性特征。但从整体角度而言,教学评价并非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且不同学生对应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合适,尽管教师教学计划较为完善、教学方式多元,但学生较难充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此时学生尽管无法满足课堂学习评价标准,也不能表示教师教学质量存在问题。

二、初中音乐教学课堂评价系统的基础构建

(一)教学评价的目的

随着新课改推进,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评价工作有序开展,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实现综合素质提高,同时推动初中音乐教师教学水准提升。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学生,主要对学生音乐学科学习效果进行衡量,侧重于考评学生一段时间内的音乐知识技能提升情况,并对学生音乐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作出考查。音乐教学课堂评价并非仅为了衡量学生学习情况,也能够使得教师结合教学结果调整后续教学方案,从而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升带来推动力。

(二)开展教学评价的依据

1.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依据

随着科技进步和互联网技术普及,初中音乐教学资源也不断丰富。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需要注重如何传授学科知识技能,也需关注如何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热情,使得学生可以形成终身音乐学习的理念。初中音乐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需注重如何提升学生音乐表演以及音乐技能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创造条件。

2.以学生个体差异为依据

不同学生在长期学习和发展中,呈现出能力、性格差异,相应的学科学习方法也并不相同。初中音乐教学评价需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实践中展现学习成果。教师可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为生动、高效的教学环境,教师需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表述情感,并结合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如音乐基础、音乐学习态度、音乐技能运用能力等。

3.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依据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音乐教学注重音乐实践活动开展,教师需通过实践体验教学方式,有效引入学科知识点,鼓励学生积极开展音乐探究和创作,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教学评价需要注重以提升学生创造能力为导向,为学生音乐知识运用水平提高创造良好氛围。

三、初中音乐教学课堂评价的路径

(一)评价要素多元,凸显评价全面性

随着新课改理念推进,初中音乐教师需结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通过运用丰富评价方式的途径,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不仅有助于呈现出评价全面性,也能够充分反映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维。

    1.多元的评价主体,提升育人合力

初中音乐教师需主动参与在职培训,积极学习新时期教育评价改革相关内容,结合课程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在进行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时,可丰富相应的评价主体,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的方式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建设。在音乐艺术活动开展之后,可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互动,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阶段性音乐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一方面可以完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育人合力。

2.多维的评价内容,体现育人智慧

初中教师需充分认知到学生在音乐学习领域存在基础知识、表演天赋等差异,在开展课程教学评价时,不光需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提升情况,也需注重学生音乐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变化。教师可设置多维评价内容,如理论基础知识理解、乐器演奏、音乐舞蹈、音乐创作等,从而引导学生选定合适的方式表述自身对于音乐的认知。初中音乐教师可统筹音乐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音乐要素相关知识,运用综合考评的方式,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音乐审美等进行评价。多维评价可以充分展现出育人智慧,肯定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从而在积极、自信的学习状态下提高音乐水平。

3.多样的评价形式,激发学习动力

初中音乐教学是美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升华学生情操、拓宽学生艺术视野,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带来正向影响。初中音乐教师需主动丰富评价形式,促进学生艺术实践进行,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互动合作的方式加强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需同时关注基础指标和发展指标,不仅需要进行定性评价,也需进行定量评价,从而对学生在音乐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出全面考查。

音乐教学考核所能运用的评价形式较多,如通过“分值量化”明确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语言评价”可以定性表述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科进步,“发展评价”等能够为学生未来音乐学科学习提供导向,使得学生可以在自我调整的过程中保持学习自信。学生在长时间音乐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多视角、多层次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确保学生在获得教学评价之后进一步提升学习动力。

(二)评价重心转移,彰显评价导向性

过往初中音乐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学习为主,教师较少关注学科创新和课堂氛围改善,同时也并未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全面推动教学评价改革,不仅可以转变初中音乐教学模式,也能够使得音乐教师强化学科创新意识,通过创设和谐生动课堂氛围的途径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热情,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教学内容的理解。合理转移初中音乐教学评价重心,能够发挥评价导向性作用,从根本层面助推学生提高音乐学习效果,并实现初中音乐教学育人目标。

1.关注表现性评价,促进评价合理性

常规音乐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学习结果,对学习过程相对忽视,即通过“一唱”的方式确定学科成绩。表现性评价强调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进行衡量,为学生交流水平、情感表达、艺术审美能力不断提升进行引导。

初中音乐教师需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引入表现性评价理念,关注学生音乐认知、表现及欣赏能力发展,在确定评价指标时,鼓励学生在探索之后进行模仿和创新,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融会,从而积极开展知识再创造。如在进行歌曲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别从音准把握、节奏运用、速度变化以及连贯度等方面开展自我评价,寻获在平常歌曲演唱中存在的缺陷。教师可采取气息引导、力度指导、情感融入等方式为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并对学生学习效果作出评价,这不仅可以满足音乐学科个性化教学需要,也能够切实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

2.运用综合性评价,提升评价全面性

初中音乐教师需通过信息收集和日常观察的方式了解学生英语知识基础差异。传统音乐教学评价注重共性,因此教师认知能力相对较弱,而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通过信息梳理的方式了解不同学生的音乐发展情况。初中音乐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评价手册,对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梳理,以评价清单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随后可组织开展学生自评和班级互评,最终获得综合性评价。初中音乐教师可通过构建数据库的方式充分记录学生音乐学科学习情况,收纳学生每次的音乐评价内容,为学生音乐学科未来学习和艺术审美培养打牢基础。

四、结语

评价是学科教学效果的一项反馈,但评价并非为了完成任务,而是需要通过持续调整的方式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因此评价工作覆盖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随着素质教育模式不断推广和“双减”政策实施,初中音乐学科评价需强调“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通过创新评价思维、丰富评价方式的途径提高学科评价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蔡家谱,黄聿芬. 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究[J]. 速读(上旬),2016(11):167.

[2]叶荣燕.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9):21-21,23.

[3]季鹏飞.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 北方音乐,2020(3):121,123.

[4]陈娟.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基本原则[J]. 中学教学参考,2017(36):44-45.

[5]朱秀青.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与改进策略探讨[J]. 中外交流,2020,27(16):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