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交往方式及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幼儿交往方式及能力的培养

赵泓

新华幼儿园,430000

【摘 要】本研究围绕幼儿交往方式及其能力的培养展开论述。人际交往能力指的是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了一种与同龄伙伴的直接交往关系,这就是同伴关系。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幼儿交往;能力;培养

一、幼儿交往方式的概念和方式

(一)概念界定

1.什么是幼儿交往方式

交往,是人的社会需要,生活在社会圈中,就要学会与人交往。同伴,指的是共同参与任务的伙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与自己年龄大小、心理阶段、地位相同的一群伙伴交往,在家长的引导下,大家一起分享认识与收获,传递感情,这就是幼儿同伴交往。

2.什么是幼儿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包括表达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融合能力等,掌握这些能力,要从幼儿培养,要有系统的学习。

(二)主要方式

1.国内幼儿交往主要方式

幼儿的交往方式主要有表情性方式,实物动作方式和语言方式。

(1)表情式方式

    表情性方式是指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交往时,面部或者肢体流露出的表现心情的表情如喜怒哀乐、拍手跺脚等。幼儿在幼儿园的时候,与周围同伴交往,这正能体现他们天真烂漫的性格和交往的方法,表情性方式最为直观,喜怒哀乐很明显的表现在脸上和肢体上,幼儿可以根据对方的表情和动作判断交往的程度等。

(2)实物动作方式

实物动作方式是指幼儿与同伴交往,通过实际物品的媒介进行互动,如手拿玩具等。通常幼儿为表喜爱之情,会把自己的东西带给大家分享,这种实物动作方式也很直接,幼儿通过这种交往方式获得分享的快乐,获得交往的能力。

(3)语言方式

 语言方式是指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用语言进行交流,如正常的对话以及互相讲故事等。语言方式丰富多彩,配上幼儿软软糯糯的娃娃音,给幼儿同伴交往添上一抹说不出的童真,是最普遍的交往方式,也是幼儿们之间运用的最好的交往方式。

    2.国外幼儿交往主要方式

游戏法、自由法等。例如法国幼儿园经常开展木偶戏表演、听故事、角色游戏等活动,帮助幼儿习得新概念,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促使幼儿有能力与教师、同伴交往。例如美国则重视环境的培养,为幼儿创设一个舒适轻松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发展交往。

二、幼儿交往方式现状及分析

(一)怯于交往

在家里,有和谐温馨的环境,父母允许幼儿随意选择需要的事物,还会有父母的及时的帮助;在学校,也会有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幼儿不用过多开口,教师已经面面俱到。

(二)错位模仿

在幼儿学前教育的教学课堂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仍然并非创新的模式,还是像上世纪的墨守成规的 教育方式,提出问题后忽略了幼儿的思考时间以及想象能力,急于阐述问题的答案,而且所有问题都只有标准答案。这既无益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也为幼儿的交往交流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自我中心

由于在家庭与学校中的备受宠爱,还有不少孩子习惯了所有人的呵护与迁就,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每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其他孩子的感受,每个孩子都只想着自己而不管对方的感受,这类孩子就更易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且情绪激烈。

三、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从哪几个方面产生影响

1.家庭

幼儿从出生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的熏陶,家长的性格和家庭的气氛也会影响幼儿的性格,家长的交往能力也在无时无刻不影响幼儿。

2.社会

幼儿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也被社会影响,会不自觉的学习到社会的各种交往方式。如果在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中,家长和老师给了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的交往能力有一定的发展,他们自己就会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社会中,孩子们遇到各种交往环境,会自己选择和谁交往、怎样交往。

3.幼儿园

幼儿离开家庭到幼儿园接受教育,而且幼儿园里同伴很多,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方式得到时间和人员的条件,交往能力也进一步得到发展。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中,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不过这个巨大的提升需要家长和教师一起努力。

四、幼儿交往方式的能力的培养

(一)幼儿交往方式能力怎么培养

1.幼儿交往的选择多样化,幼儿交往活动内容丰富化

幼儿的思维在初期是具体形象的,启发引导是常用方法, 例如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可以把学科知识和生活环境融为一体,让幼儿一起去远足、去超市购物……在这种把生活和学习融合在一起的集体活动中,幼儿需要更多的同伴交往,他们会有很多的语言交流、肢体交流,不仅发展了交往能力,也能在活动中完善自身,建立更完整、正确的价值观。

2.提供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机会进行交往

可以多举办语言游戏、娃娃家、区域角等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合作、共同游戏中获得交往能力的提升。例如进行区域角活动,让幼儿自己参与设计和讲解,这时他们就需要自己熟练地掌握所要交流讲解的知识,在交流时也要运用得体的表情和语言,这对幼儿有极大的挑战,但也就是在这些挑战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就可以得到提升。

3.家园合作,共同致力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园可以经常通过班级的家长园地”、“校讯通”、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讲座、家访等方式向家长作有关交往方面的宣传,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幼儿的心理常识。

4.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家长应该给孩子建设一个充满爱的温馨和谐的家庭,戏、交流、沟通,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喜欢与人亲近的态度。例如在每周休息时间,家长可以约着同龄家庭一起到草地上野炊、游戏,让幼儿亲近自然,在自然的天地中更放松更淳朴的进行同伴交往。

(二)幼儿教师应如何引导

在幼儿的交往活动中,幼儿是同伴交往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在交往活动中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幼儿创设互相交往的教育环境,设计丰富多彩的幼儿交往的教育活动,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交往活动,有意识地与个别幼儿交谈,帮助和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获得交往能力的提升,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并适时给予适当提示,并以自身的热情、礼貌和专业知识,给幼儿以积极的暗示;同时在幼儿交往过程中或交往结束后分别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性的过程性评价等等。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教育者把与同伴交往的自主权交给孩子,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并为之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使每个孩子的社会同伴交往能力都得到提高。作为个体,只有学会交往,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作为一个国家,只有学会交往才能永远自主自强于世界东方。

(三)正确解决冲突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逐渐增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导致交往之间频频发生冲突。冲突能帮助孩子逐渐学会沟通、协调,倾听、采纳同伴观点,为孩子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当孩子们发生冲突时,父母要正确理智的面对,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帮助。首先要考虑到的是我能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获得什么,而不是要急于制止冲突,结束交往。不断的冲突才能暴露幼儿交往出现的问题,在问题萌芽的时候及时斩断,这样才能让幼儿获得良好的交往能力,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结 论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绝非一天就可以完成的,这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研究,以及寻找出更适合幼儿实际的教育方式,同时,这也是每位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责。父母在幼儿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父亲对幼儿的性格起着很大的影响,所以父母更应该好好照顾、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一个温暖的家庭中收获交往能力以及其它各种能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