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域下云南少数民族典籍翻译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4

文化视域下云南少数民族典籍翻译策略探究

杨娟,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有着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同时,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及数量不少的少数民族文化典籍。少数民族典籍的翻译对增进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推动中华文化全面“走出去”意义重大。本文立足于翻译实践,探讨文化视域下云南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策略,以供学习和交流。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少数民族典籍;翻译策略

一、引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提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以和平为前提,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合作和交流。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有着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同时,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及数量不少的少数民族文化典籍。“少数民族典籍的翻译与传播对增进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推动中华文化全面“走出去”意义重大。”[1]

二、文化视域下少数民族典籍翻译意义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造就了许多精彩绝伦的文化典籍。无论是耳熟能详的“四书五经”还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典籍,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民族文化典籍承载着各民族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沉淀和积累,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语言是桥梁,这座桥梁不仅承载的是经济发展,更有文化和艺术发展。”[2]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中,翻译是不同文化交流、汇通与融合的关键。典籍翻译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际间交流具有重大意义,这已是当今国内外翻译界所达成的一个共识[3]。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极具少数民族个性的内容,如语言、语言习惯、服饰、饮食习惯、风俗习惯等正在被逐步同化,甚至走向消亡。少数民族典籍的翻译对保护并保存一些独特的少数民族语言或风俗文化有积极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了多民族、多语种、多语言形态的中华文化体系。当前,国家大力推动中国文化外译,少数民族文化外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更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外译成为沿线国家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具有战略意义。”[4]

三、文化视域下的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简单的文字符号的转换,而且涉及两个甚至多个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与交流。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国内翻译的主流是大量翻译外国的著作和典籍,而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译者的翻译目的和主观意识及相关的社会、政治因素,译者的翻译策略也不尽相同,大致包括归化和异化两种。而近年来,由于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及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汉译英的文本也日渐增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也不尽相同。这同时也表明了归化与异化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地位和文化的强弱。过去,人们常认为归化与异化一样,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常见的翻译方法。事实上,归化与异化只是两种翻译的准则,而直译与意译才是具体的翻译方法。本文将在文化视域下,回顾直译、意译、归化及异化,探讨若以跨文化交流为目标,译者如何运用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的基本原则,近年来在译界一直是人们所争论的一对矛盾问题。“归化与异化之争,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可谓由来已久”[5]直译和意译是翻译中两种常见的翻译方法。直译注重意义的准确传达,如果有必要,可以不顾及原文的结构成分和意义的某些隐含成分;而意译则是译文在保持原文内容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变通原文的表达形式。而“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事实上,归化和异化是直译和意译的延伸与整合,是翻译中常见的两种翻译原则。归化就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即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作者向译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与归化相辅相成,译者根据不同的目的来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

(一)文化视阈下异化翻译策略的优点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的内容表现出来的活动,目的在于沟通两种语言文化。文化视阈下异化翻译策略的优点是:

(1)丰富了译语文化内容和语言表现力

随着文化交流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语通过异化进入目标语语言,并且为译语读者所熟悉和接受,随着英文进入中文的词语,如“cool”(酷)和“chocolate”(巧克力);随中文进入英文的词语,如“风水”(fengshui) 和“豆腐”(tofu) 等。外来词语的输入极大地丰富了译语文化内容和语言的表现力。为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求和满足传播本国民族文化的愿望,越来越多的译者选择使用异化的方式来翻译具有本国地方民族特色的文本。

(2)促进文化信息传递和交流

由于地理环境差异、文化语境差异、风俗习惯差异及宗教信仰差异等问题,目的语文化和源语文化之间往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时候,翻译就涉及到跨文化交流,而译者也不得不在文化视域下来重新斟酌所选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归化翻译中的各民族的文化形象, 都或多或少地有失其本身的特色,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 这种特性实际为异化翻译提供了可能。异化翻译不仅有利于本土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 同时, 也能将源语中新的表达方式与语言成分移植到译语文化中, 对译语文化是一种补充与丰富, 有利于两种语言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渗透, 促进文化间的融合。[6]

(二)文化视阈下归化翻译的优点

文化视阈下的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各有特色。“在翻译中,所谓的归化是在不违背源语言含义的前提下,对表达习惯、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处理,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易于理解,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这是一个“面向读者”的翻译。它的特点是使译文生动流畅,语言真实,含义清晰;归化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使目标语读者对外国文化减少陌生感”[7]为了促进源语言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脚力,译者可采用归化手法翻译,增加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归化翻译可提供给读者亲切、自然、流畅的感受, 因而更易于被接受, 对目的语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跨文化视野中的归化翻译更适用于成语、典故、谚语等内容翻译”[8]

四、文化视域下少数民族典籍翻译策略应用

本文所分析的大部分翻译例句来自《逝者的庆典——云南民族丧葬》中的第89至103页,及《高立士先生从事傣学研究六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卜清贤的《一生爱版纳,勤奋成专家》(未显示页码)、罗云智的《高立士先生的贝叶人生》(P301-302)、岩温的《我们崇敬的“傣族通”高立士,纪念高立士教授从事傣学研究60周年》(P297-300)。这两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典籍作品都具有浓厚的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此外,还有一句来源于《庄子》的古语。 接下来,本文将根据翻译实践探讨文化视域下少数民族典籍翻译策略。

(一)音译

例7:譬如,同样是在实行火葬的白族、彝族、哈尼族和纳西族等民族地区……(《逝者的庆典》)

译文:For example, in such residential areas, Bai people, Yi people, Hani people and Naxi people all practice the cremation.

解析:由于本书涉及到少数民族丧葬礼仪和仪式,文章中多处出现各少数民族的名称,如例句中提到的“白族、彝族、哈族和纳西族”等,而译者的处理方式是直接用音译来处理,英文为“Bai people, Yi people, Hani people and Naxi people”,这样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有利于向目标读者宣传我国的多民族文化,也不会将译文弄得晦涩难懂。

例8:金平傣族主要聚居在与越南毗邻的勐拉、老勐及者米等乡。(《逝者的庆典》)

译文:The majority of Jinping Dai people are settled in such villages which neighboring to Vietnam as Mengla, Laomeng and Zhemi(villages)。

解析:由于云南少数民族聚居点众多,且聚集点名称极具特色而又各不相同,译者在处理过程中对这些少数民族聚集地进行了音译处理,如勐拉(Mengla)、老勐(Lao Meng)、者米(Zhemi),并在后面加上“village”一词,让英语读者很快就明白这些地方是金平傣族聚集的一些村子,既保留了文化内涵,又简单明了。

(二)音译加注释

例9:“东巴只能主持一些诸如超度非正常死亡者(尤其是殉情自杀者)之类喇嘛不愿染指的仪式 。”(逝者的庆典)

译文:Dongba(The Dongba, also known as wise men, are believed to be the priests of the B?n religion. They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Naxi culture, and preach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can do nothing but host some ceremonies which the lamas are unwilling to be involved in, for example, releasing the souls of those who died unnaturally (especially those who committed a suicide for their love) from the purgatory.

解析:针对“东巴”这一具有纳西族特色的词汇,作者将其处理为音译“Dongba”,再为其加上注释,如括号内标注一般。这样既保留了源语言中纳西族的文化特色,也易于让目标读者理解“东巴”的涵义及文化意义。

(三)直译

例10:在守灵过程中,孝子与孝婿在灵柩的左边,孝女与孝媳在右边……(《逝者的庆典》)

译文:The son and the son-in-law in mourning should be on the left of the coffin, the daughter and daughter-in-law in mourning should be on the right side.

解析:“孝子”、“孝婿”、“孝女”、“孝媳”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在中国文化中,“孝”有四个基本含义:1、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filial piety):~敬。~廉;2、居丧的事:守~。吊~;3、丧服:戴~。~衣;4、姓。在本文中,“孝”应是守丧的意思。而“孝子”一词也有两个含义:1、指对父母孝顺的儿子(dutiful son);2、父母死后守孝的人(son in mourning)。根据原文的意思,这里的孝子应该是指父母死后守孝的人。因此,这里孝子直译为“the son in morning”。同样的,“孝女”、“孝婿”、“孝媳”也都具有两层意思,但根据原文统一处理为父母、岳父母、公婆死后守孝的人,分别译为“the daughter in mourning, the son-in-law in mourning and the daughter-in-law in mourning”。这样的处理方式,言简意赅,可以采用。

(四)直译加注释

例11:诸位孝子哭泣着在棺上按从脚到头的顺序走一趟,俗称踩棺。(《逝者的庆典》)

译文:All of the sons in mourning are stepping on the coffin in order from the feet to the head while crying. It is traditionally called “Cai Guan” (Coffin Tramping). The meaning of “Cai Guan” is noticing the deceased that his children have already come here to bid farewell to them and let them go without care.

解析:“踩棺”对于外国的读者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文化概念。若只是直译,将“踩棺”译为“Cai Guan” (Coffin Tramping)”,读者可能会觉得不之所云。而若是在后面,加上注释性的语言,“The meaning of “Cai Guan” is noticing the deceased that his children have already come here to bid farewell to them and let them go without care.”,解释“踩棺”是葬礼仪式的一个部分,意为告知死者子女已来送行,让其放心离去。这样既保留金平者米傣族的丧葬习俗的完整,又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译文的意思及文化内涵。

例12: 譬如:死者为属蛇男性,则出殡日不能是属鼠日,也不能是其妻、其长子或长女的属相之前或之后的第七个属相日。

译文:For example: if the deceased is a male who was born under the sign of Snake, the day of holding the funeral procession can not to be chosen at the day of Rat. Meanwhile, that day also cannot be the seventh day before or after the day of the Sign of Chinese Zodiac his wife, his eldest son or daughter born under.

补充:The Shēngxiào (Chinese:生肖), also known in English as the Chinese Zodiac, is a scheme, and a systematic plan of future action, that relates each year to an animal and its reputed attributes, according to a 12-year cycle. It has wide currency in several East Asian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Vietnam, Korea and Japan. The Chinese zodiac is represented by 12 animals. They are Rat, Ox, Tiger, Rabbit, Dragon, Snake, Horse, Goat, Monkey, Rooster, Dog and Pig. The animals of the Chinese zodiac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constellations, let alone those spanned by the ecliptic plane. (WiKipedia)

解析:“生肖”与“属相”对于首次接触到这些的外国读者来说,的确很费解。而直译后加注释的方式不仅可以保留下原汁原味的中国意念,还可以向西方国家宣传我们传统的中国文化,实现跨文化交流。

(五)直译+意译

例13:君子之交淡如水。

译文1: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

译文2:The friendship between gentlemen appears indifferent but is pure like water.

解析:“君子之交淡如水”是出自《庄子》的一句古语,意为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意在指导人们交往中要注意的相互关系的“度”,这个“度”如果不适当,就会变成扼杀友情的绳索。比较译文1与译文2,我们可以看出译文2是典型的中国式思维的英语,如果只是将这句古语简单的翻译成译文2,想必大部分外语读者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而译文1虽然简单明了,易于外语读者理解,但却不能体现出中国文化。所以,倒不如把两者结合,直译+意译,可译为:“The friendship between gentlemen appears indifferent but is pure like water.Namely, it means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这样既向外语读者展示了中国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文化背景而产生的文化障碍。

(六)意译

例14:忍苦得吃甜,耐劳名千古;一天学一句话,一天淘一钱金。

译文:Namely, the meaning of these two proverbs are “No sweet without sweat” and “Hardship increases status” or “Penny and penny laid up will be many”.

解析:对于这句傣族谚语,如果字对字的直译的话,文化传达效果可能没有那么好。但若译成上述译文的话,既简洁又通俗明了。考虑到译文的理解效果,在实在没有更好的方法的情况下,使用意译不失为一种良策。

五、结语

“文化全球化趋势和“一带一路”对外传播战略的背景下,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跨文化对话日益频繁, 少数民族文化典籍英译对于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保持民族文化身份来说, 有着十分显要的现实意义。”[9]在文化视域下,少数民族典籍的翻译应该以民族文化传播和交流为目的,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模式和策略,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如:音译、音译加注释、直译、直译加注释、意译、意译加注释等,在不失源语文化特色的前提下,提高译语被理解度和认可度,从而达到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2020)中国典籍英译研究课题分析[J].民族翻译,2022,(01):28-34.DOI:10.13742/j.cnki.cn11-5684/h.2022.01.004.

[2]李昕燕.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J].英语广场,2022,(15):59-61.DOI:10.16723/j.cnki.yygc.2022.15.011.

[3]徐珺,霍跃红.典籍英译:文化翻译观下的异化策略与中国英语[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07):45-48.

[4]黄忠廉,杨荣广,刘毅.少数民族文化外译的优先路径诠释[J].民族文学研究,2022,40(03):73-80.

[5]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05):26-28.

[6]姜智慧.从异化视角看民俗文化的传播——浙江省民俗文化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0,23(02):48-51.DOI:10.16024/j.cnki.issn1002-0489.2010.02.015.

[7]王可心.分析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归化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2020,(05):166-167.

[8]田宏标.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和归化翻译[J].中国民族博览,2018,(11):108-109.

[9]吴丹,肖查娜.民族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基于少数民族典籍英译[J].新西部(理论版),2015,(20):122-123.

作者简介:

杨娟,1990.01,硕士研究生,助教,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翻译、民族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