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小学教师多元评价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新时代农村小学教师多元评价探析

漳州市长泰区岩溪中心小学,陈婉娇

摘要:兴国必先兴教,兴教必先重师。双减新时代背景下,对教师的评价如同一把双刃剑,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其他管理制度的落实、精神文化的创建以及学生发展等等。

关键词:多元教师评价,教师专业发展,农村小学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践行者,承担培养国家人才的重担。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1],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品质专业型教师,才能培养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2]”各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师的质量决定着教育质量的优劣、保障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而教师评价是保障教师不断专业发展的外在因素。笔者将从以下几个维度谈对教师评价的一些想法:

1教师评价的现状

1.1教师评价方式单一

一直以来,受制于传统教师评价理念的要求和束缚,对广大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结果性评价。它的主要作用是鉴别、分层、监督 、管理与控制,评价方式单一,对评价结果的运用也停留在表面[3]。通过教学积分将老师分成“有能力”“没能力”的标签;被贴上“没能力”标签的教师扣除部分奖励,失去评优评先的资格,这样的措施不利于他们反思自身专业水平,反而容易打击他们的教学热情。他们可能通过吐槽、打折扣、偷懒怠工、找借口等方式反抗不平等的评价方式。

1.2教师评价主体单一

小学教师的工作比较繁琐,每天按部就班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安排学生活动、应付各项检查等,精力被消耗殆尽。而权衡合理的评价能让教师在繁琐的工作感受到精神慰藉,获得“家”的幸福感,视学校的事为“家事”,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以应变各种问题。但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教师对于评价主体普遍认为不够合理,没有学校主人翁的幸福感。究其原因是评价主体优势体现在“少数人”的现象,年年优、年年先进,教师们普遍处在“失语”状态,从未参与到教师评价指标的制定和评价过程实施中,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评价过程不清不楚,心里憋屈。

1.3教师评价反馈单一

评价反馈能协助教师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以后提高的方向,从而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创建发展型学校。在访谈、问卷中了解到每学期、每学年的教师评价后,只通过展示积分表让教师猜测评价的前因后果,不知同事优秀的地方,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茫然不知,更谈不上改进。

2教师评价机制改进举措的新思考

2.1前置师德考核制度,作为新时代“双减”评价硬指标。

师德师风作为一名教师基本的要求,应当所有的评优树先、课题申报等都必须以此前置“体检”是否合格。师德的考核结果应实现一人一账号、一人一等次,信息化管理、登录可公开查询的方式杜绝师德不正的苗头。但是师德师风的评价是主观性比较强的评判,不可用随意用一次的结果评判教师的为人、修养秉性。例如,某一位老师被家长投诉今晚孩子的作业量过多,没有将孩子的身心健康摆在第一位。难道通过这一次就要对这位老师“一票否决”吗?评价时是否要了解是每天作业量都多,还是由于孩子的原因导致的偶尔问题?虽然学生家长有必要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对其评价反馈,但是由于家长毕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对教师的工作没有全面详细的认识,因此参考价值值得推敲。

2.2转变教师评价的观念,坚持以教师自评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以往大部分教师都将教师评价结果作为最终结果,以奖惩、管理为核心,极大限制了教师的发展。评价结果往往不能转变成教师内驱力,反而变成了教师成长的阻力。因此,转变对教师评价的观念尤为重要,明白教师评价只是发展教师的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坚持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但也不是对结果性评价全盘否认,而是在两者融合的基础上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强调教师个人自身的评价,体现教师的个性发展,为“以评促改”提高了层次。也不否认结果性评价的价值,强调学校、他人评价为辅,重视教师发展的共性,坚守“以评促改”的底线,实现个性和共性的有机融合,以更大的推动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3丰富教师评价的方式方法,落实以评促学,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2.3.1实施常态课堂诊断制度,及时以评促学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在班级中发生的,课堂才是评价教学能力的主战场,提高教学效能涉及许多方面,课程理念的先进程度,课程整体的把控,教室文化氛围是否浓厚,师生关系融洽程度,同学间是否有学习共同体的意识等等,体现在学生的检测中往往是缓慢上升式,所以最能体现教学能力应该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专业水准,如何“润物细无声”的巧妙处理课堂的生成。因此在评价教学能力时,学校可采用“推门听课”在常态课中观察教师的重难点把控,师生间的和谐程度等,通过课堂生成的多方面要素评价教师教学的水平。进而通过常态课的及时评价反馈促进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他人评价,自我反思,不断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

2.3.2学校应当提供学习的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的发展

教育最怕的是不学习的老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教师的自我专业水平的提升应当作为教师评价重要的一个模块。以往教师学习的机会是非常难得,往往只有积分高的那些人才有资格去学习。虽然教师的专业学习责任在于个人,但是由于农村小学的特点,很多教师是很难有机会进修的,进而导致教育教学效能降低。因此从学校的层面上来说,应该真正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发展。1.将专家引进来,引导教师带着思考有目的地学习,融合想法,为己所用;2.优秀教师示范教学,可以采用录像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将每一位优秀教师的经验发挥到效益最大化;3.采用观摩外校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开拓教师的眼界。在此基础才能评价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能力,从而以评促学,以评促进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3.3建立教师团体激励机制,实现以评促合作

以往都是以评价教师个人为主,但往往教师的发展与一个团体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将评价建立在团体评价的基础上,以此建立个人档案袋作为评价的一个模块,建立教师间的学习共同体,在无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人的优秀不是真的优秀,整体的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例如以教研小组或者以年级为单位,发挥教研组长、年段长的引领作用,以星级评价作为每一组的评价方式为自身加分,能力较弱的老师进步则团队所有老师教师评价晋级5星,能力较强的老师自己进步团体所有老师教师评价晋级1星等评价方式,同时设置各个层级,新入职教师、胜任型教师、骨干型教师等层级让教师在团体中有自身专业技术的追求。从而实现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个人评价与整体评价的有机融合,促进团队成员间的共同合作,互帮互助。通过给教师一个成长的台阶和梯次,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技术发展,从根本上促进学校教学水平整体上升。

3结语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洪流下,不进则退。在新时代“双减”的背景下教师评价的革新迫在眉睫,教师评价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二者的关系是一个辩证、交互生成,双向建构的动态发展变化过程。合理、透明、有用、公平的教师多元评价模式能够帮助教师发展自身专业素养,成就自己,成就团体,发展学校,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15(2):145-154.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2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1990:16.

[3]芦咏莉,申继亮.教师评价[M]。北京: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论文系2021年度漳州市教师综合评价研究专项《农村小学教师多元评价的实践研究》课题[ZJKTZX21123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