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陈丽萍

霍邱工业学校,安徽六安,237400

摘要:旅游这门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审美能力,以此为日后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审美教育除了自身去感知,还需要学校进行系统性的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可以使人们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人们的情感表达能力,拓宽视野,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将结合实践情况,对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职教育;旅游专业;审美能力

引言:作为旅游专业的授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输送审美的重要性,充分挖掘旅游课本教材中富有美育教育的那部分内容,向学生深刻解析。在教学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通过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审美的相关知识。在课余时间可以让学生通过感受大自然,感受祖国山河的壮阔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保证将来能够完美胜任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主要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景物的一种感知和认知的能力,也是通过人的主观思想感受事物,通过美回馈给自身感悟的一个过程。再审美关系的构成体系当中,主要包括了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以及审美动机。在中职教育当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感受自然的风景、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建筑等等的美来激发学生了解美的兴趣。由于课堂授课方式存在一定限制,中职学校可以根据时代发展特点,采用新媒体教学方式来对课本教材进行辅助教学。在学习课本上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的风土人情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投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影片等资料,加深学生对于该地区的理解,为将来的旅游工作奠定文化基础。还可以根据学生勇于探索的性格、年龄特点,激发审美的动机。

审美情趣是一种带有主观性倾向的审美观点,同时也是个性化的审美标准。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的思想观念都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因此对待审美情趣也存在不同。在学习中国文化建筑和自然景观时,由于学生在初中时的地理基础比较薄弱,那么在中职教育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在地理知识中掺杂古诗词和描写相应景观的文章、影片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二、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

课内外教学有着其不同教学特点和好处。课内教学在加深学生的文化基础,只有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对建筑景观文化历史的了解,才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侃侃而谈,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课外教学,通过实地参观景观,可以更直接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波澜壮阔的大海、怪石嶙峋的山崖、幽深静谧的山谷,无一不在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唤起人们愉悦的审美情感,推动学生对于审美的认知和感知。审美情感可以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想象、升华审美感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质量。

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优秀的古诗词来向学生们描述祖国山河的壮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辉煌的建筑,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加深学生Udine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通过真实的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物,加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1]

在课堂外,可以通过参观学校附近的风景名胜古迹感受扑面而来的历史文化,感受到当代中国在建设方面获得的伟大成就。感受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魅力和灿烂文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操,加深学生对审美的理解,创造属于自己的审美观念,在风景中能够融入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在未来展开旅游工作。

三、丰富文化知识,提升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在审美活动中做出审美判断和形成美的形象的心理能力,主要包括了对审美的感知能力、对审美的理解能力和对审美的想象能力。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以上能力,不仅要加强思想文化知识的培养和建设,还要促进学生积累经验,只有真实感受过才能够明白审美的重要性。这不仅是知识累积的一个过程,更是经验累积的一个过程,需要中职学校在教学当中能够做到双管齐下,共同培养。

人的审美感知力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先天的影响,因此会看到没有经受过专业性、系统性的教育,人的审美能力还是存在差异的想象。不过审美能力也能够通过后天的培养而提升,只要留心观察周围一切事物所释放出来的美感,再通过调动自身身体器官形成美的记忆,就能够培养人的敏锐性和对美的感知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地图、图片、音频、视频、影片等资料,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系统性培养。在观看上述教学辅助资料之前,可以留一定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资料找到相应的答案,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还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们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再结合实践,切实提升学生对审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的理解能力是基于感知力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感悟和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转化为自身的审美,提升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而审美的想象力则是需要一定的景观作为参照物,再在其中增添自己的观念和想法,让学生在欣赏中自行想象。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跳脱出原有束缚感知的框架,增强想象力,以此来丰富景观中蕴含的文化,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审美以景观文化的理解。

四、在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实践也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渠道。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拥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基础之后,学校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分配实习单位。让学生能够投身实践工作当中,是学生在实践当中巩固文化知识,增强审美能力,拓宽自身视野,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到语言的魅力。在实践工作当中,通过欣赏自然景观来提升自身对审美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工作当中。引导游客欣赏景观时,也要注意掌握适当的审美方法,引导游客有序地对景观进行参观,将文化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对游客提出的问题能够大方得体地回答,帮助游客增强对景观文化的了解[2]

结论:综上所述,从总体上讲,审美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实践教育当中教师不能过多表达自身主观想法,避免对学生想象力的禁锢和限制,因此对于旅游专业的教师要求也比较高。审美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只有教师将审美教育充分贯彻于教学当中,才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雷有龙,张艳华. 核心素养视角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以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一单元教学为例[J]. 湖南教育(C版),2021,(11):45-47.

[2]陆晴琦. 旅游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策略[J]. 当代旅游,2021,19(18):89-90.

本文系2021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JK2110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