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科创平台构建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辽宁省科创平台构建策略分析

马鹤丹, 孙洁

大连海事大学 航运与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6

摘要:建设高水平科创平台,对于辽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意义重大。辽宁作为科教大省,科创平台数量较多,但仍存在创新效率不高、牵引力较弱等问题。基于此提出辽宁省科创平台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科创平台;策略;辽宁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平台是关键。建设高水平科创平台,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对于辽宁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快速突破,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辽宁作为科教大省,科创平台数量较多,但高层次、顶尖级、战略性的大平台和大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科技实力、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牵引力较弱;各级各类科创平台运营效率较低,目前平台所属机构尚无一家上市公司,多数资产规模相对偏小,在优质项目吸引、创业企业孵化、专业服务配套等方面的工作难以高效开展;科创平台的开放合作力度偏小,引进的国际新技术、新兴产业、优质项目较少,外资研发机构数量屈指可数。

为更好地发挥科创平台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积极推进大连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充分发挥大连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引领作用,突出其综合性科创平台功能,以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以及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为基础,汇集优势创新资源进行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活动;突出金普新区产业创新和创业孵化的优势,将高新区和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打造成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核心区。积极争取国家级科创平台落户,谋划布局大科学装置等重点项目; 优化沈大自创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科创平台开放合作力度,吸引国际知名科研机构与企业在辽宁设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国家数据中心东北分中心、国家“一带一路”大数据研究院、中科院大连科教融合基地等科创平台;支持沈阳高新区、大连高新区等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国家一流、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培育更多的省级高新园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高新园区市场化运作,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平台运营模式。借鉴江苏、上海等高新区发展经验努力推动实现“一园一上市平台公司”、“一园一基金”、“一园一孵化器”。

二、深耕专业化的科创平台

依托于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共性技术研发基地,深入推进面向优势产业的专业化科创平台的建设,为重点产业提供技术保障;应围绕产业需求,积极推进大型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专业机构共同组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完成关键技术改造项目,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推进大连洁净能源实验室、“大连先进光源”装置等重大科创平台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大连英歌石国家级洁净能源科学城;支持领军企业、重点科研机构在重点产业领域共同建设一批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科技服务平台,集成省内资金融通、人才引进、资本市场挂牌、基金投放、税收鼓励等政策,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双创基地”等平台予以重点扶持。

三、大力发展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科技大市场

发挥东北科技大市场的示范引导作用,使其成为东北区域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同时培育发展若干功能完善、辐射作用强的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大力推动科技大市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设立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开展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促进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在科创平台中充分利用政府项目资源优势,借鉴浙江省的“政产学研金介用”协作模式,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保险公司、大学、基金等在科创平台参与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搭建各类机构与企业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做强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支持科创平台中各类科技企业在省股权中心挂牌,在境内外主板、创业板等上市。

四、优化科技领域营商环境

不断完善和落实科创平台的激励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平台利益分配制度,增强各类机构参与平台建设和技术研发的动力,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保障科技成果转化中科技人员及科创企业的合法利益,加大科技成果产权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完善多部门联动的投入和管理机制,优化对各产业集聚区科技资源的投入和对各科创平台的管理;创新人才引进用才机制,完善柔性引才政策,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和人才培养计划,加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项目经费的支配权,围绕优势产业,结合产业园区布局,加快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自由港”;建立分类分层指导的平台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根据不同类型与层级特点建立个性化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崔丽贤,刘金利,陈丽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22,41(02):34-36.

[2]林瑞,马虎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重点平台发展经验和对策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22,35(02):23-27.

[3]吴朝晖.关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性平台建设的若干思考[J].民主与科学,2021(04):5-7.

[4]夏婷.江苏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布局研究及运行机制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1,38(20):1-3.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与路径研究”(L20BJY047)

作者简介:马鹤丹(1977-),女,博士,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与企业组织、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