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满园  以茶润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茶韵满园  以茶润人

李爱玲

东莞市万江区第五小学    

【摘要】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德育教育的好坏,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极其重要时期,而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拥有宝贵的文化内涵与教育资源,老师可以抓住种种契机对学生灵活地进行德育渗透,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中对学生渗透教育,达到茶韵满园,以茶润人。

【关键词】茶文化  教育资源  灵活渗透 以茶润人

茶叶起源于中国,茶文化有着几千年历史,茶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可开发的教育资源,而这种传统文化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当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钻研发掘,找准德育的突破口,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德才兼备。

2002年我们社区兴建起一个全东莞最大的茶叶市场,茶叶品种琳琅满目。现在,买茶、卖茶、收藏茶、品茶已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它也造就了当今社区的茶文化。茶叶与学生平时的生活不知不觉拉近了,针对这一有利资源,我们学校开展一系列的茶文化主题活动,通过一定方式引导儿童热爱茶文化,在茶文化的探究中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而引导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以此完成儿童一代性格、品质的塑造。

一、自主策划,提高组织能力

开展的茶文化主题活动以来,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学生们的组织策划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真正成为此次茶文化活动的主体,活动的计划、实施、总结每一个环节他们都亲身参与,大胆预设和构思每个环节,并勇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小组的活动设计方案,使之达到尽善尽美。在活动的开展中大部分都是由学生合作交流,独立完成的。

活动计划过程中,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领导下负责本兴趣小组的调查、研究、总结和展示。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细致的人员分工。组长召开协调会,根据组员的特点分工,研究指定调查的、采访的、相关资料搜集等的具体活动的负责同学。对如何搞好活动各小组集思广益,充分讨论,明确资料如何收集、整理、归纳,确定调查内容、采访的时间、单位和人员、写出调查采访稿。最后大家合作填写活动计划表格。在这一系列的组织、协调、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无不在成长,在进步,尤其是孩子们在策划组织能力上得到了提高。孩子们会规划自己要做的事情了,做事情有条有序,知道了如何去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去和他人沟通,这一切都为他们将来步向社会这个人生的大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胆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这些浅显易懂的哲理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动手实践得来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动手操作,用实践来验证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操作,在操作中激发并提升动手能力。如六年级的小熙是家中的宝贝“疙瘩”,平时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干,更不用说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参加这次的课题活动以来,他主动担任小组长的职务,带领组员开展各项活动后,掌握了许多知识,如:茶的历史、茶的分类;茶的贮藏及茶与生活的关系、泡茶的方法,并学会了泡茶。以往,家中有来客,家长让他泡茶招待客人,他随便抓一把茶叶放在杯子再倒上开水就行了。开展活动后,他认真向家长学习泡茶,不仅懂得泡茶的流程以及各种茶叶的不同冲泡方法,还掌握如何使用各种茶具。现在有客人来访时,他也能自己积极动手泡茶,动作由生疏到熟练再到流畅、标准,从闻茶到识茶再到能说出各种茶的作用,诚然是一位专业人士。他整个人也充满自信,完全改变以前扭扭捏捏的样子,大大方方地捧茶给客人,学会待人接物,客人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他还鼓励班中的同学学泡茶,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培养并提高了全班同学的动手能力。

三、敢于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题的引领下,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不断激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张扬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体会到我能行,我准行,相信自己具备创新的巨大潜力,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创新无处不在,处处都能创新。如:在指导课《茶的贮藏》的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亲自动手操作,激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展现不同的方案,开展有益的辩论,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和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勇气。

创新离不开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课题《以茶文化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探索》的研究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观察机会。要让学生在观察之中,对看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想出解决的办法。如:在《茶的种类》这一子课题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种茶叶的不同,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指出问题的所在,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观察与分析中,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如在实施《茶的冲泡》这一主题活动时,就是在学生积累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后,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找到答案的同时又让学生生成另外的问题,真正达到综合实践课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性质。学生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也是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因任务而异的。这一课程的实施并不强求学生固定地采取哪种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在学习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上,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资源、自身已有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只有通过一些自身实践活动,才能使各种思维的结果物质化。通过这种开放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感知后亲身体验,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四、创造环境,提高表达能力

在“茶文化”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连班上的学困生,也表现出对活动的极大兴趣,并能主动为自己的小组出谋献策。这次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实践,让他们与自己不认识的人打交道,当遇到不被欢迎时,才是锻炼他们如何交际的最好机会,也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考验,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大方得体的表达能力。从整个活动中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研究,领悟到茶对人体的益处,还亲自到附近的茶叶店里进行采访、参观,了解到茶叶的销售情况,反映出茶与人们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本次的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与人交往的经验积累越来越多,与人交往的恐惧感也就逐渐消退,加上老师的适时和有步骤的指导,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信心与兴趣,使他们真正发挥主动性,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五、走出社会,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

在开展茶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调查,这样可以使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在收集有关茶文化相关资料时,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茶叶街,让他们学会陌生人打交道。刚开始,我们发现他们往往会表现得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采访?采访什么?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们,首先要让他们明白要礼貌待人,对人要热情,向人简要说明原因,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五年级有一位学生,他们特别害羞,平时言语不多,他的指导老师针对他这个弱点,特别让他担当这个的采访小组长,开始时,这个小朋友脸涨得通红,声音好小好小,而且说话也变得有点结结巴巴,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他终于迈出第一步,顺利完成老师的交给的任务,并且在往后的几次,他都能带领自己的组员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除了锻炼胆量,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学会了礼貌用语,让他们学会如何礼貌待人。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调查,使他们与别人的交际能力得以提高。小组的合作,又是最直接体现学生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因为他们要协作地完成某一个共同活动主题。学生自由活动的编组要求将一些个性不同、不合的同学编在一组,专门为他们搭建一个交流沟通“兼容”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之间可能有矛盾、有冲突、有争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帮助他们,让他们明白只有每个组员的目标一致,分工协作,荣辱与共,小组才能共同进步。而正是这种摩擦,这种协调,慢慢地促进了他们相互间的交往。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等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别人达成一致,学会分享共同的成果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渐渐学会相互均衡,化解分歧,求取共识。

在整个茶文化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渐渐地懂得放大同学的优点,淡化同学的缺点,追求彼此的共同点,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让他们以后能更好地融入团队、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整个茶文化的实施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我们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中对学生渗透教育,达到茶韵满园,以茶润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3版

[2]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会2003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