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大学韩语课程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韩语课程路径研究

魏代香

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外语系

摘要: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推行课程思政在各学段、各学科的融合教学模式,尤其是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教学渗透,对其思想品德、爱国热情、职业素养等培养是十分关键的,关系到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整体职业发展。因此,在大学韩语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中,不断分析融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研讨和革新,从教师团队、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转变,实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韩语课程;融合教学模式;实践路径

前言

    大学韩语作为大学专业中的一门小语种外语课程,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相对较弱。语言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象征,是民族的灵魂体现,是国际化发展中的重要输出媒介。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学院要积极思考如何科学有效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韩语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坚守自身政治立场,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作为文化交融学习中的教学重点,使大学生在面对多种文化相互裹挟的情况下,能够具备强有力的辨别能力,以清晰明确的价值观导向维护国家利益,传承传统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和品德建设,提高课程思政在大学韩语专业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教师思政意识,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古文有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感也”。教师是学生建立思想意识、吸收文化知识涵养的重要桥梁,对提升教学效果、落实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师自身思想政治建设的“7个要素”,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方法和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各科教师在自身教学专业中结合课本内容和教学大纲,以新中国发展历史、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为依据,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施融合性教学模式,将大学生的思政建设渗透到学科教学中[1]。对于大学韩语教师而言,一方面要从自身教学现状出发,转变教学理念,主动学习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升自身政治文化修养,夯实思政教育资源,积极落实课程思政元素在韩语课程中的渗透和融合,注重学生对中国文化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理解和吸收,从而帮助学生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韩语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思政教育研讨会,在会上对于中外文化的国际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困惑进行集体研究和探索,从而以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落实课程思政教育在韩语教学中的渗透。此外,教师还要主动参与各类线上的外语思政教学方法培训课和学校组织的文化教育专题培训,不断强化自身文化价值观的塑造,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优化韩语课程内容,完善融合课程体系

为了不断落实国家对大学生教育目标的高标准要求,促进课程思政理念在外语教学中的深入渗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修养,大学韩语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反思与改革刻不容缓[2]。首先,一部分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并督导韩语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中对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推进和落实,但是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一些教条化和形式化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教师调整自身教学态度,强化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通过网络渠道整合丰富优秀的教学案例,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出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改革,建立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将思政学习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其次,还有一些高校在韩语课程中没有拓展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对于非主流专业的思政教育渗透重视程度较低,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研讨相关的教学政策,通过学校之间的横向交流和线上成功教学案例的学习借鉴,形成一套有效的总体性实践教学体系,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实现多维教学效果

   大学韩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要充分打破固化的教学思维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大学生思想意识、行为特点等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进行多维度的教学革新,以文化润人的教学理念创设丰富的课内外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的教学手段中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全面提升大学韩语的教学效果。首先,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行为模式动向,强调课堂上教师、学生之间的主体配合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教学评价的系统性[3]。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建丰富有趣的情境化课堂环境,从历史发展、影视文化作品、文学艺术、语言运用技巧、美食特色、着装特色、节日庆祝仪式等多元化的教学主题入手,组织学生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延伸性的拓展,以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从而树立自身民族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传播观念。其次,教师应当联合学校相关部门,积极地与校外相关企业实施校企共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技巧,引导学生建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可以在相关企业设立一定的职业实习岗位,让学生感受到在真正的社会实践中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二者缺一不可,从而提升学生在韩语学习中强化自身思想政治涵养的重视程度。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面临着更进一步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文化思想的开放以及多元化的文化交融学习,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政教育问题。因此,在大学韩语的教学中,学校要督促教师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实施教师指导、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在外语课程中渗透相应的中国政治文化内涵,加强学生思政品德建设,创新探索丰富多元的融合性教学方法,不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在大学韩语教学中的高效性和实践性,培养出新一代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秀人才,为我国未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壮大建设队伍。

参考文献:

[1]赵洪霞.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研究——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22(16):47-50.

[2]王梅.OBE理念下课程思政在韩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39(01):120-123.

[3]谢范范.朝鲜语专业“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索与实践[J].现代交际,2021(16):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