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刘改香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中心小学 721319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协作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其让学生有了自主性,发挥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了表现才能的舞台,从而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中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长期坚持就会养成合作学习技能下面浅谈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做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意义。

合作学习起源于6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对学生集体动力作用的研究,它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有利于培植民主教学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程告诉我们,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需要师生合作,更需要生生合作。所以,课堂主体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主人应该是学生,而教师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合作学习越来越多的被教师引进课堂。

二、小组合作学习症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现实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良莠不齐。

(一)合作探究滥用。合作学习是为了在学生个体无法独立或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应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然而,现实许多课堂不顾问题难易程度,滥用此法,将其当成了包装课堂万能之法。同时,在一节课中,小组合作探究次数过多,合作不深入,问题水准不高。

(二)小组讨论无实。合作探究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如果问题简单,合作过于频繁,就会产生相反效果,甚至徒有形式缺乏必要的训练,学生能力根本无从提高。
(三)探究太过表面。 小组学习常常成为优秀学生的表演舞台,这样就造成部分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养成不良习惯,容易导致两极分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制约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现。

三、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策略

(一)、学习小组分组策略。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采取定期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二)、合作氛围营造策略

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自由空间,激发探究兴趣,激起创造欲望,激活创新意识,从而敢想、敢问,敢争辩,敢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建立组间关系策略。

首先处理好独立与合作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要建立在独学基础上,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学时间,然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看法,形成统一意见,进行交流,形成正确认识,情感体验逐步加深其次,处理好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教师可以加大教学问题研究,确保的质量。学生主体性得到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

(四)、小组合作组织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能激活课堂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1) 分组原则。要注意每组的成员能力应该相近,组员优劣组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才能互补。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以便讨论全面开展。在合作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一定阶段角色定位固定。(2)人人参与。学生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效率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最理想的境界是人人参与,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人到学习中去并能按照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讨新的问题(3)开放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教学,首先,课堂教学形式是开放,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组合。其次,教学内容开放,创设情景,提出疑问,解决方案,多元呈现。
  四、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必须实现四个目标。
(一)优选教学内容。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教学内容和讨论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抓住一个核心问题,深入讨论就可解决问题。


  (二)及时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每次小组活动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活动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明确实施办法,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三)优化评价激励。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要侧重对合作集体评价。在教学中可采取:(1)鼓励性评价。当合作取得突破,教师要敏锐的洞察,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培养学生合作的积极性。(2)期望性评价。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合作探究的动力。在合作探究活动,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给学生以自信。(3)形成性评价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也要关注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主要从小组成员参与度、小组活动方法小组汇报水平成员学习效果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竞赛或测验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它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积极作用,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效学习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学生核心素养就会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