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探讨

高军

钟祥市建筑工程管理处,湖北荆门431900

摘要:在当今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工程管理方面是建筑企业必须进行大力建设的,在思想上、行动上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使建筑工程管理在建筑业充分发挥作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建筑业的更好发展。下面本文就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

1 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可总结为“三控、两管、一协调”,“三控”是指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投资控制;“两管”是指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一协调”是指全面的组织协调,协调的范围包括对内协调和对外协调。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成本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三个方面。

1.1  成本管理

建筑企业通过成本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普遍存在着效益低、成本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建筑企业未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进而导致资金浪费。这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对成本管理予以足够重视,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的效果。

1.2  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如果建筑企业未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那么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安全管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非常重要,建筑企业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1.3  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效果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从目前我国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建筑企业必须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2  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 建筑工程管理意识薄弱

现阶段,对于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而言,并未产生具体的规章制度,也就导致了管理工作更多是浮于表面,由于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并且他们认为旧的管理方法可以满足现今建筑工程管理需要,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缺失,不能按照符合现今社会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标准来进行管理工作,进而导致了各种违例违规现象的发生,例如建筑工程原材料浪费,工程质量把控不严格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为减少工程成本使用劣质材料。建筑工程管理意识薄弱,工程管理人员意识未及时更新,都严重影响了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甚至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受到严重影响。

2.2 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

在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和手段方面,我国建筑业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阶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所有行业都开始加强信息化的推进与建设,虽然建筑行业的信息化也开始逐渐发展,但是受到传统建筑工程管理观念的影响,过于看重经济效益,导致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很难进行思想转变,依然使用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筑体量的不断增大,建筑工程管理的任务范围也在不断增加,管理内容也更为多样化,传统刻板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不能保证管理效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效率。并且在现今大体量的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中,从方案设计、材料准备、施工作业到施工现场管理、竣工验收等各环节都增加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对于传统建筑工程管理会大大增加管理成本,而丰富管理技术和手段,提升管理信息化,能够大量的节省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3 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较浅

目前大多数的建筑工程企业对工程管理信息化认知程度较浅,信息化模式单一,大多的管理还拘束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并不能充分适应现代化建筑行业工程管理,导致企业发展受到较大阻碍,甚至被社会、被行业所逐渐淘汰。与此同时,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还存在着较大误解,认为信息化管理只是单纯地使用电脑办公即可,对于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全面,加上企业并未针对信息化管理开展专题培训,提升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技能与理论知识,使得管理人员不能真正地了解与掌握工程管理信息技术,也就导致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模式较浅的情况发生。

3 建筑工程管理措施

3.3  强化管理意识,增强人员认知

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工程管理意识,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工程管理方式而不变通,必须在认知上充分重视工程管理,正确认识到工程管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强化管理意识要从全体出发,不管是施工管理人员还是企业领导都必须有正确且充分的认知,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建设力度,增加管理深度。其次为了保证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应定期开展培训,增强管理人员相关认知,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技能,完善管理人员知识体系,并且使管理人员能够与先进技术理念接轨,改变传统管理思想,将先进知识学以致用,全面增强管理能力。

3.2 丰富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技术

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所消耗的时间较久,涉及面较广,这也就意味着工程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较高,如果还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将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管理工作,随之也会产生较多的问题,所以建筑企业应借鉴和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丰富自身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技术,并且与企业自身相结合,制定适合自身的先进的管理方式。并且,建筑工程企业要对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培训与提升,让其接受工程管理中的创新的管理思想,让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使用先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来进行管理。就现今社会而言,更新工程管理的思想与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技术已经不能解决现今所产生的问题,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管理内容,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紧跟社会的进步,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综合水平。

3.3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现代社会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信息化技术配合使用,在实际的项目工程中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资源整合、数据统一,资源共享,使得各参建方能够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无距离沟通,实时掌握工程进度,对于实际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把整个建筑工程通过信息化平台形成一个整体,保证各部门有效结合,使得工程管理能够无漏、无错、高效运行。

3.4 制订应急和挽救方案

为有效防范建设工程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相关部门可制订应急和挽救方案。(1)制订应急方案的目的是使项目风险最小化。出于经济、人力等方面的考虑,相关部门无须针对工程项目中每一种风险制订相应的应急方案,而应首先对风险进行评估,只针对较大的风险或可以进行分类的小风险制订应急方案,比如大型火灾事故紧急预案、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紧急预案、大型倒塌事故紧急预案等。(2)制订挽救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在风险发生后,使财产损失降到最低,进而降低风险所导致的负面影响。因此,人们也可以把挽救方案看成是应急方案的补充。通常情况下,挽救方案是不可能预先制订的,但人们在风险出现之前不可能了解损失出现的具体部位和损失的程度,所以相关负责人只能在紧急预案中补充挽救预案,例如人员配备办法、补救程序等初级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信息化手段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管理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只有加强工程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着较多的影响因素,会形成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改变管理人员的意识,强化管理意识,其次要加强机制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并且丰富工程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技术,稳步推进我国建筑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昕宇.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04):174-175.

[2] 易豫,郭永聪,杨世琦.大型建筑工程施工交付阶段装修质量控制的思考——受潮发霉风险应对 [J]. 建设科技,2021(24):178-182.

[3] 陈龙, 秦琳琳.建设工程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 [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 ,2021(04).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