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与评价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与评价技术

贾静雨,毕桂荣

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二采油厂 天津市 300280

摘要:油气勘探开发是我国重要的产业,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油气藏储层逐渐成为重要的目标,因为油气藏类型比较多,而且分布廣所以勘探潜力巨大。当然也同时存在勘探复杂、点多面少的问题,导致勘探难度较高,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所以要针对预测与评价技术展开深入研究,从而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提高岩性油气藏储层勘探效率。本文会针对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与评价技术进行分析,进一步强化岩性油气藏的开发,推动我国油气勘探产业发展。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评价技术

前言:目前来看岩性油气藏具有非常大的勘探潜力,不过其复杂隐蔽的特性,也为勘探开发带来了较高难度,因此需要研究预测与评价技术,以此来准确掌握分布规律。我国岩性油气藏剩余资较多,如果能够实现有效开发,必定可以进一步突破,但是传统常规的勘探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只有新的预测评价技术才能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支持,所以要逐步完善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并解决开发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推动我国油气藏勘探发展。

1、岩性油气藏勘探现状

目前岩性油气藏勘探是我国主要的发展方向,因为岩性油气藏无论在形成还是分布条件等多个方面,都有极为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分部主要在低势区,当然也会分布在高势区。另外岩性油气藏具有一定特殊性,不容易收到地质因素的影响,在保存条件上面更有优势,所以勘探价值相对较高,逐渐成为重要的开发目标。大多数情况下油气藏形成后,都会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油气藏受到较大的损坏,甚至出现油气散失现象,不过岩性油气藏受到的影响明显较小。当下我国在岩性油气藏勘探程度上相对较低,所以勘探技术也不够完善,还需要针对预测与评价技术展开研究分析,从而挖掘岩性油气藏的巨大潜力。

2、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与评价的技术思路

岩性油气藏受区域构造和沉积相带等多重因素控制,具有较大勘探潜力和一定的分布规律, 但由于其复杂隐蔽 ,勘探难度相对较大。一般情况下,进行岩性油气藏的勘探需要确保具备一定的基础,也即应在勘探沉积盆地完成、并能够确定沉积盆地为含油气区之后才能正式着手,具体的工作则需要考量好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要注意对相应的技术体系做出科学的规划。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在油气资源转变为储量这一整个过程中,转化的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所选用的配套技术是否合理,而针对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与评价期间有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需要设计具有层次和针对性的技术思路。本文认为可将对岩性油气藏储层的预测与评价划分为地层分析和构造解释、地震属性提取和岩性油气藏属性识别、地震波阻抗反演和油气藏定量评价、多井拟测井参数反演及油气藏动态评价这4个层次,由此有效保证评测结果的精准性。

3、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与评价的关键技术

    3.1测井技术

从目前来看,测井技术是我国对油气藏储层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常见手段,它能辅助工作人员识别是否存在裂缝现象,并对裂缝型进行精准的判断。若存在裂缝,测井曲线必定会出现一定的异常,这时通过分析这些异常的曲线和相关的数据变化即可完成裂缝特性的评估。在工作开始之前,要先获取完整的岩心资料,并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地层结构分别体现出的测井响应做出明确的标定,并对这些响应的特征、模糊概率展开分析和计算,据此来预测裂缝发育段的实际情况。根据以往的经验发现,油气藏裂缝发育段的电阻率曲线往往会受到裂缝特征、裂缝所处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裂缝的长度、密度、产状;裂缝所处的地层流体类型;泥浆侵入裂缝的深度、填充性状等。具体而言:若裂缝为低角度,此时曲线的深浅侧向数值会发生下降,整体上看曲线会呈现出尖锐状,由此产生一种“负差异”的现象。若裂缝本身为高角度,或裂缝呈现出垂直的状态,那么电阻率曲线的深浅侧向数值会有一定的上升,出现“正差异”的现象。这种情况下,顺延着岩石骨架进行传播的滑行波所处的裂缝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纵波首波出现变化,并且时差会进一步加大。不仅如此,由于裂缝会持续性的发育,故而所产生的影响也不会停止,这时首波的衰减程度也会逐渐加剧,继而出现周波跳跃的问题。在工作中,可通过绘制密度补偿曲线来表现地层的密度变化情况,这种方法也有利于清晰的呈现出裂缝对井壁所造成的影响。在裂缝的影响下,井壁周围岩石的强度会有所下降,甚至出现坍塌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在单井经曲线的测量中的井径上能够得到体现,主要表现为裂缝发育处的致密层扩大。

    3.2构造应力场预测技术

在我国,大部分油田生产中均会涉及到构造应力场的研究。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油田构造应力场的变化与油气藏的发展情况有着直接的关联,并且是影响整个油田开发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陆续进行了无数次的数值模拟,希望采用这种方法来实现对裂缝的精准预测,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旧无法将应力场的真实情况完全呈现出来,原因在于有限元数值模拟会对实际变形过程中的弹性形变产生一定的约束效用。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可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模拟的方式予以解决,该方式能确保实际所产生的形变与模拟特性基本保持一致,从而提高构造应力场预测的精准性。

    3.3地震预测技术

若岩石上存在裂缝,那么进行地震监测时会发现反射波出现一定的异常,期间油气藏储层的方位分布、连通性、非均质性空间关系可通过地震资料反映出来,当然其中最关键的阶段仍是地震波的各向异性分析。从实际角度来看,地震响应的裂缝情况一般比较复杂,这很大一部原因是受到裂缝性质的影响,如裂缝的大小、形状、延展度等,同时也与裂缝所处岩层的流体类型、饱和度等有关。与传统的技术手段相比,正演模拟技术的功能更加强大,并且在实际应用期间可采用的方法更多,能实现对油气藏储层的多方面预测。通过调查和分析油气藏储层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测井、钻井资料来建立地质与岩石综合模型,采用正演模拟技术对裂缝所引起的地震振幅、波长等展开深入的研究,从而得出裂缝的特性以及裂缝与地震反应之间存在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对裂缝的分布情况、发育方向等做出详细的探究,期间可采用神经网络裂缝综合识别技术、双正交测线法、方位AVO等的多种方法。

    3.4裂缝评价方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油气藏储层中裂缝的不规则性较强,如:从裂缝的大小上来看,小的裂缝具有矿脉、节理等的微观特征,大的裂缝经过不断的发展极有可能形成断层,并且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裂缝也会进行持续性的发育。另外,油气田的开采过程同样会对裂缝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如:若在开采阶段采用酸化压裂的工艺手段,那么普通的裂缝将会转变为此生裂缝,继而大大增加油气田开发的风险性。基于裂缝预测和评价的复杂性,有必要对油气藏储层裂缝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为我国油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的前提。

结语:研究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与评价技术,有利于解决实践期间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加快我國油气藏勘探工程的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加我国油气资源的储备量,为社会经济的稳步提升打下基础。在具体的工作阶段,需要加强对测井技术、构造应力场预测技术以及其他一些新方法、新设备的合理使用,确保能从中获取更精准全面的油气藏储层相关数据,为后续工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未来,我国仍需加快油气藏储层预测与评价技术的升级,尽可能的地震反演的多解性,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实现有利储层的精准预测。

参考文献:

[1]白昌元.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与评价技术与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

[2]王西文, 刘全新, 苏明军. 岩性油气藏的精细储层预测技术研究[C]//中国石油学会西部地区第12次物探技术研讨会.

[3]陈骜卓.岩性油气藏的研究与开发[J].石化技术.

[4]倪金忠,祝必兴,周淑慧,等.埕海高斜坡区岩性油气藏储层精细预测技术研究与应用[C]//中国石油学会物探技术研讨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