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安雪娇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近几年来,有关民族理论与政策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对当前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提出了质疑与批判,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来研究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的本质,才能明确方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民族政策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4周年之际,从九个方面对改革开放取得的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新中国建国七十年来,我们党的理论、方针、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工作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以,在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民族工作的影响,既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也有实践意义。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我国民族理论政策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受共产国际、苏共等因素的影响,最早提出以国家自主、联邦制为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口号,创立中华苏维埃联邦。但是,在对国内各族人民的认识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逐步由国家自决、联邦制转变为民族区域自治。这充分表明,我们的民族理论政策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并不是对苏联政策的照搬照抄。在当时,李维汉就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的情况与苏联的情况有很大的区别:第一,苏联的少数民族人口和俄罗斯的人口差不多,而我们的少数民族人口却只有6%,而且是大的分散,小的集中。二是由于革命的情况,俄国在二月十月革命之后,很多非俄罗斯的民族分裂成了几个国家,因此他们必须实行联邦制度,使苏维埃的国家成为一个整体的过渡。

而我们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民族从平等团结的革命到平等团结的人民共和国,而不是国家分裂。所以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苏联实行联邦制[1]

尤其是在民族概念问题上,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抄斯大林关于民族的传统定义,而应从斯大林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比如毛泽东曾经说:“我们国家的具体民族,目前尚待考察。科学的分析是可以的,但是在政治上,你不能把种族区别开来。”所以,在我国的民族理论中,“民族”这个概念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说的指导下,同时也考虑到了我们国家的现实情况,特别强调了各个民族的平等,更加全面地赋予了各个民族的政治权利,这与苏联的民族区分有很大的不同,它充分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民族平等思想。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抛弃了“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是阶级问题”这一观念。这再次清晰地反映出,我们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指导下制定的,但却不受其特定的观点和判断。“民族问题本质上是阶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说的一个重要思想,但是它的应用有一定的必然性,苏联的这种看法曾经得到加强,而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它也曾经被错误地理解和应用。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对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社会的矛盾不再是主要的矛盾,而是阶级的矛盾,它使得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把阶级的矛盾,从阶级的斗争,转变为人民的斗争[2]

我国的民族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结果。目前,关于民族关系的新形势和问题,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以苏联模式为基础的,抄袭苏联,苏联已分崩离析,所以,我国的民族关系问题,就象苏联的崩溃一样,也是一个现实的危机;而另一方面,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却恰恰相反,它是一种自我发展的、完全属于自己的路线,因而与马克思主义无关。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的,都是错误的,从本质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在我们国家的理论和政策中的基本指导地位。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学说是我国民族理论和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时期,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都没有离开过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我们的民族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民族理论政策一直都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来进行的,而不是照搬照抄,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本质的领会而不是对其具体的语言的教条[3]。所以,我们的民族理论政策,既不是苏联的,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它是真正地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原则,在新中国建国70年来,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社会变迁是新形势下民族关系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主要国内因素

当前的民族关系领域,国内和国际环境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我国国情出发,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确立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我国在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下,在具体的经济发展政策中,存在着效率优先、利益至上的非政治化的趋势。在东方发达国家,这种特殊的工作方式,只是单纯的公平和效率问题,而在民族地区,则会出现更多的政治问题。比如,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兼顾地方与国家之间的利益,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如何保证少数民族人口的就业不被歧视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的分布有一定的联系,这就使得阶级差异必然与国家结构有一定的联系

[4]

3国际形势变化是新形势下民族关系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重要因素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苏东剧变、冷战格局结束后,全球民族主义思潮得到了新发展,新的民族分裂出现,民族矛盾和冲突不断发生[5]

除了民族主义的扩散,国内的反华势力也将民族宗教看作是干涉我国国内事务、进行西化与分化的最佳途径,而这些国家始终是国内分裂的罪魁祸首。西藏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国际上稍有风吹草动,反华势力就会愈演愈烈,达赖就会借此机会施压,例如拉萨“3·14事件”,还有一些反中国的国际力量,都在借着奥运会的机会向我国施压。美国在乌鲁木齐的“7·5事件”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族问题的新特点和新要素是不可避免的。

4提升对民族理论、民族问题和相关民族工作的重视程度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编辑、注释、研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三代领导人以来有关民族理论、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研究,是我们民族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6]。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科学解释,以中国民族问题为切入点,编写富有时代性、科学性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进行社会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不可或缺的保障。我国目前所面对的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具有长期而复杂的特点,因此,我们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要面对这个问题。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才能使我们的民族问题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国际社会日益突出的民族问题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情况下,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说进行系统的理论解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希恩. 马克思主义民族过程理论述论[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2):1-14.

[2]杨须爱.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概念及其语境考辨——兼论“民族”概念的汉译及中国化[J]. 民族研究,2017,(05):1-16+123.

[3]杨须爱. 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论在新中国的发展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出的思想轨迹[J]. 民族研究,2020,(01):1-13+123.

[4]朱军,朴婷姬. 学科借鉴与理论比较:“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创新的一个视角[J]. 满族研究,2021,(02):25-30.

[5]胡昂. 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8.

[6]张淑娟. 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