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T技术在城市轨道快线TBM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TST技术在城市轨道快线TBM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胡玉柳

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TST是一项可应用于各种类型隧道(如高速公路、铁路隧道、地铁、输水隧洞等)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是保障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工程祥谦站~首占站区间大象山隧道,本文采用TST系统对大象山隧道右线掌子面YDK32+849前方120m内围岩体进行探测,研究TST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TBM隧道中的应用效果,成果可对TBM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城际铁路;TBM;TST;超前地质预报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网络线不断完善,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项目[1]。据统计,我国未来20年内平均每年有300 km隧道需要建设,其中,大多数隧道埋深较大,复杂的构造运动会导致隧道围岩产生较高的应力情况,同时剧烈的构造运动导致工程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常遇到断层破碎带、富水裂隙带、泥化夹层等不良地质体[2-3],以上不良地质情况会给隧道施工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进行地层情况的预测[4-6],以此来掌握隧道前方掌子面的地质情况,避免出现因不良地质体造成的工程事故的出现。

本文以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工程祥谦站 ~ 首占站区间大象山隧道为例,采用TST系统开展复杂条件下城市轨道快线TBM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研究,以期为TBM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质量保障和指导。

1 工程概况

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工程线路总长62.4km,设计时速140km/h,其中祥谦站~首占站区间隧道总长6419米,包含枕峰山隧道、大象山隧道和嵣屿隧道共三座隧道(如图1所示),其中枕峰山隧道、大象山隧道为TBM隧道,单座隧道最大长度4528m(大象山隧道),TBM区间最小曲线半径2100m。

QQ图片20190907175707

图1 区间平面示意图

祥谦站~首占站区间隧道沿线为剥蚀残丘地貌单元段,地形起伏大、复杂,暴雨条件下可能引发局部危岩崩塌、塌方等地质灾害。结合地质勘探情况,大象山隧道与枕峰山隧道有4处节理密集带和3处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及裂隙发育,具有丰富的地下水。

2 TST技术原理

TST技术是Tunnel Seismic Tomography的简称,其是通过隧道散射地震成像技术的机理[7],在隧道围岩两侧分别布设相应的接收和激发系统,再通过小规模的爆破来产生冲击振源,以此产生能够由地震检波器接收的地震波。当地震波传播中遇到岩石强度变化大(如物理特性和岩石类型的变化、断层带、破裂区的出现)的波阻抗界面时,部分地震波的能量被散射回来。散射信号的传播时间与散射界面的距离成正比,因此在准确获得围岩波速的情况下,能作为地质体位置的直接测量方法。TST可有效地判别和滤除侧面和上下地层的回波,保留掌子面前方回波,并能同时获得前方围岩准确的围岩速度和地质体的位置图像。

TST系统硬件主要由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信号接收及联结系统、爆炸装置等几部分组成。TST资料的后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地震记录数据格式转换、地震记录选取、地震数据预处理、观测系统几何位置编辑、波场方向滤波、围岩波速分析、地质体偏移成像、综合地质解释等

工作。

3 大象山隧道现场实例分析

本次测试段为大象山隧道出口右线,掌子面里程为YDK32+849,以微~中风化凝灰岩为主,主体为III~IV级围岩。大象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岩体破碎,隧道施工过程中易引发工程灾害。因此在大象山隧道施工中采用TST技术,以探明隧道掌子面前方软弱岩层的分布、节理裂隙发育带、岩溶与涌水、突泥等不利地质条件,判定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形式、规模及其对施工的影响程度,并提出预防措施与建议,以便指导施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3.现场测试布置

采用TST技术的孔位布设示意图如图2所示,观测位分别布设在隧道围岩两侧,具体布置如下:

1)检波接收孔8个,S1-S4布置在两侧壁内,每侧壁分别4个,检波器间距d为2环管片。

2)震源孔4个,P1-P4布置在两侧壁内,每侧壁分别2个,第1个震源与检波器间距为2环管片,震源间距8环管片。图3为现场的作业示意图。

图2  TST孔位布置图

P1p2

图3  TST现场作业

3.2  TST资料处理流程

TST资料的的处理流程可分为原始地震记录及野外观测记录、预处理、波场分离、波速分析、偏移成像和地质解释与预报等环节,TST资料的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首先进行原始地震记录及野外观测记录,然后进行资料预处理及观测系统编辑,再通过软件进行滤波与波场分离,并扫描分析围岩波速,形成偏移成像,最后基于地质资料和围岩波速分布图,得到预测的结果。由TST系统配备的软件处理出来的结果包括两种图像,分别为地质偏移图像和波速分布图像。在图像处理结果的基础上,还需结合实际勘探的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的解释。

图4  TST资料处理流程

3.3 TST

超前地质预报结果

根据上文所述的现场测试布置、数据采集及处理流程,得到大象山隧道右线掌子面YDK32+849前方120m内偏移成像和围岩波速曲线,如图5所示。偏移成像和围岩波速曲线都是以隧道的里程为横坐标,偏移成像以隧道横向宽度为纵坐标,围岩波速曲线以速度值为纵坐标。


大象山右线32+849

图5  偏移成像和围岩波速曲线图(单位:m)


根据上述偏移成像及围岩波速曲线图,结合地勘资料分析,大象山隧道右线掌子面YDK32+849前方120m区间内的地质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大象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结果

序号

里程

地质解释内容

1

YDK32+849~YDK32+814

该段围岩横波波速3630m/s3710m/s,反映该段围岩岩质较坚硬;该段围岩偏移图像中红蓝条纹较多,出现反射能量叠加较强的条纹,说明反射波稍明显,反映该段围岩结构面发育,节理裂隙发育,或存在破碎带,易形成富水区

2

YDK32+814~YDK32+776

该段围岩横波波速4560m/s,反映该段围岩强度较前一段高,岩质坚硬;该段围岩偏移图像中红蓝条纹较少,说明反射较弱,反映围岩结构面弱发育,节理裂隙局部发育,弱富水区

3

YDK32+776~YDK32+765

该段围岩横波波速3720m/s,反映该段围岩强度较前一段低,岩质较坚硬;该段围岩偏移图像中红蓝条纹较多,出现反射能量叠加较强的条纹,说明反射波稍明显,反映该段围岩结构面发育,节理裂隙发育,易形成富水区

4

YDK32+765~YDK32+729

该段围岩横波波速4620m/s,反映该段围岩强度较前一段高,岩质坚硬;该段围岩偏移图像中红蓝条纹较少,说明反射较弱,反映围岩结构面弱发育,节理裂隙局部发育,弱富水区

由表1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并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可知,YDK32+849~YDK32+814区段及YDK32+776~YDK32+765区段围岩结构面发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质量和整体稳定性较差,易形成富水区,该区段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TBM施工顺利安全掘进。

3.4开挖验证

利用TBM携带的超前钻机或专门的地质钻机对刀盘前方10米的地质情况进行进一步探测,见图6、图7。将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与超前地质探孔开挖揭露情况相对比,可以看出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基本符合实际围岩状况。

图6  TBM配备超前钻注一体机

5d73e28333ff478c2e3c5f452dbe9af

图7  超前地质探孔

3.5不良地质条件防治措施

针对TST超前地质预报反映出的围岩破碎带或富水区等不良地质问题,可采取以下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断层破碎带防治措施

根据围岩对撑靴的反力提供情况选择掘进模式,合理选择刀盘转速和贯入度等掘进参数,安装管片后及时豆砾石充填和豆砾石回填灌浆,通过管片预留灌浆孔径向灌浆固结断层破碎带,对掌子面围岩进行全断面帷幕灌浆。

(2)富水区防治措施

加强结构自防水,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抗渗等级由P10提高至P12,强度等级由C50提高至C55。强化壁后注浆防水,对防水段和排水段采用差别化衬砌接缝防水,中等及以上富水段设置洞外环形注浆圈,排水段预留排水通道不注浆。排水段结合二次注浆孔设置可替换型排水管,联络通道采用排水型衬砌,降低区域水头。

4结论

本文以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工程大象山隧道为例,通过采用TST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规定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基本准确的预测,探明了隧道掌子面YDK32+849前方120m范围内围岩岩性及软弱岩层的分布范围和规模以及节理裂隙发育、富水区等情况,并且通过开挖验证得到了证实。TST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大象山隧道中的成功应用,为现场掘进施工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为TBM的施工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建,冯镇,邱军领,陈一馨,李东武,丛卓红,丁龙亭,王刚强,陈刚.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公路交通行业技术变迁及启示[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6):38-67.

[2]徐正宣,张利国,蒋良文,王科,张广泽,冯涛,王栋,宋章,伊小娟,王哲威,林之恒,欧阳吉,张晓宇.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工程地质环境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1,53(03):29-42.

[3]霍欣.某铁路怒江至伯舒拉岭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选线[J].铁道标准设计,2020,64(11):7-13.

[4]王树栋.TSP系统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问题及其改善处理[J].现代隧道技术,2013,50(03):129-135.

[5]蒋博.瞬变电磁法在地下空穴探测中的试验研究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3.

[6]刘成禹,余世为.基于探地雷达单道信号处理的岩溶分析方法[J].岩土力学,2016,37(12):3618-3626.

[7]罗洋.隧道工程中TST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21(18):6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