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现状及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1

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现状及趋势

萨仁娜

内蒙古华电辉腾锡勒风力发电有限公司;010020

摘要: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的全面启动,新一轮经济内在驱动的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企业从传统的粗放式生产驱动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进行全面的挺进。企业的内在创新驱动和外在驱动,成为企业保持持续性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新能源企业的科技创新的历史沿袭、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论述,对企业未来的科技创新的道路进行展望。

关键词:新能源 科技管理 创新驱动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供应的需求也逐步提高,我国从传统的能源结构体系,已经逐步向多种类能源类型、多供能体系的能源互联网形式发展。由于电网对于供电企业和用户对于用电的交互性、友好型、互联性的需要。发电企业从生产、调度、运维多个维度的技术提升,为企业的可持续盈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从常规能源形式的发电方式和集中式运维体系,正在向多种新能源发电与分布式能源方式和分布式运维体系全面过渡。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于科技技术的发展尤为需要。尤其在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产业的升级和科技的创新,已经成为驱动新能源发电企业重要的动力和引擎。因此,回顾企业的创新发展历史与总结归纳多年来的成果与不足,对于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新能源发电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历史

2000年左右内蒙古地区率先依托区域的风电资源优势,率先建立起第一批风力发电场,风电企业在运行之初,主要使用的是国外的风力发电机,发电机的稳定运行,经历过很长的运行磨合时间,其中一些部件也出现对于环境的不适应性。风力机主要由主传动系统、偏航系统、液压系统等组成,而主传动系统包括叶片、主轴、齿轮箱、发电机、制动器等,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其中主传动系统对保证风电安全、稳定、有效运行作用重大。主传动系统的运行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风电机的发电能效。尤其是风电机所处相对恶劣的户外环境,需要面对的是复杂的工况和复杂的机械设备运转。风力发电发展初期的科技创新工作,主要是局部部件的技术改造与部件的更换。通过对部件的技改或者升级替代,增加了设备实际的运行稳定性。

随着机组运行年限的增加,局部对部件的迭代更换,以达到技术改造目的来提高稳定性能的方式,往往需要批次性、连续性的投入,一个部件的替代可能同时引发其他部件相应技改在物料投入上花费巨大。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孕生出风电机在线监测监控和改变运行策略等手段,在风电机组不同部位加装传感器、探测器,通过及时获取设备有效信息时间预警、超前维护等,或者在收集运行信息、气象数据、电量数据等大数据算力配合下,改变机组的运行参数和控制策略,通过跨产业协同应用、科学技术创新的方式提高设备运行水平。而科技创新逐步从部件更换转变到进行集约化、智能化的改造,通过集中控制、智能诊断、策略优化等方式,真正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

2.新能源发电企业科技发展现状

现有新能源企业主要科技项目是以外部推广项目内部消化为主,依托外部单位的现有产品,企业内部人员实际参与项目的研发非常非常少,不利于提高企业自身员工和企业本身的创造研发能力。另外,一部分科技创新,主要是依托小型技改项目,对现有生产环境、设备的小型发明与创新。对于企业减人增效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对于人员普遍的推动作用不具有推广意义。

3.新能源发电企业科技创新驱动力。

对于当前发展的现状,新形势产学研用方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作为企业可持续的发展的原动力,自身的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潜力。习总书记说“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因此,如何从科技项目的研发开始,全面推行科技成果及科技人才的培养是落实企业科技提升的关键。如何打造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团队,是企业科技相关部门重要的工作任务。通过多年工作经验,主要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工作进行深入的挖掘,具体包括:

(1)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目前企业所谓综合型人才较为集中和广泛,缺乏针对某些专业和特定学科的员工队伍。要通过各个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培养,例如“传帮带”以及项目实施等方式,形成阶梯型的科技创新团队。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强化项目策划管理和评价,在企业内部形成定期的项目考评体系。

(2)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在梯级人才队伍和规范的考评体系建立基础上,量化激励机制,拓宽人才晋升晋级的渠道。

(4)构建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不断加大创新奖励力度,以项目申报评比、创新工作室、创新基地等多种方式,营造崇尚技术和创新的企业学术环境。

总结

碳中和和创新已经成为新时代驱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新能源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要求也从原有的需要,向实质性发展动力内核转变。如何打造科技创新队伍、培养创新人才、形成创新氛围、建立良好创新激励机制成为企业必须要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