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环境监测报告审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浅论环境监测报告审核

于婷

深圳市宇驰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环境监测数据是监测工作的成果,监测报告是监测工作的产品呈现,故监测报告审核成为环境监测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本文简述了环境监测报告的整个审核过程,对监测报告审核工作中的技术关键点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提高报告质量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报告;原始记录;审核

1引言

随着工业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质量日渐下降,环境保护逐渐被大众关注并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方针,成为当前人类一大重点难题。自党的十八大上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推进生态环境文明建设后,了解我们当前的生态环境现状情况就成了我们首要任务。环境监测是摸清环境现状的直接技术手段,其监测报告则直接反映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的真实情况,其中的监测数据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故做好环境监测数据整理和报告的工作,成为环境监测从业者的重中之重。只有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可靠,才能为环境保护措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目前环境监测报告为环境主管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服务,在给排污单位提供第三方监测技术服务的同时,还能为环境主管部门和监督执法提供原始资料支撑。自2019年2月20日以来,国家五部委《会议纪要》的实施,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效力显著增强。当前形势,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范围更广、数据效力更强,因此对环境监测的报告数据质量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环境监测报告审核重点内容

2.1报告符合性审核

报告符合性是指报告内容要符合相关国家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包括:①审核所出具环境检测报告中检测参数是否在本机构所取得的CMA资质认定能力范围内,不得超范围出具环境检测报告;②监测人员须为本机构全职在职人员,在开展检测活动前需进行能力确认或通过上级环保部门的考试并获取相应的上岗证,机构内部相关授权;③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等需经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④质控措施满足检测标准要求,如所使用的标准试剂均在有效期内,检测结果在标准试剂范围内。

2.2报告内容完整性审核

环境监测报告完整审核主要是指审核报告的信息是否全面、完整,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中对监测报告内容要求至少应包括下列信息:①标题;②标注资质认定标志,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③监测机构的名称、地址,如机构注册地点与监测地点不同时,需增加监测地点;④报告编号号等唯一性和每一页标识,必须保证能够识别出每一页属于监测报告的一部分,以及表明监测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⑤客户基本信息,如单位名称、通讯地址、联系方式等;⑥监测所用的标准方法或规范;⑦监测样品的现状描述和样品编号;⑧分析日期,如对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重大影响时,还需注明样品的接收日期或抽样日期等;⑨对监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影响时,提供抽样计划和程序说明。⑩签发人的姓名、签字或等效的标识和签发日期;⑪监测结果及单位,必要时附相应点位图。⑫监测结果来源于外部提供者时的清晰标注;未经本机构批准,不得复制(全文复制除外)报告的声明;对于不负责抽样的,应在报告中声明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2.3监测数据一致性审核

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审核是指监测报告与监测原始记录的一致性,监测原始记录具有原始性、可重现性,监测原始记录是监测报告的主要支撑材料,在审核监测报告时需要从原始记录的样品采集、运输、交样保存及检测分析全流程的信息进行审核,确保所有监测数据和结果的溯源链不间断,且与原始记录一致。

3环境监测报告审核技术关键点

3.1监测数据的合理性

1)检测数据结果的合理性是指这些数据结果应是现场(样品)实际情况的反映,报告中的各类数据都应具备这个特点,否则该报告仍存在争议,客户及第三者均无法信服。

2)在充分理解各污染物指标的定义的基础上,剖析判断各污染物(指标)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如一般水体中化学需氧量(铬法)>五日生化需氧量,且不同水质的废水和地表水,COD与BOD5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可用于COD与BOD5结果合理性判断的参考。

3)了解生产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判断特征污染物的种类;了解工况(生产负荷、原材料品质、投入量、消耗量等),估算排放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从而判断检测结果的合理性。如锅炉燃煤的含硫量与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有着一定的数量关系。

4)同一时间同一检测因子在各检测/采样点位之间,因污染物的扩散、降解的规律而导致检测结果也呈现一定的规律,判断各采样/检测点位检测结果的合理性,如:一般情况下,空气采样/检测中,污染源的上风向点位数据会比下风向的数据低;水质采样分析中,污染源的上游点位数据比下游点位低等。

5)将检测结果与历史数据以及其背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找出变化规律和幅度,从而判断检测结果的合理性。对连续多次监测的检测结果与污染物排放规律以及环境变化规律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可找出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判断其合理性。

6)对一组监测数据结果,在审核时应关注最大值、最小值、超标值或异常值,从而观察该组测量结果的变化幅度,结合方法特性、被测物正常水平、污染程度等情况,判断检测结果的合理性。

7)了解污染处理设施的工艺和处理效率以及运行情况,可判断进、出口排放污染物的合理浓度。

3.2监测数据的溯源性

现场采样监测过程中,需要详细、及时、准确记录现场监测条件,现场采样照片要拍摄全面并录制代表性或录制采样全过程视频,采样人员需及时的保存、整理归档这些记录材料,是整个监测报告溯源性审核的基础。

监测报告审核分析时,要确认此份报告的相关原始记录完整,必要时可调阅监测设备上的电子存储记录,与监测报告信息一一比对,审查其真实性;了解样品检测活动各个环节的要求,审查检测原始记录中现场采样、运输、样品交接、样品前处理、检测分析等各个环节原始记录中的分析时间是否有逻辑错误,必要时可通过执法记录仪查看采样视频、调阅实验室内部监控记录等,以保证监测报告内容的真实有效。

4建议与展望

4.1 加强从业者能力建设,重视专业能力培养

监测机构要扎实做好所有技术人员的日常培训、考核和能力确认,高度重视现场采样、样品交接、化验室分析、质量管理、数据整理、报告编写、校验复核等各环节相关人员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长期从事监测和编制工作的技术人员要记录每次工作出现的问题,并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认真梳理分析以提升专业能力,争取做到同一类错误不再犯。

4.2紧跟国家最新标准规范要求,认真研究

需要在监测过程中选用正确的标准方法,所选标准方法需要是在CMA资质范围内且是现行有效的,而不是已过期作废的标准方法。定期做好日常标准查新,及时学习及宣贯新标准规范要求,认真落实研究新标准规范内容及条款。在监测报告中选择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或污染源排放标准时,优先选用地方或行业标准,需要特别注意环境质量标准中明确应用范围和等级时的数据差异,以及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排放浓度和总量的规定。还要注意对评价标准理解的完整,这样在评价标准的时才能做到准确无误。如在广东省监测排污单位的废水排放口时,优先使用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 26-2001《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其中第二类污染物还区分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标准,需要明确排放单位建成时间、所属行业和排放口的接纳水体类型等。

4.3提高数据综合分析能力

扎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能力,是保证环境监测报告质量准确的基础和前提。结合本人多年工作经验,关于提高监测数据的分析能力,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①审查原始记录表时要综合分析采样、运输、样品交接、实验室检测等全过程中的质控措施步骤是否存在问题,同时结合全部数据综合使用分析;②建立同一项目数据库或同类项目数据库,将类似点位或同类型项目的数据应用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当出现偏差较大时及时分析原因,核实数据异常是否合理。③日常工作中认真仔细,积极主动提升技术能力和积累数据分析经验,勤于总结和异常问题记录。

5结语

环境监测报告是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质量管理服务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环境监测报告质量的提高,能够更好地服务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监测报告的审核对审核人员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认真落实好三级审核,各环节的审核人员一定要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及数据审核技术能力,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和技术手册中审核流程及审核技术要求进行监测数据审核,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环境监测报告质量的有效把控。

参考文献

[1]陈利粉,马建茹,杜惠文,何暐杰,王萍.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与对策思考[J].绿色科技,2021,23(12):61-64.

[2]普梦瑜.环境监测报告审核签发要点探究[J].技术与市场,2020,27(1):199-200.

[3]徐广华,安国安.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报告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支撑作用[J].环境科技,2011,24(6):68-69.

[4]王应珍,刘亚梅.环境监测报告编制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环境科学导刊,2017,36(增上):82-84.

[5]朱海星,王光明,吕玉新.环境监测报告及原始记录技术审核关键点[D].河南科技,2021,(30),94-96.

[6]赵晶,杨海蓉,李永锋,金旺,钱珍余.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报告编制常见问题探讨[J].广东化工,2021,48(18):143-144.

[7]李昌平,李月娥.试论环境监测报告的审核[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1):9-10.

[8]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