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强夯施工技术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8
/ 2

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强夯施工技术浅析

陈晨

610602198608270611

摘要:在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中,应当将地下管道、步行道以及周围绿化区域等要素融入到工程范围当中,并以此构建一套更加具有高效性的城市道路体系。当前,由于具备良好路基的区域逐渐缩小,人们不得不在软土路基上完成市政道路的建设。在工程作业中,如果施工方没有重视到此项工作,没有按照地质条件进行工程方案的优化设计,会加剧施工中质量问题的出现,导致建成的道路在投入使用后过早出现沉降、裂缝等方面的病害问题,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强夯技术

引言

市政道路工程作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现阶段,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提升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软土路基施工技术作为市政道路工程地基建设中的重要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软土地基的使用性能,使之符合市政道路对地基的要求。如何通过科学的处理方法,优化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流程,是当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1强夯法施工技术概述

对于此类技术方法来说,其主要是通过提升软弱地基的承载力以达到相应的地基处理。具体来说,通常应将10-40t的重锤提升至10~40m高处,并使其自由落下落。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借助于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进行土层的夯实处理。此类方法在非饱和粘性土与杂填土地基等类型的地基处理中有着较为突出的应用效果,因此,可根据现实的情况合理利用。

2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强夯法施工技术

2.1软土路基施工设备选择

结合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合理选取施工设备。在选择夯锤时,选用具有圆形弧度的夯锤,夯锤底部的面积应当根据夯锤重量以及重心的高度进行选择。通常情况下,施工过程中选择的夯实锤材料为钢铁材料,这种材料具备重心低、冲击力小等优势。因此,在施工中很少出现坍塌问题,不会影响施工整体进度和质量。除此之外,在选择夯锤的规模时应当考虑其对地面造成的影响,对于土质较细的施工区域,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整体质量小的夯锤;针对土质较粗的区域,可根据地质情况,选择质量大的夯锤。除了使用夯锤外,针对施工量较大的工程,还可选择利用夯实机完成施工。基于软土路基的施工特点,选择液压式夯实机,其规格可选择额定功率为36kW;工作气压为11.7MPa(1700psi)。这种规格的液压式夯实机能够胜任各大中型施工设备无法完成的施工任务,不仅能够适用于砂、砾石、三合土等施工材料的夯实,也可以适用于沥青砂石、混凝土等施工材料的夯实和平整处理。

2.2准备好夯机

夯锤到位以后就应对夯机的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夯机附近存在坑洞的情况,通常应立即进行填充和压实,这样才能切实地保障夯机相关操作的稳定。而后将夯锤移动到预先确定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夯锤和夯机等的位置应确保一致。对于夯击就位时出现的锤头倾向的情况,应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

2.3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参数测量

在完成对施工设备的选择以及在施工前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后,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参数进行设定。需要结合夯击点的距离以及软土路基的土质特点,对夯击的次数进行设定。通常情况下,夯击的距离应当设置在4~8m范围内,主夯击点的布置可设置为边长相等的矩形结构,将夯击次数控制在2~10次以内,根据实际夯实度对夯击次数进行设定。每一次夯击时其夯能应控制在1000~2500kN·m范围内。在按照上述参数设置,完成一次夯实处理后,需要对强夯地基的施工偏差进行测定。测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夯击点的中心位置、夯击后整平标高。其中,夯击点的中心位置允许偏差为150mm,在测定时采用抽查的方式测定,利用经纬仪或拉线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完成测定。针对夯后整平标高的测定,其允许偏差在-50~+20mm范围内,利用水准仪在100m2区域内对每个10m方格网完成一次测定。

2.4测量地面标高

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地面标高的测量记录,作为夯击后检测沉降量的依据。在具体操作环节测量人员需要与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引发安全事故。另外在进行地面标高测量的阶段中,还需要对附近场地的土壤隆起程度进行测定,如果隆起的范围比较大,需要及时的停止施工,防止其他安全事故发生。

2.5确定施工操作步骤及强夯质量控制

沿软土路基两侧对称点夯实,其中第一遍主要完成对施工场地的整平,第二遍主要完成对夯实区域的进一步加固。在实际施工时需要注意,第一遍点夯施工与第二遍点夯施工之间不得留有间歇时间。具体施工步骤:(1)完成对施工区域的土地清理和对土地的平整,并测定施工场地的高程;(2)测定并标记出第一个需要夯实的施工点,利用石灰或其他明显的标志对夯点进行标记;(3)将夯锤或液压夯实机的夯实点对准路基上的施工点;(4)对夯锤顶点标高进行测定;(5)采用将夯锤吊起并用自由下落的方式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若出现夯锤歪斜的问题,则需要对坑底进行整平处理,并重新夯击。重复上述步骤,在达到要求的夯实点击数和收锤标准后,完成强夯施工。为了实现对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还需要对强夯质量进行合理管控,在进行强夯施工前需要对夯锤的重量和下落距离进行测定,确保其符合参数设定要求后才能够开始施工。在这一过程中,检查是否存在漏夯或需要补夯的情况,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施工参数或步骤,从而确保最终施工效果符合预期要求。在收锤阶段,要求两击平均的夯实沉降量不超过50mm,若个别施工点出现了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则需要继续进行夯击施工,直到两击平均夯实沉降量小于50mm为止,以此完成软土路基上的强夯施工。

3夯击施工注意事项

(1)夯击施工前,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确保重锤满足设计要求。(2)夯击施工时,要以设计标准为依据,尽量不要出现超标的情况。(3)夯实施工时,做好全程跟踪检测工作,对夯坑的深度、大小和位置进行高效控制,不能出现漏夯的问题。(4)在夯击时,及时做好施工日志,全面记录施工进展情况和各项施工技术参数,为后续的备案和验收工作做好准备。做好强夯技术质量检测工作,在集体施工和打桩实验完成以后,针对使用强夯技术施工的地基开展技术检测工作。(5)检测压实度时,在600~900m2的范围内随意选择四个位置点,使用灌注砂浆测定土密实度的方式,对夯实面以下5~10cm的位置进行检测。土层厚度分布存在严重不均匀的情况,有的地方土层较厚,有的地方土层则较薄,因此在挖掘施工时,再次检测各项指标,使其满足相关的要求,挖掘施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6)在检测承载力时,具体的检测时间为强夯施工完成的一个月以后,使用动力标贯灌入实验和平板载荷试验来对承载力进行再次检测,使其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从而使承载力检测变得更加准确。

结束语

道路工程关系到区域性的经济建设,且与城市的科学化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因此务必要高度重视相关工程的施工质量。强夯法主要是通过对土壤实施相应的地基处理,以稳定地推进相关工程施工建设的技术。尽管这样的技术在施工中较难操作,但因其施工成本较低且效果较好,因此此类技术可用于具体的工程施工中。

参考文献

[1]张海军.试析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运用[J].四川水泥,2019(11)

[2]韩宏.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地产,2019

[3]程飞.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初探[J].四川水泥,2019(10)

[4]匡军.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

[5]陈巨龙.浅谈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