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配式在中小学中的应用-以三溪科创小镇三溪小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8
/ 2

浅谈装配式在中小学中的应用-以三溪科创小镇三溪小学为例

饶伟岸

珠海英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519000

摘要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在现代化建筑工程建设中,装配式是中小学校类建筑逐渐广泛采用的建造方式[1]。目前,正处于装配式行业的窗口机遇期,设计单位、施工方、构件深化单位及其他相关企业抓紧市场布局,纷纷抢占这一块蛋糕。本文通过负责的一则小学项目进行分析介绍,探讨装配式建筑技术在中小学中的应用,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设计;中小学建筑

一、项目概况

三溪小学建设工程项目是三溪科创小镇提升园区公共配套服务重点推进的项目,位于香洲区金溪路东侧,三溪路北侧。项目用地面积25000.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65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998.60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26651.4平方米,分为两个单体建筑:1号教学楼、2号综合楼;通过敞开式室外连廊组合在一起的多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21.6m;地下两层地下室,其中负二层为人防地下室,负一层为停车库;地面室外运动场、绿化。

二、项目技术方案介绍

2.1项目装配式基本情况

本项目预制构件采用预制叠合楼板、预制成品隔墙条板,其中教学楼二~五层设计为预制叠合板+内隔墙为轻质隔墙板,一层层高6.85m,二至五层分别为4.2m;综合楼二~五层设计为预制叠合楼板+内隔墙为轻质隔墙板,一层层高4.8m,二至五层分别为4.2m。

项目1号教学楼预制率:11.8%;装配率:51.9%,2号综合楼预制率:11.5%;装配率:50.4%。均可满足单体建筑预制率不低于10%且单体装配率不低于50%要求。

2.2装配式叠合板设计情况

叠合板规格为60mm(预制层)+70mm(现浇层)。叠合板相关连接节点设计见下图:


2.3 BIM应用

本项目在预制方案设计过程中,采用BIM技术提前对管线进行优化,尽可能消除管线碰撞,减少管线交叉。同时,基于BIM软件的可视化特点,模拟管井实际情况,结合人体工程学,确保在合理的人体操作范围内优化布置管道、减少管井面积、降低公摊面积。电气专业方面基于BIM技术设计,可以提前模拟施工管线预埋,克服传统cad设计难以合理布线的困难,有效减少多重管线交叉,

实现了协调布线与材料节约。本项目利用BIM软件建模,现浇混凝土及预制构件的外形尺寸非常准确,能快捷精确地提取到构件的体积,进行材料用量、构件统计、预制率及装配率的统计计算。

三、项目装配式的施工

3.1施工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地处新开发建设区,周边均处于建设期,外围施工道路可直接通至施工项目,项目距市政路网谷都大道约1公里;用地红线内施工场地狭小,除西北面运动场可作为主体施工期间使用,南面为在建三溪路,西北面为小山丘,东面为待建地块,建筑红线外近距离内没有障碍物。根据现成环境,只有南面可以出入施工车辆,项目主入口大门设在南面。

场地内施工道路布设在建筑红线内,环绕新建建筑物外围,形成贯通,使用施工车辆在工地内形成回路,施工道路设计宽度6m,场内最小转弯半径最小不少于12m,以满足挂车缓慢过弯。

1642390714(1)

3.2施工组织

项目投入2台QTZ型塔吊,1#塔吊选定位置起重臂全覆盖教学楼,2#塔吊选定位置起重臂全覆盖综合楼,预制构件堆放场选择位置均在起重能力覆盖幅度范围内。由于场地狭小,主体施工期间利用室外运动场作为堆场和半成品加工棚。

项目设3个预制构件专用堆场堆放,堆场堆放叠合板,存储量满足一个标准层的预制构件需求量,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堆垛之间宜设置通道,并设有排水措施。保证预制叠合板构件堆场及运输车停车起吊点均在塔吊覆盖范围内,同时预制构件堆场和运输车停车起吊点应布置在地下室边线以外。

3.3施工工期计划

本工程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模式,装配式设计预制叠合板、轻质内隔墙板等装配式采用由专业厂家供货模式,专业的实施需要专业厂家提前进场配合技术咨询服务,以保证装配式实施技术的顺利实施。为保障总工期按期完成, 综合考虑雨季及设计方案敲定等因素影响,结合项目特点、楼层规模大、专业分包工种多,需科学合理的制定施工计划,逐层分解施工进度计划

教学楼和综合楼地上主体结构工期要求为100天,对每层工序进行拆分,并对各工序施工用时进行分析,计算每层各工序施工用时,合理安排各工序穿插施工,计划每一楼层划分为两个施工区段,以最短最优的工期安排,在合同工期要求内完成。由于本工程为公共建筑,每个楼层结构布局和构件截面均有设计变化,楼层没有相同的标准层,施工成本耗费巨大,拼模施工周期长,工人施工完一楼层后进入下一层不尽相同的楼层拼模,没能形成惯性及熟练手法。教学楼建筑体型长度113.5m、宽48.7m,综合楼建筑体型长度80.9m、宽44.5m,其主要特征是体型长,单层面积大,施工部署考虑到合理组织人力,人力充分利用,不产生待工现象。计划本工程两栋楼分别划分为二个施工区段,二个施工区段安排流水施工。

四、装配式技术应用思考

4.1提高设计标准

为强化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实用性以及可行性,确保设计理念得到良好落实。在实际进行工程管理时,各专业应加强对于设计方案的审核和指导,合理提高设计标准要求,以此提升设计方案与现场实际情况之间的适配度。同时,为保障设计的合理性,应强化设计审核工作,为后续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和指导,完善设计方案,提升工程设计水平,以此降低后续施工过程中,方案变更情况出现的概率。此外,在工程设计管理过程中,还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例如BIM技术等,以此保障工程管理能效,促使装配式施工的优势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4.2统筹协调各参建单位

本项目根据装配式建筑特点,在项目初期阶段启动招采工作,进行相关厂家的考察并确定参建单位,以建设单位进行牵头,以总包单位提供设备资源,统一协调BIM技术应用,协调各方提前介入配合,统筹推进装配式设计及施工工作。

同时,组织定期会议,各参建单位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并根据项目进展需求开展专题讨论会,包括PC连接做法研究、防水构造、保温做法等。此外,组建了“项目装配式协同工作”微信群,各方实时沟通解决问题。

同时,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会涉及到很多工种,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要进行合理的分配,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共同促进工程的顺利展开,在进行施工之前要与有关政府部门提前进行备案,取得相关资质之后才能进行施工,对于装配式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了解。对于装配式钢结构的运输过程,要及时与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保证施工过程中钢构件能够安全到达。而不同技术之间也要进行合理的沟通,装配式工程属于新型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和技术监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不完善,需要专业的人员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探索,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提前预估,建立健全保证制度,确保工程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刘丽.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21(10):147-148.

[2]纪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9):265-266.

[3]楚恒远,胡凯,唐明.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居舍,2021(27):131-132.

[4]吴小平,陆罡.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7):190-192.

[5]石迎军.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四川建材,2021,47(09):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