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3
/ 2

急诊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

易娟娟  ,关珂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九龙岗镇东方肿瘤医院急诊科   232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0年3月门诊部门抢救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取急救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分析数据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具有显著抢救效果,能够缩短急救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抢救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供氧不足而造成的心肌坏死,能够短时间内使患者出现心率不齐、心力衰竭等,若抢救不及时则会导致患者死亡,临床上具有显著的发病急、病情速度快的特点,对人体健康形成较大影响[1]。该疾病在发病后通常表现为感到颈背部、上腹部出现长时间疼痛,并伴有盗汗等症状,若未能及时发现并急救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甚至休克。相关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后1小时以内是黄金抢救时间,若能够在患者发病1小时以内对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急救护理,则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1-2],为专业门诊治疗争取更多抢救时间,对后期预后恢复有积极作用。为探究急诊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2020年3月门诊部门抢救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0年3月门诊部门抢救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8.2±6.9)岁;观察组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58.5±6.2)岁。两组患者数据资料经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在接到急救通知后短时间内到达抢救现场,在现场后为患者监测心电图与血压以及心率等生命体征,结合监测结果对患者展开急救治疗。

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定期展开急救培训。对参与急救人员定期展开急救培训,确保急救人员能够对急救流程与方法完全掌握,并通过实际操作考核后方可上岗。

(2)制定科学规范的急救出诊制度,保证出诊急救及时。当接到急救电话后急救人员要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现场抢救,为后续抢救争取更多时间,并准备好相关药物立即出诊。

(3)急救护理。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检查患者是否意识清除、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并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为患者检测心电图,结合实际情况评估患者病情,及时对患者予以吸氧治疗,建立静脉通路急救措施[3]

(4)转运护理。在转运过程中要做好防护措施,对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并提前与医院急诊科进行沟通,明确告知急诊科医护人员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年龄、病情以及急救措施等,便于到达医院后做好急救工作交接。

1.3观察指标

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主要指患者出现心率失常、心力衰竭。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p检验,当P<0.05时即可判定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患者院前急救时间,经数据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院前抢救时间(+s,分)

组别

例数

急救时间

对照组

25

32.54±3.27

观察组

25

49.05±5.59

t

9.043

P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经数据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

组别

例数

抢救成功率

对照组

25

15(60.00)

观察组

25

25(100.00)

t

4.257

P

0.35

2.3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经数据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

组别

例数

心率失常

心力衰竭

对照组

25

5(20.00)

3(12.00)

观察组

25

2(8.00)

1(4.00)

t

)

4.208

P

0.038

  1. 结论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大众生活水平提高,错误的生活习惯逐渐使得部分疾病发病率升高、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就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基础后发生冠状动脉血减少,导致心肌长时间缺氧,导致部分心肌缺血坏死。该疾病在发病后通常表现为感到颈背部、上腹部出现长时间疼痛,并伴有盗汗、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症状,若未能及时发现并急救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甚至休克等并发症,是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4-5]。实际上,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在到达医院前死亡,由此可见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十分重要。院前急救措施是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急救制度,明显急救护理流程内容,减少护理过程中的繁琐流程,减缩短急救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为此院前急救对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在综合门诊中从接诊前到现场急救以及转运期间,每一工作流程都需经过严密处理,当接诊后急救人员通过电话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急救措施,在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基本病情进行评估,并进行吸氧措施、除颤仪等急救护理措施,同时对于意识清晰的患者,急救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与鼓励,促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同时急救人员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在转运时仍然采取高质量的急救护理措施,积极与医生配合,做好护理措施,使患者生命指标不断得到改善。

通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急诊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同时提高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缩短急救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还可提高抢救成功效率,临床值得深入研究应用。

[1]魏红霞,张美容,刘湘湘.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救护效果与预后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2,27(03):282-284.

[2]刘桂桂.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评价[J].名医,2020(02):222.

[3]李艳.急诊急救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2):158+164.

[4]王玉芹.综合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85+90.

[5]王慧.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4):94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