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看莎士比亚戏剧的道德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3
/ 3

从《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看莎士比亚戏剧的道德感

杨锐祎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莎士比亚的戏剧历经百年仍长久不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不仅是由于其精妙的语言、生动的情节,更是由于其蕴含的普世的人性之美。《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作为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部悲剧,因其弥漫其中的血腥氛围与惨烈的情节备受争议,而令人忽略了其中真正的主旨,即莎剧中一直呼唤的善与美、人性的复归。

关键词:莎士比亚;《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道德感;人性复归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创作于1589——1592年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剧作之一。其审美接受的历史,在当时和后世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反响。在《泰特斯》演出后的七年间(1594—1601年),先后有三种单行本在伦敦问世,受到观众的欢迎。但之后此剧被刻意的冷落,甚至对于它是否出自莎翁之手也引发了诸多争议。T. S. 艾略特批评此剧是“最愚蠢和枯燥的”戏剧。不少批评家据此认为,莎剧不吝笔墨的描写血腥残忍杀戮的场景,迎合观众内心隐秘的欲望,说明此剧缺乏道德感,甚至上升到作家本人,借此抨击莎翁的创作只是为了商业上的获利,缺乏对人性的观察和内省,否定其艺术价值。关于《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是否具有道德感这一问题,我们拟从以下角度进行讨论。

一、道德认识

(一)王位的承袭

《泰》剧第一幕就展示了王位继承问题。先王故去,留下两个儿子同时争夺王位。一个是才智平庸又专横独行的长子萨特尼纳斯,一个是比较有贤德,能接纳别人的意见的次子巴西安纳斯。而除了君主制之外,还呈现出了另一种王位继承的方式,就是通过民众的推举选贤认良,走向民主的道路。这一位王权的有力继承者泰特斯是为罗马献出21个儿子的英雄,已被民众公举为统治罗马的君王,但他竭力说服民众拥戴前皇长子“践履皇位”,这一内容是与当时的历史剧中王位应按子嗣的长幼顺序并遵从“公众”的态度继承以维持国家统一的主题应和的。

当代表人民利益的护民官宣布“为了使善良的安德洛尼克斯得到满足,为了庆贺他安返罗马,人民愿意接受他所赞助的人(担任新王)”之时,泰特斯毫不犹豫地推举皇长子萨特尼纳斯,“诸位护民官,我谢谢你们;我要向你们提出这个要求,请你们推戴你们前皇的长子萨特尼纳斯殿下践履皇位……在这国土之上结成正义的果实。”泰特斯之所以做这样的推举,就是因为长子继承制是古罗马文化中的惯例,萨特尼纳斯是先王长子,萨特尼纳斯继承皇位就是承袭道统,是对传统政治伦理秩序的正义的维护。

在莎剧中,继承问题往往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宗法权不仅是家庭的并且是政治的,它在父死亡时不在所有子嗣中分配,它是长子的天生权利”,“‘家族’可以因权力集中于一个人手中 (长子)而更强大有力量”。[1]与《李尔王》、《哈姆雷特》、《辛白林》等剧中顺利实行长子继承制能避免危机出现的逻辑不同,《泰》剧中长子萨特尼纳斯继承王位给悲剧产生提供土壤,这也体现出莎士比亚的政治伦理思考。泰特斯在拥立新皇的举动中对继承人并没有周密详尽地考量,而是按照传统拥护长子继承权,让萨特尼纳斯称帝,以为这样就能为罗马开创光明未来,反而给此后的家国种下不幸的祸根。

在政治伦理上,莎士比亚反对国家内部的分崩离析,反对贵族诸侯的封建割据,呼唤强大统一的主权国家的出现。在伊丽莎白时代,女王的权威统御四海,与国会合作密切,君权得到了加强,但因为没有自己的子嗣,王位的继承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因此,莎剧中体现的政治伦理观正是对现实政治的反思与回答,反对极端的中央集权,反对国王凶暴专横、独断独行,而推崇对内公正守法,接近人民,对外能够战胜强敌的国王。

总的来说,莎翁本人的政治伦理观念与他所生活的时代有密切关系,也与他的阶级出身及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他所处的时代与他的出身及生活环境决定了他对君主政体的这种看法,莎士比亚并不要求推翻君主政体,但希望能有一个比较符合他的理想的君主。但同时莎翁也意识到封建君主继承制的危险性,如他想象的那般理想的君主是可遇不可求的。

(二)爱欲荣誉

荣誉观念在罗马得到了发扬,为荣誉而生、为荣誉而战的观念成为了罗马精神的核心,它不仅直接影响了罗马公民与城邦的关系,左右着罗马人的行动,更成为了关系城邦兴衰的重要因素。对于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重新拾起古希腊罗马时代遗光的英国人来说,爱欲荣誉也是道德观念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英国面临着对外扩张以及与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的争夺,这就使得统治者再次强化对荣誉的热爱、尊崇与捍卫。

在葬礼中,莎翁将泰特斯家的祖坟有意描述了一番:“这巍峨的丘陇,已经经历了五百年的岁月……在这儿光荣地常眠的,都是军人和罗马的忠仆”。这个具有五百年历史的坟墓代表着泰特斯家族光荣的传统和罗马的美德,值得泰特斯家族的每一代人用生命去守护。泰特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在维护这份家族的荣耀。所以当新皇萨特尼纳斯登上皇位后,他报答泰特斯的方式是继续维护安德洛尼克斯家族的荣耀 :“我要光大你的荣誉和你家族的盛名”。“荣誉”在任何文化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在对外扩张时期的罗马,它是人们一再强化,一代代信仰的累积的结果。这是人类作为一种高等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自觉形成的文化,是泰特斯做出这样大的牺牲而无怨无悔的原因,也是莎士比亚本人想传达给我们的余音。

(三)秩序的回归

莎剧中一直十分强调秩序的存在,井然有序,各居其位,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运行,这是他理想中的共同体的存在,也是他对政治伦理的探讨。在《泰》剧中,塔摩拉对萨特尼纳斯说 :“太阳会因为蚊蚋的飞翔而暗淡了它的光辉吗?”这里的“太阳”居于群星的中心,是天地之中的存在,可以用来指代人间的皇帝,又能象征上帝在天国的权威,带有“君权神授”的色彩。

泰特斯祈求上苍赋予他向人间的帝王复仇的正当性,泰特斯向诸神求助过,也试图通过罗马皇帝萨特尼纳斯寻求正义,但均遭失败。最后为了惩罚罗马的忘恩负义而与敌国合作,迫不得已背叛自己的祖国,对泰特斯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泰特斯的最终目的是挽狂澜之既倒,要将罗马从一个失去伦理道德的混乱中挽救回来。

二、道德情感——净化

正如刘法民先生所言:“一切怪诞都由丑恶和滑稽融合而成”。[2]刘法民先生在谈到滑稽的审美形态时,提到接受主体在对正常行为与反常行为进行对比时,突然醒悟到反常行为的空虚无聊好笑,是滑稽感的顿悟性。[3]这一滑稽感作用于怪诞,除了丑和笑之外,更多是在笑过之后给观赏者以启发和反思。而至于丑,则是增添了一份对恶的恐惧和绝望。。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认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行动的模仿,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即悲剧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发受众内心的怜悯与恐惧,并使这类情感得以 “净化” 与 “宣泄”,获得无害的快感,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

莎士比亚的艺术天才恰恰在于他捕捉或开掘了人类情欲中那些最主要、最普遍、最令人关心的种类和方面如野心、阴谋、恐怖、罪恶、情欲等,通过他精湛的悲剧艺术达到宣泄、升华。

在第三幕第二场中,泰特斯和马克斯关于一只苍蝇有这样一段对话:“‘只不过’?可是假如那苍蝇也有父亲和母亲呢? ”这句话表达了对暴力的否定和非正义战争的反人类性质,以及人类对永久和平的祈盼。泰特斯的复仇,既是为了个人,也是为罗马选择一位“贤明的君主”,这是对战争的反思,对杀戮和仇恨的批判,更是对人性的反思。

三、道德意志

16 世纪后半叶,复仇悲剧在英国开出了带有血腥味的灿烂之花。托马斯·基德 1589 年推出的《西班牙悲剧》开创了英国复仇悲剧之先河,在以后的近半个世纪中,复仇悲剧在英国颇受欢迎,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泰》剧( 1593—1594) 和《哈姆雷特》( 1601 年) ,马斯顿的《安东尼奥的复仇》( 1600 年) ,西里尔·图尔纳的《复仇者的悲剧》( 1607 年)等。《泰》剧是莎士比亚的首部悲剧,具有明显的英国复仇悲剧的特征。

与《泰》剧的可能性来源之一《提埃斯特斯》相比,《泰》剧显然具有了从单纯的刺激感官的复仇悲剧向伦理悲剧过渡的性质。古罗马的剧作家塞内加的悲剧《提埃斯忒斯》中,坦忒洛斯与众神交往甚密,坦忒洛斯在一次宴饮众神的过程中发现食物不够,他担心众神不满,于是将儿子裴洛普斯杀死做成菜肴献给诸神享用,结果被众神发现,为了惩罚他众神将其贬入冥界接受永生的惩罚,他的后代也背负了沉重的诅咒。裴洛普斯后来被诸神复活,生下了阿楚斯和提埃斯忒斯,两兄弟开始了漫长的王位争夺,弟弟在偷走了金羊毛后夺走了哥哥的王位将其驱逐出境,哥哥回城后出于报复设宴令弟弟吃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在这样同样充满血腥,周而复始的复仇悲剧中,提埃斯忒斯家族复仇的原因是因为渎神的罪名,使整个家族背负了诅咒,并没有复仇的正当性、正义感,其复仇的方式,也是极尽了残忍报复的手段,即使是亲族之间,也没有任何犹豫延宕。复仇的结果也没有将一切拨回正轨,反而助长了家族内部的纷争与矛盾,最后双双毁灭,我们从中没有看到任何人性的遗留,和对这一切的反思。

通过两剧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中描写复仇经过的克制,正当性。不是一味追求血腥刺激和感官上的愉悦,而是对现实生活真情实况所作出的伦理思考。从表面上看,《泰》剧仅仅是一部复仇悲剧,它包含了英国复仇悲剧七大特征中的五个特征,即谋杀、复仇和延宕、疯狂、斗智、复仇者的死亡等,是一出典型的英国式复仇悲剧。然而,在这些悲剧情节的帷幕下,蕴含着莎士比亚对“国和家、国王和臣民、父与子、善与恶”等“永恒”主题的伦理思考,标志着英国悲剧从复仇悲剧向伦理悲剧的转向。

参考文献

[1]朱生豪译.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M],莎士比亚全集(第 4 卷)[Z].北京:人民文出版社,1994.

[2]李伟昉.《泰特斯·安德罗尼克斯》:素材来源与推陈出新[J ].郑州大学学报,2021(3).

[3]宋海萍. 文学达尔文主义视角中的《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J]. 外国文学研究,2013( 1) .

[4]邵雪萍.“狂欢”视角中的《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J].外国文学研究,2007( 1) .

通讯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桃源路桃源小区五号楼四单元  457000

    电话:13089414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