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平衡镇痛法在中医肛肠挂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超前平衡镇痛法在中医肛肠挂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段丽文

呼和浩特东大肛肠医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目的:对中医肛肠挂线治疗中,采用超前平衡镇痛法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2019年9月-2021年8月期间,在我医院肛肠科抽选48例肛肠疾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长效镇痛剂进行治疗,而研究组采用超前平衡镇痛法进行治疗,比较临床运用效果。结果:从镇痛效果来看,研究组为100.00%,对照组为79.17%,p<0.05。另外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超前平衡镇痛法在肛肠挂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超前平衡镇痛法;中医肛肠挂线治疗;长效镇痛

在肛肠科治疗方法中,挂线治疗是比较常用的,尤其是对于高位单纯性及复杂性肛瘘、脓肿等,挂线治疗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1]。但是,挂线治疗过程当中,因为皮筋松动等,会造成大量炎性介质,如缓激肽、钾离子等;再加上换药、排便的刺激,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感。基于此,本文于2019年9月-2021年8月期间展开试验,在我医院肛肠科抽选48例肛肠疾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探讨超前平衡镇痛法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9月-2021年8月期间,在我医院肛肠科抽选48例肛肠疾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总计有24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区间为19岁到66岁,平均为(41.58±5.21)岁;疾病类型:肛瘘15例,肛周脓肿9例。对照组患者总计有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区间为20岁到66岁,平均为(41.74±5.41)岁;疾病类型:肛瘘14例,肛周脓肿1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并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长效镇痛剂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创面实施消毒操作,然后在紧线部位的附近肌肉组织,进行复方亚甲蓝的点状注射,其中复方亚甲蓝的配比为4毫升生理盐水+5毫升0.75%的罗哌卡因+1毫升亚甲蓝。在紧线以后,在消毒处理创缘,并放置黄芩油纱条,进行引流。研究组应用超前平衡镇痛法,在紧线前1个小时,给予患者氨酚曲马多片,剂量为50毫克到100毫克。取腰腧穴,进行药物注射,药物配比为10毫升生理盐水+5毫升0.75%的罗哌卡因,接下来在创面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在紧线部位的附近肌肉组织位置注射1%的复方亚甲蓝,对创缘进行消毒处理。间隔5小时,指导患者口服50毫克到100毫克不等的氨酚曲马多片。

1.3观察评价指标 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价统计。应用评价工具为VAS量表,评分在0分到2分之间,且手术以后创面未出现痛觉,在排便和换药时也未发生痛觉,视为显效;评分在3分到5分之间,手术后创面没有痛感,在排便和换药的时候有轻微不舒适感,视为有效;评分在6分到8分之间,在手术结束后,创面几乎没有痛感,但是在排便和换药时存在痛感,不过可以忍受,这就被视为好转;评分在8分及以上,手术后创面即有痛感存在,在排便和换药时痛感更加强烈,需要止痛药物进行止痛,这视为无效。镇痛效果为显效、有效和好转总和。

    观察、统计两组并发症人数以及创面愈合的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情况的比较

    从镇痛效果来看,研究组为100.00%,高于对照组(79.17%),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情况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好转

无效

镇痛有效率

研究组

24

6(25.00%)

17(70.83%)

1(4.17%)

0(0.00%)

100.00%

对照组

24

1(4.17%)

7(29.17%)

11(45.83%)

5(20.83%)

79.17%

X2

7.805

p值

<0.0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情况的比较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情况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并发症

创面愈合时间

尿潴留

便秘

皮肤瘙痒

恶心呕吐

发生率

对照组

24

4(16.67%%)

1(4.00%)

0(0.00%)

1(4.00%)

25.00%

7.76±2.04

研究组

24

5(20.83%)

0(0.00%)

1(4.00%)

0(0.00%)

25.00%

7.65±3.21

X2值/t值

0.552

0.619

p值

>0.05

>0.05

3.讨论

超前镇痛,能够在手术过程中降低因有害刺激入侵而引发的外周和中枢的敏感化,具有一定的抗伤害作用[2]。平衡镇痛,是通过对各类药物机制的平衡,选择适合的靶点,从而减少炎性介质或者有害刺激的生成,从而最终起到镇痛的效果。在本文研究中,应用不同的镇痛药物,对患者进行不同层面的镇痛

[3]。例如,氨酚曲马多能够对有害刺激造成的外周及中枢敏感化现象进行充分的缓解。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其能够通过对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进行阻碍,来达到防止神经兴奋与传导的目的。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提高镇痛效果。亚甲蓝是一种长效止痛剂,一般药效时间能够达到30天,并且拥有强力的亲神经性。超前平衡镇痛法镇痛效果比较明显,但是由于叠加了多种药物,因而并发症等情况显著存在。在本文研究中,从镇痛效果来看,研究组为100.00%,对照组为79.17%,p<0.05。另外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综上所述,超前平衡镇痛法在肛肠挂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嘉俊. 直肠内挂线法治疗肛提肌以上脓肿的临床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2] 张建. 超前平衡镇痛法在中医肛肠挂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健康大视野, 2020,31(33):123-124.

[3] 龙启军. 中医挂线疗法在肛肠科的应用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 2018, 10(2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