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联合腹部顺时针按摩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耳穴压豆联合腹部顺时针按摩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的应用

刘婷

中山市中医院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风后便秘患者应用耳穴压豆和腹部顺时针按摩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本次50例研究对象均是中风患者,并伴随便秘症状,筛选自2021年1月-2022年7月,随机分组后运用不同方法治疗,常规组(25例)行腹部顺时针按摩,试验组(25例)再联合耳穴压豆,对比便秘症状改善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每次排便时长、排便间隔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00%,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中风后便秘的患者应用耳穴压豆和腹部顺时针按摩方式进行治疗,对症状改善和治疗效果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耳穴压豆;腹部顺时针按摩;中风;便秘

便秘是中风患者发病率最高的并发症,据统计,有接近50%的患者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康复期[1]。当患者发生便秘后,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还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从而对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在临床上,采用西医药物治疗,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非常高,而中医按摩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易操作的优势。还有研究发现,耳穴压豆在缓解便秘症状方面也有突出表现。本院为了研究出最佳的治疗方案,降低耳穴压豆和腹部顺时针按摩联合应用,并围绕具体的效果进行研究,详情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50例符合便秘诊断标准的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筛选自2021年1月-2022年7月,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患者均为25例。其中试验组男女患分别为13例、12例,年龄为57-73岁,年龄均值(60.37±4.78)岁,病程为12-25天,均值(14.43±1.45)天;常规组男女患分别为14例、11例,年龄为60-76岁,年龄均值(63.75±3.66)岁,病程为11-26天,均值(14.74±1.33)天。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组间差异极小(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患者常规进行中风治疗的同时,针对便秘症状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具体方法是:患者呈仰卧位,暴露腹部,护理人员按照结肠的走向进行顺时针按摩,按摩时长15分钟;再对气海、天枢、神阙等穴位各揉30次;每日2次,上下午各进行1次。

1.2.2 试验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耳穴压豆,具体方法为:穴位选择:直肠穴、大肠穴、三焦穴为主穴,肝、脾、肾、神门、交感中的1-2个辅穴;使用碳棒寻穴按压,进行皮肤清洁后,将耳穴敷贴对准穴位粘贴;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按压,每次每个穴位按压3分钟,每天按压3-5次;双耳每3天轮换一次。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做好饮食指导和日常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便秘改善指标评估,包括:首次排便时间、每次排便时长、和排便间隔时间。

1.3.2 治疗有效性评定标准:①痊愈,大便时间和便质正常;②显效,症状改善明显,时间和便质与正常情况差距较小;③有效,排便时间缩短,便质有所改善;④无效,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更加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4.0做数据分析,用(±s)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用x²和t进行数据检验,P<0.05时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便秘改善指标对比

试验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每次排便时长、排便间隔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便秘改善指标比较(±s)

分组

例数

首次排便时间(小时)

每次排便时长

(分)

排便间隔时间(天)

试验组

25

30.77±6.86

7.83±1.47

3.05±1.23

常规组

25

36.25±7.34

9.66±1.91

4.96±1.48

t

2.727

3.796

4.963

P

0.009

0.000

0.000

2.2 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试验组治愈、有效、显效和无效的患者数量分别为4例、12例、8例和1例,治疗有效率为96.00%(24/2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00%(19/25),统计学有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中风患者由于活动量减少,造成阴阳失调、胃肠功能紊乱、邪滞淤积,导致排便不畅,从而引发便秘问题[2]。通过中医按摩的方法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脏腑机能,恢复胃肠功能[3]。耳穴压豆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能够有效疏通脾、胃及肠道经络,恢复身体机能;与腹部按摩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改善肠胃功能,缓解不适感[4]。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就同时运用上述两种方法,比常规组首次排便时间、每次排便时长、排便间隔时间短(P<0.05),治疗有效率比常规组高。说明,与单纯进行腹部按摩相比较,同时进行耳穴压豆可以针对性刺激穴位,有效提高肠胃蠕动能力,改善患者便秘的症状,有助于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中风后的便秘患者应用耳穴压豆和腹部顺时针按摩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便秘情况的改善和治疗效果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剑晶. 耳穴压豆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效果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 28(1):149-150.

[2]闵婕. 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 2021, 40(12):84-85.

[3]惠志敏, 刘思彤. 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有效率分析[J]. 新疆中医药, 2021, 39(6):18-19.

[4]杨鸽. 耳穴压豆按摩配合情志护理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 29(7):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