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从输血科到患者的输注安全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血液从输血科到患者的输注安全及对策

苏德美

柳州市中医院输血科,广西  柳州   545000

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有关临床用血的规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且临床上的安全用血也得到了医学界的关注。随着近几年有关安全用血的规定、法律法规的完善,医院的用血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在对血液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将血液从输血科转移输注到患者的体内,作为医院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其输血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把关,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错误输血的概率。但是,在实际用血的过程中,血液从输血科达到患者输注的过程中会存在较多的未知的隐患。为了有效地降低此类现象的发生,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将对血液从输血科到患者的输注安全进行研究,并为其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输血、安全、对策

一、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2020年7月份该时间段本院接受的一例双侧股骨坏死的男性患者,该患者的年龄为40岁,在对患者开展手术之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后发现,患者各方面的身体指标都处于正常值的范围内,符合此次手术的要求。但在对其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连续通过患者硬膜外进行麻醉,才能展开后续的手术内容。在进行手术之前,需要为患者配备红细胞悬液以及血浆用于手术过程中的使用,其中红细胞悬液需要使用4U,血浆需要使用200毫升。4U的红细胞血液分为三袋对其进行包装,血浆则分为四袋进行包装,在患者手术之前,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到血科领血并进行记录,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将红细胞悬液分批次输到患者的体内。在进行输注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血压下降的现象,此时立即停止输血,并使用地塞米松联合氟合剂对患者进行处理,并将剩余的血袋送回至输血科,并由输血科对剩余的血液进行细菌培养,检测其电解质生化,最终得到的分析结果是,供者的血液出现了溶血的现象,进而导致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以上的状况。

对于该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来说,正值气温非常高的使其,手术室所调至的温度主要是针对患者以及医生的,而这样的温度是不适合对血液进行存储的,血液从输血科领出来一直到用至患者身上的过程中,间隔的时长高达一个小时,对于血细胞的存储是不利的。正常情况下,血液离开正常存储温度超过三十分钟后,就会出现被细菌污染或者溶血的现象。在事后对其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在进行手术前,护士将需要用到的所有血液一次性领到了手术室中,而对于当时的手术室来说,并没有专门的冰箱用来专门存储血液,且在领回血液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护士人员均是徒手将其拿回来,并没有使用专门的容器,在此过程中血液会受到护士人员手部温度的影响。其次,当护士将血液领回后,会直接将血液放置在办公桌上,在确认好所有的信息后,才会将血液放置在专门的容器当中,做好相关的输血准备工作后,才会给患者输血。在这一系列操作的过程中,血液存储的温度已经超过正常温度的半个小时,但溶血的现象在此时时不能观察出来,需要通过冰箱存储一定的时间后才可以看出。

二、讨论与对策

针对上述一系列的内容对其进行讨论,并根据讨论的结果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讨论:从上述的操作流程上来看,医院在对血液的存储、取出后的存储规定的温度以及时间等都没有做到一定的严格性,且医护人员对这方面的意识不够强烈,最终导致对患者输血任务不能良好的完成[1]。而我国相关的政策规定,必须严格重视对输血以及用血过程中的安全程度,并对此出具了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为了更好地对其相关的规定进行落实,在今后输血以及用血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对策。

对策:首先,作为医院,想要进一步提升对患者输血以及用血的安全程度,除了要做好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监督管理工作以外,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还应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医护人员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输血流程进行严格的培训,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考核管理,确保参与研究的医护人员完成考核内容后,才可以正式工作[2]。在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除了专业的技能培训外,还要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其在对患者进行供血或者输血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信息核对,避免在输血的过程中出现失误[3]。这些内容的普及主要针对护士而言,从上述的研究过程中就可以发现,整个用血、取血的过程中,护士出现的不规范现象是比较多的,尤其对血液转移过程中的措施,要对护士进行重点的培训。

其次,关于血液出库后的冷藏问题,除了护士做出的不规范取血和存储血的问题以外,作为医院的相关管理部门,还应第一时间为医护人员取血、用血、存储血创造良好的条件,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细菌污染或者溶血等的现象。由于需要输血的患者病症都是比较急或者比较严重的,在血液出现污染的情况下,对患者来说不仅会使其雪上加霜,即使在短时间内去调血,患者的病情也未必可以赶得上下次血液的使用[4]。且溶血现象的产生在当时使用的时候是看不出来的,需要经过一小段时间的冷藏后才能对其进行观察,而溶血现象的产生对于患者来说也是相对危险的。因此,做好相应的管理和存储工作对其用血是非常重要

[5]

最后,除了相应的规定以及环境以外,医院还应对规范用血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在每个环节都由具体的执行者进行签字,完善用血的流程和信息等,才能进一步确保用血的安全[6]

参考文献:

[1] 杨冠, 饶耘菊, 郝建波, et al.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在O型,Rh阴性血型脾破裂患者抢救中的运用1例[J]. 四川医学, 2021, 42(11):2.

[2] 高雪莲, 王若凡, 张华新,等. 血液回收在大量异体红细胞悬液输注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 40(8):5.

[3] 蔡林霖, 郑美琼. 心理护理在血液科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配合度的价值[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6):2.

[4] 文爱清, 陈燕华, 夏文军,等. 中英血液安全输注管理与实践的比较(六)——英国NICE输血指南和质量标准主要内容介绍[J]. 中国输血杂志, 2021, 34(10):6.

[5] 赵凤绵, 常缨, 牛校敏,等. 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输注不同贮存时间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疗效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 2021, 34(10):5.

[6] 白雪梅, 孙彩艳. 临床护理路径对于血液净化患者深静脉导管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