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炭淋巴示踪在甲状腺癌手术中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纳米炭淋巴示踪在甲状腺癌手术中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

华江伟,张辉(通讯作者),李柔君,张松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200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纳米炭淋巴示踪技术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颜色球抽取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82例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纳米炭淋巴示踪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受损常见临床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研究组术后甲状旁腺受损常见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纳米炭淋巴示踪技术运用于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可以推广运用于临床上。

关键词:甲状腺癌;纳米炭淋巴示踪技术;治疗效果

临床甲状腺癌手术当中,甲状旁腺的解剖形态十分接近淋巴结和脂肪组织,难以区分,并且很多病人甲状旁腺很小但位置变异很大,使甲状旁腺的误伤风险增加[1]。纳米炭可以清晰的区分淋巴结、甲状旁腺,从而对甲状旁腺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基于此,本次实验主要对甲状腺癌手术中运用纳米炭淋巴示踪技术保护甲状旁腺的效果进行分析,并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82例作为实验对象,最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和实验方法

1.1资料

采用随机颜色球抽取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82例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都知情实验内容并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两组患者均经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双侧甲状腺癌,并初次接受甲状腺手术。本次实验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认证。研究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40-42岁,平均(41.66±0.56)岁;病程14-15月,平均(14.73±0.16)月;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41-43岁,平均(42.36±0.51)岁;病程16-17月,平均(16.28±0.2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组患者取仰卧位,全麻成功后,头后仰至颈过伸,取颈部低位顺皮纹做一长约6cm领式弧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颈阔肌,在颈阔肌与颈深筋膜浅层间游离皮瓣,游离范围上至甲状软骨水平,下至胸锁关节平面,外侧至胸锁乳突肌前缘,悬吊皮瓣。沿颈白线向深部切开,游离双侧颈前肌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向两侧牵拉,充分暴露后方的甲状腺腺体。尽可能降低对甲状腺附近淋巴管网的损坏。将纳米炭混悬注射液通过皮试针将其注入甲状腺真被膜下,每侧腺体约0.1 mL,注射之前回吸无血表明没有误入血管,使用纱布适当压迫注射点位置,避免纳米炭注射液溢出,从而导致甲状腺附近组织受到污染,致使术中无法清晰分辨。等五分钟后再切除甲状腺。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证实是甲状腺癌,然后清扫双侧VI区淋巴结。

给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手术与麻醉方法和研究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通过本科自制的治疗效果评估表,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出现甲状旁腺受损常见症状的情况,并由科内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综合评估。评估表主要包括肢体感觉异常、四肢麻木、手足抽搐三个指标,发生率=(肢体感觉异常+四肢麻木+手足抽搐)/总例数*100%[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0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肢体感觉异常、四肢麻木、手足抽搐的情况,研究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下表:

两组术后甲状旁腺受损常见症状发生率的比较(n,%)

组别

n

肢体感觉异常

四肢麻木

手足抽搐

发生率

研究组

41

0

2

0

4.08%

对照组

41

3

4

3

20.41%

x2

/

/

/

/

6.078

P

/

/

/

/

0.014

3讨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术中破坏甲状旁腺血供或误切甲状旁腺导致的。倘若甲状旁腺被损伤,轻则致使患者发生低钙抽搐、手足麻木等情况,重者甚至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引发的低钙血症使患者终生伴随痛苦。甲状旁腺功能术后出现减退情况的概率通常为6. 9% -46. 0%。

纳米颗粒平均直径是150纳米,其具备较高的淋巴系统趋向性。因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距离是20-50纳米,而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距离是120-150纳米,并且因为基膜发育不成熟,所以纳米炭粒注射至肿瘤局部组织后未进到血管,而是快速进到淋巴管[3]。另外因为巨噬细胞具备一定的异物吞噬性,这种炭粒能够被吞噬,二者互相作用导致纳米炭颗粒停滞于淋巴结,致使淋巴结形成黑色。所以,可以将引流区淋巴结全方位呈现出来,有助于辨别。颗粒直径比光镜检查面积小,不会对病理检查产生影响。组织间隙的静水压力超过毛细淋巴管,因此纳米炭不进到组织间隙,导致局部组织形成黑色。本次实验显示,采用纳米炭淋巴示踪技术的甲状腺癌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受损症状的改变显著低于对照组,表示运用此技术能够有效保护甲状旁腺。

综上,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纳米炭淋巴示踪技术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琳. 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作用的研究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80-82.

[2]支宏海,韩洋波,黄玲玲,康信瑶,郑炜杰. 纳米碳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癌切除术中甲状旁腺保护作用及其对颈部淋巴结清扫的影响[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17(11):1028-1030.

[3]王艳普,郭利光,李斌. 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临床研究,2019,27(11):92-93.

作者简介:华江伟(1988-11-),男,汉族,本科,云南玉溪人,医师,研究方向:甲状腺、乳腺疾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