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应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刘亚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 新疆 阿勒泰836500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对产妇分娩的临床效果、安全性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有自然分娩意愿的共36例产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患者及家属分娩期间镇痛方案选择作为分组依据,将其中18例开展非药物性镇痛的产妇患者作为对照组,另18例应用药物椎管神经阻滞麻醉方案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患者分娩镇痛前后的镇痛疗效、分娩期各项指标及分娩结局差异。结果:两组产妇患者未开展分娩镇痛干预前,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分娩镇痛干预后,应用药物椎管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的观察组产妇患者镇痛效果更好,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心率、胎心率之间监测数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患者第一、第二产程略高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各产程时间之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娩转剖宫产率、器械著产率、会阴侧切率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药物椎管神经阻滞麻醉方案能够有效减轻产妇患者分娩疼痛,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椎管内神经阻滞;VAS疼痛评分;安全性;分娩结局;应用价值

近年来关于分娩镇痛以及无痛分娩的话题不断引起社会热议,减轻女性分娩期间的疼痛不但是对女性人性化的关怀,同时也是对女性尊严的维护,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研究,目前主流的镇痛方案选择集中于非药物镇痛及药物镇痛两大方向,非药物镇痛主要包含精神安慰、水下分娩、中医镇痛等,药物镇痛主要是通过椎管内注药的方式阻滞脊神经根,从而达到麻醉患者的临床目的。现将本次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有自然分娩意愿的共36例产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患者及家属分娩期间镇痛方案选择作为分组依据,将其中18例开展非药物性镇痛的产妇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0~36岁,平均(25.81±3.53)岁;孕周37~41周,平均(39.54±0.82)周;身高1.57~1.83m,平均(1.69±0.08)m;平均体重指数(27.61±2.69)kg/m2,另18例应用药物椎管神经阻滞麻醉方案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26.04±4.46)岁;孕周37~41周,平均(39.47±0.84)周;身高1.54~1.81m,平均(1.65±0.07)m;平均体重指数(27.64±2.73)kg/m2

1.2方法

入院后常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由专人对患者及家属讲解自然分娩禁忌和要点,认真监测产妇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和心电图等生命体征,观察产妇患者的分娩指征,当产妇出现分娩征兆后立即进入产房待产。对照组产妇患者行非药物分娩镇痛方案,观察组患者行药物椎管神经阻滞麻醉。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非药物镇痛的精神安慰镇痛方案,入产房后由助产士对产妇进行精神安慰、按摩等减轻患者疼痛感,由助产士对产妇分娩进行全程护理,包含生命体征监测,疼痛评分评估、胎儿胎心率监测及产程时间等相关数据的观察及记录【1】。

1.2.2 观察组

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在产房由助产士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待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后,由麻醉医师介入进行药物分娩镇痛。产妇患者取左侧卧位,在产妇患者L2~L3或L3~L4椎间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直入术,置管深度4至5cm,回抽无血液及脊液表示穿刺成功,固定导管后注射含有1:20万肾上腺素的1.5%利多卡因溶液3ml进行麻醉试验,观察5min确定产妇是否有局麻药物中毒症状及蛛网膜下腔阻滞,未见异常后常规使用0.075%浓度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溶液进行分娩镇痛,首次注射15ml混合药液,分2~3次注入并保持麻醉平面在T10以下,观察产妇反应,后续使用电子镇痛泵自动泵入,调整输入剂量设置至产妇由微弱子宫收缩感,分娩过程中由患者根据自身痛感及耐受自行调整镇痛泵药物注入,单次剂量为8ml/次,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2】。

2结果

2.1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

对两组产妇患者开展镇痛治疗前及分娩期间开展VSA评分,开展分娩镇痛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0.346,P=0.738);在分娩期间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32,P=0.001)。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疼痛情况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分娩镇痛实施前

分娩期间

对照组

18

8.37±1.14

2.21±0.42

观察组

18

8.45±1.19

9.41±0.23

t值

0.346

83.432

P值

0.738

0.001

2.2两组产妇分娩期间心率及胎儿胎心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分娩期间心率及胎儿胎心率监测结果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时各项检测指标水平比较(,次/min)

组别

例数

心率

胎心率

对照组

18

82.32±8.16

132.26±5.22

观察组

18

83.46±9.12

133.61±5.14

t值

0.431

3.482

P值

0.681

0.276

2.3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长比较

两组患者经不同的分娩镇痛干预,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长高于对照组,第三产程两组产妇比较差异不明显,两组产妇患者的三组产程时长数据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差异比较(,min)

组别

例数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

对照组

18

427.37±129.85

75.64±23.77

16.81±5.75

观察组

18

446.73±137.21

84.77±27.36

16.64±5.22

t值

0.236

0.326

0.483

P值

0.815

0.746

0.632

2.4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两组患者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会阴侧切率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和分娩结局比较[n(%)]

组别

例数

剖宫产率

器械助产率

会阴侧切率

产后并发症

对照组

18

4(22.22)

3(18.75)

4(22.22)

4(22.22)

观察组

18

2(11.11)

5(29.86)

6(33.33)

3(18.75)

X2

8.490

5.729

11.276

6.853

P值

0.191

0.472

1.226

0.671

3讨论

近年来关于麻醉药物镇痛的研究成果的不断呈现,特别是药物罗哌卡因联合其他镇痛药物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采用硬膜外注射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产妇患者分娩疼痛,《分娩镇痛专家共识》[3]认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确切、对母儿影响小、产妇清醒能主动配合,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娩镇痛方法,黄燕娇、姚腊梅、耿翠霞等人分别使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开展椎管内神经阻滞镇痛研究。同时本次研究对产妇患者分娩期间的心率和胎儿胎心率进行了持续监测,两组不同分娩镇痛模式的监测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虽然观察组患者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长较长,但该项数据无统计学意义,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能够有效缓解第一产程期间产妇子宫收缩而导致疼痛和第二产程产妇盆底及会阴组织挤压、撕裂导致的疼痛感。

综上所述,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能够减少产妇分娩期疼痛,对产妇的分娩结局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临床实施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程智永. 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的应用及对分娩结局产生的影响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5):22-23.

[2]于红.分娩镇痛的认识与思考[C].//第四届华夏医学妇产科论坛、多学科协作妇产国际论坛、第三届华夏医学妇产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 2018:287-290.

[3]分娩镇痛专家共识(2016版)[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8):816-818.